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持續籠罩在華北平原上空的重度霧霾令居民避之不及,但在資本方眼中,這預示著環保產業投資步入黃金時段。據悉,中節能集團此前在河北簽下一紙合約,發起設立了一支規模達500億元的廢氣治理基金。
投中集團副總裁張揚認為,節能環保產業三個最大風口分別為水、大氣和固廢。但股權投資機構的問題在于,在水方面投入很大,但鮮見開花結果者?!案鍧嵞茉聪啾龋辽偾皫啄赀€有一波太陽能、風電產業高峰,但水這個行業一直沒有起來?!睆垞P稱。
市場資源則是PE/VC機構在篩選環保項目的核心要素,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環保領域要頻繁地跟政府以及國企打交道,沒有相關的市場能力很難做好?!?/p>
環保產業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環保節能行業共披露融資案例29起,融資總額3.42億美元,兩數據同比分別下降29.3%和37.8%,創下五年新低。
投中研究院分析師李玲認為,環保行業投資減速主要由PE/VC行業整體低迷所致,鑒于其抗周期性特點,隨著政策出臺和扶持力度加大,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的環保行業未來仍將資本追逐熱點。
水務:規避運營類項目
在投中集團于深圳召開的節能環保專題研討沙龍上,青云創投合伙人林霆表示,股權投資機構在污水處理項目中面臨一系列問題,他認為,地域和行業比較分散的特性決定了污水處理項目在規模上的局限性,此外一些以技術為導向的投資方式也并不適合該行業。
在水務處理的上市公司中,碧水源和萬邦達很有代表性。碧水源在上市之前,只做北京地區的污水處理,而萬邦達登陸A股之前,業務范圍也僅僅局限在電力行業的污水處理。
這兩家公司分別代表了污水處理產業在地域和行業上的分散。這些特性直接導致了一個資本方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污水處理公司為了追求規模不得不去做水務運營。
比較通行的模式是企業自己投資建污水處理廠后收水費,采取BOT(建設-擁有-轉讓)或BT(建設-轉讓)模式,林霆稱,“這需要比較大的資本投入,關鍵是其資本效率低下,不應作為財務投資人投資標的。”
在林霆看來,水處理產業對投資人來說另一個風險點在于“技術導向”。污水處理的技術很多,設備上有各種膜,也有生物、化學方法處理,但選擇余地很大也意味著技術在產業里起不到關鍵作用。
“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技術,而是市場能力,”林霆說,以技術為導向去投污水處理公司會走入誤區,“你會發現這個公司長不大,很難在市場競爭中拿到訂單?!?/p>
水處理商業模式主要分為設備、工程、運營三類,達晨創投節能環保投資總監蒲遜同樣對運營類企業敬而遠之,“作為一家創投,重資產運營類企業需要回避,很難做到高回報和高成長性,”他表示,“反而通過設備或工程類做EPC的項目切入市場,會是比較好的商業模式?!?/p>
遠致富海投資投資總監胡金林則認為污水處理行業存在并購整合機會。“之前跑馬圈地的企業較多,我們認為目前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全國性行業龍頭?!?/p>
運作模式上,胡金林認為借助上市公司以及行業龍頭的平臺會是主流,“一種是直接入股上市公司,協助上市公司進行并購、整合來實現回報。也會與一些龍頭企業成立專項基金進行并購,以上市公司收購的方式來實現收益。”
大氣:市場資源是核心競爭力
大氣治理與污水處理產業類似,企業小而散的特征為資本介入增添阻力,但同時產業產值的快速增長也令人咋舌,冬季圍繞著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霧霾催使很多資本方躍躍欲試。
霧霾成因多被認為與汽車尾氣及工業廢氣關系較大,春節后北京地區持續重度霧霾引發廣泛關注,中節能并購部高級經理聶榮鋒透露,中節能近期已在河北地區設立了一個500億廢氣治理基金,以期在北京周邊的重工業企業廢氣治理中掘金。
事實上,大氣治理產業鏈上,很多環節對PE/VC來說難以參與,階段向后的項目獲得的關注度較高。
蒲遜坦言,大氣產業前端治理相對成熟,而后端的檢測需求較大。達晨創投2012年在武漢投資的一個檢測設備項目,獲得了不錯的利潤增長率,他透露,該項目創始人有環保局工作經歷,企業市場能力對投資成敗非常關鍵。
市場資源是環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青云創投合伙人林霆也同樣強調了這一點。
“二級市場專門有個脫硫板塊,十多家上市公司。脫硫能催生那么多上市公司,脫硝也一定能?!绷嘱硎?,脫硝的生意很容易做大,一份電廠合同就可以達3000萬以上,接幾個合同就能做到上億銷售額。
因此林霆尤其提醒PE/VC機構,判斷這類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要盯緊其市場資源,千萬不要掉入技術陷阱。
大氣治理市場增速驚人,但其中多半市場份額會被前端治理分流,國成科技總經理高大明認為,大氣治理本質上是一個節能減排產業。
在節能減排產業鏈上,關鍵技術、材料的革新非常適合由創投撬動,高大明指出,環保產業的支付主體可能是財政,但是節能方面的支付主體多為企業,能源源頭、轉換、傳輸、存儲和負載這5段的系統進行革新改進,非常適合創投參與。
“資產周轉率會非???,讓產品和技術優勢得到驗證,再形成一個經營周期。”高大明說。
固廢:付費機制待理順
相對于污水處理和大氣治理,環保產業鏈上的固廢處理關注度相對較低,投中集團副總裁張揚表示,固廢領域幾家上市企業中,只有維爾利有PE背景,反而可能成為較好的投資點,“現在有好多土壤修復的公司的業績還不錯。”
國內城市垃圾處理有填埋和焚燒兩個處理方式,由于填埋空間有限,近年政策上更加推薦焚燒。
此前垃圾焚燒的技術之爭令許多機構止步觀望,林霆表示,一些垃圾焚燒會產生二次污染,包括流化床燃燒、爐排爐等都爭取成為環保部和發改委的推薦技術,但作為機構卻很難承擔技術路線之爭的風險。
一旦押錯,將是0和1的關系
林霆也提示了投資機構在這一領域的風險點,資本介入造成局部產能過剩,“有些城市已出現苗頭,比如昆明有些焚燒場已經收不到垃圾了?!?/p>
付費機制是固廢企業面臨的另一個重要議題,張揚表示,有些項目的應收帳款甚至可以占到營收的70%、80%,令很多固廢企業叫苦不迭。
污泥處理便是其中一例,蒲遜透露,對很多污水處理廠來說,能騙則騙,很多污泥實際上沒有處理,雖然國家有政策,但付費機制卻不明確,污泥處理公司做完項目后往往面對“誰來付錢”的問題。在高大明則指出,如果能理順付費機制,土壤修復領域會呈現非常大的市場機會。
“比如農村集中居住,大量宅基地改為農業用地,再加上農地流轉信托的趨勢,會造成非常大的農業土壤修復的市場機會。不管是物理特征還是金融特征,機會很大,可能會出現不止一家大型上市公司。”高大明說。
(責任編輯:李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