
近日,湘鄂情、熊貓煙花、中南重工等傳統行業上市公司紛紛宣布跨界收購影視公司。急于擺脫業績窘境,這不難理解,但這其中的風險是不是已經看清楚?繼手游后,影視公司成為傳統企業謀轉型的又一“香餑餑”。如何把握這個行業機會,回避掉不該有的風險,今日本刊聚焦上市公司跨界并購影視公司,希望提供有益的價值參考。
今年以來發生46起文化傳媒并購案涉資近500億元。北京大學陳少峰認為,上市公司跨界進入影視行業,有的是主營業務確實不行,必須謀求轉型:有的是看好影視公司的增長前景,謀求新的業績增長點。
近日,湘鄂情、熊貓煙花、中南重工等傳統行業上市公司紛紛發布收購影視公司預案。據業內人士透露,不少基金仍在尋找影視公司入殼,以期有朝一日通過上市退出獲得高收益。
另一方面,影視類上市公司并購整合大勢仍在持續,而與影視行業相關度較高的互聯網公司也在不斷布局內容產業。華誼兄弟、阿里巴巴、樂視網等公司均有并購影視公司動作。
事實上,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內共發生46起文化傳媒行業并購案例,涉及電影娛樂、游戲、廣告、出版、有限和衛星電視等子行業,累計資金485.39億元。其中,影視類收購18項,涉及資金176.53億元。
傳統行業尋找業績增長點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上市公司跨行業進入影視行業,有的是主營業務確實不行,必須謀求轉型,例如湘鄂情等;有的是看好影視公司的增長前景,謀求新的業績增長點。
事實上,去年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跨行業進入影視劇領域。例如,北京旅游以1.5億元收購光景瑞星。曾與央視旗下上市公司中視傳媒有過“曖昧”的金英馬,于今年成功“改嫁”到原本主營家電外觀復合材料的禾盛新材,后者坦言收購目的是為了增加利潤來源。中南重工日前剛剛宣布擬以10億元收購電視劇公司大唐輝煌,主要也是為了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
相比而言,湘鄂情、熊貓煙花則有迫切的轉型需求。熊貓煙花近期宣布擬作價5.5億元收購華海時代100%股權,公司坦言,環保等政策直接影響了煙花產品的市場需求,對公司主營業務帶來巨大沖擊。在去年面臨嚴重虧損后,急求轉型的湘鄂情在一個月內連續收購了兩家影視公司。
“接下來有非常多的傳統行業,包括百貨、餐飲業等面臨轉型。轉型主要是看重將來有前途的行業,所以不一定是影視公司,去年比較火的是收購游戲公司,但成熟的游戲公司不多,都被收購完了。”陳少峰表示,之所以選擇收購影視公司,一來是看好影視行業增長潛力,二來得看“緣分”。
陳少峰認為,未來文化產業中最有前途的是數字文化產業。而在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看來,目前,國內宏觀經濟整體低迷,但影視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處于高增長的狀態。
影視類公司謀跨界整合
除了業外公司,華誼兄弟、樂視網、阿里巴巴等公司也在不斷上演影視公司并購潮。在陳少峰看來,未來,互聯網與文化傳媒公司的界限會越來越模糊,最優秀的公司是互聯網平臺加少部分內容。
而對于華誼兄弟,自去年以來,不管是并購手游公司,還是去好萊塢參股Studio 8,都體現了其跨界整合,謀求多元化發展的野心。
“文化企業在產業鏈內的收購目的是為了完善產業鏈,使某項業務做得更專業;而在產業鏈外的收購,是謀求多元化發展,提高抗風險能力,不論是哪種,都是影視行業內部并購的大趨勢。”蔡靈告訴記者,“影視行業現在正處于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市場集中度趨于不斷提高,大魚吃小魚的馬太效應會不斷發生,這是行業發展到現在的必然現象?!?/p>
不過,蔡靈同時指出,目前,資本市場給影視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大,加劇了行業浮躁的氛圍。“雖然資金涌進來了,但也會出現冷熱不均的狀況,一些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資金進來了,產量上升了,但能播出的不多,大量電視劇被壓在庫房里了。電影亦是如此,投資者只看重速度,因為投資者關注的是投資的錢很快能回本,很少去關注質量如何,從而導致口碑很差的電影票房通過宣傳和強大的發行也能得到高票房。”
未上市影視公司融資難
對于被收購的影視公司而言,背靠上市公司,顯然為其提供了較強的資金保障。
著名制片人、大盛國際傳媒總裁安曉芬告訴記者:“電影融資整體還是很困難的,想要給錢的人很多,但是他們不懂,因此與他們溝通起來就非常困難?!?/p>
安曉芬向記者訴苦說,雖然最近一年多有大量的影視基金涌入,但他們不懂電影,為了把控風險,他們往往會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要求,對我們來說不公平,這種錢我寧可不要。
樂正傳媒研發咨詢總監介紹說,在好萊塢有完片擔保保險,就是由擔保公司保證影片完成,對投資人、制片方都能有保障。“國內電影產業還不成熟,因此投資方與制作方的結合會比較困難?!?/p>
此外,陳少峰表示,國內對于文化金融的創新還有待開發?!皬恼叩慕嵌葋碚f文創企業的優惠并不多:從實體層面講,一般而言,產業做得越大,金融進入也越容易,而文化產業現在規模還比較小?!?/p>
要實現文化金融的創新,陳少峰認為,關鍵要解決投融資問題,鼓勵創業?!艾F在很多基金都是在后期開始投入,這就導致大家都爭搶比較成熟的、即將上市的幾家公司,而這種公司并不多,因此收購溢價很高。而真正對產業有幫助的應該是企業發展各個階段的投資都有?!?/p>
解決文創企業的投融資問題,陳少峰指出,一方面,各地政府可以做小微企業的擔保補貼;另一方面,在資本市場建立真正的“創業板”,降低上市門檻,加強管控,讓更多社會資本有機會投資創業公司。
(編輯: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