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語域是語言學中的重要概念。在文學作品中,使用“語域偏離”可以達到特定的修辭效果。《田納西的新聞界》是馬克·吐溫在19世紀70年代創作的一篇諷刺性的短篇小說,其中包含了兩篇風格迥異的《田納西新聞界的風氣》的新聞報道。在第二篇《田納西新聞界的風氣》中,作者有意使用了大量“跨域詞”來烘托諷刺幽默效果。文章結合COHA語料庫分析兩篇報道的用詞情況,尋找作者如何通過使用“跨域詞”來諷刺當時田納西新聞界的糟糕風氣,從而達到幽默效果。
關鍵詞:語域 跨域詞 幽默 用詞比較 用句分析
一、前言
“語域是一種和社會語境緊密相關的系統性的變體”,在特定語境下的語言或言語必須符合一定的語域特征。如果說話者沒能做到在特定的語境下,使用符合當時語域特點的詞匯,那只能說明說話者水平有限,無意識地違反了規則。但以文學創作為職業的作者常常故意采用“語域偏離”手段來實現自己的特定意圖,如幽默。“跨域詞”的使用是產生“語域偏離”的重要手段。美國幽默諷刺大師馬克·吐溫在19世紀70年代創作了短篇小說《田納西的新聞界》。《田納西的新聞界》描寫的是一個年輕人,來到田納西州擔任《喬森地區的曙光和號角報》的助理編輯。田納西的記者們喜歡熱鬧和惹是生非。他們不惜花費大量時間侮辱別人的人格,恨不得置對 方于死地而后快。這篇小說的內容荒誕可笑,其中兩篇風格迥異的《田納西新聞界的風氣》的新聞報道可謂是點睛之筆。第一篇報道中規中矩,而第二篇報道則讓讀者忍俊不禁。怎么會有這樣的修辭效果?我認為大量使用“跨域詞”是關鍵所在。本文選取這兩篇新聞報道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文體分析中統計詞頻(Frequency)和偏差度(Deviance)的方法,借助語料庫COHA{1},分析、比較兩個文本,尋找作者如何通過使用“跨域詞”來諷刺田納西新聞界當時糟糕的風氣,從而達到幽默效果。
二、詞匯的“跨域”使用情況分析
(一)名詞“跨域”使用情況 《田納西的新聞界》的第一篇報道采用小說主人公的口氣,第二篇出自《喬森地區的曙光和號角報》的編輯之手。第一篇新聞報道的用詞風格謹慎、溫和,顧及到對方的面子;而第二篇新聞報道用詞風格辛辣,完全不顧客觀和公正的原則。由于“跨域詞”不斷出現,使得第二篇報道和新聞報道要求的文體風格顯得格格不入,嚴重破壞了報道的嚴肅性。
1.稱呼:第一篇報道在稱呼對手時,往往采用較為禮貌的方式,如“The editors of the Semi-Weekly Earthquake… ”“ The gentlemen of the Earthquake will…”或者直接使用報刊名稱,如“The Daily Hurrah urges the measure with…”而第二篇報道中使用具有強烈負面語義色彩的名詞,甚至用粗口來稱呼對方,如:“The inveterate liars of the Semi-Weekly Earthquake…”“That ass,Blossom,of the Higginsville Thunderbolt and Battle Cry of Freedom…”“We observe that the besotted blackguard of the Mud Spring Morning Howl is…”類似的例子還有像“scoundrel”“master-plaster”“insect”等。
2.其他名詞: 第一篇報道中,使用的名詞語氣多為委婉,如“misapprehension”“fact”“reminder”等。第二篇報道中,貶義名詞大量出現,如在第三段末連續出現的“falsehood”“calumny”“vituperation”“vulgarity”。如果借助COHA語料庫查尋,我們會發現,這四個詞在新聞報道和小說中的使用頻率分別是:
表1:falsehood、calumny、vituperation、vulgarity在COHA中的頻率{2}
單位:每百萬字;時間:19世紀70年代;數值代表每百萬字中,該詞出現的次數(token)
由表1可知,這些詞在當時的小說等題材中出現的頻率要比在新聞報道中出現的頻率高出許多。這四個詞雖然在語氣上不斷加強,但是在新聞報道中出現的頻率卻在不斷降低。很明顯,這些“跨域詞”體現了馬克·吐溫的創作意圖:編輯在宣泄自己的情緒,希望抓住讀者注意力的同時,離新聞客觀公正的原則卻越來越遠。
(二)形容詞“跨域”使用情況 兩篇報道字數上存在差異。差異主要體現在形容詞的使用上。以第一、第三段為例{3}:第一篇報道用到的形容詞數量不多,代表作者的主觀色彩不濃厚,沒有摻雜太多的個人情感。第二篇報道中形容詞的使用情況比較復雜,顯示了報道作者強烈的主觀情緒。
第二篇報道中形容詞語義色彩同樣強烈。我們以其中第一段的“vile”“brutal”“fulsome”為例。據牛津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第六版),“vile”的意思是“extremely unpleasant”,“brutal”的意思是“direct and clear about sth unpleasant,not thinking other peoples feelings”,“fulsome”的意思是“too generous in praising or thinking sb,or in saying sorry, so that you dont sound sincere”。另外,根據COHA的數據,這些詞,同樣在小說等文體上出現的頻率會高些。
表2:vile、brutal、fulsome在COHA中出現的頻率
單位:每百萬字/ 時間:19世紀70年代;數值代表每百萬字中,該詞出現的次數(token)endprint
(三)動詞“跨域”使用情況 兩篇報道的動詞的正式程度有所區別:第一篇報道使用的都是比較正式的符合語域的動詞和動詞詞組,比如,“The editors of the Semi-Weekly Earthquake evidently labor upon…”“The gentlemen of the Earthquake will,of course,take pleasure in…”“We observe that our contemporary of the Mud Springs Morning Howl has fallen into the error of …”“…but he will have discovered his mistake…”“He was doubtless misled by…”“The Daily Hurrah urges the measure with ability…”等。第二篇報道中,使用的動詞和動詞詞組的正式程度卻不統一,出現了一些非正式的表達,比如,“The inveterate liars of the Semi-Weekly Earthquake are evidently endeavoring to palm off upon a noble and chivalrous people…”“That ass,Blossom,of the Higginsville Thunderbolt and Battle Cry of Freedom,is down here again sponging at the Van Buren”“We observe that the besotted blackguard of the Mud Spring Morning Howl is braying about this business”等。這些含有貶義的非正式的表達,完全超越了正式文體的“語域范圍”。
三、結語
以上我們分析了馬克·吐溫《田納西的新聞界》中的兩篇風格迥異的新聞報道。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在第二篇報道中,作者主要運用了大量“跨域詞”來表現幽默諷刺效果,很好地配合了小說的主題,起到了點睛的作用。通過對用詞、用句的比較和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元語用意識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本文的分析并非詳盡,希望對研究“跨域詞”和幽默效果關系有所幫助。
{1} COHA(Corpus of Historical American English)指的是美國近當代英語語料庫。(http://corpus.byu.edu/coha/)《田納西的新聞界》創作于19世紀70年代。為了體現小說中詞語在當時的使用情況,我們采用COHA語料庫對詞語做比較分析。
{2} COHA所列的文體形式主要有:小說,新聞和雜志。這四個詞出現在新聞報道中,所以,我們將這四個詞在新聞報道中出現的頻率和在非新聞題材(如小說)中出現的頻率做比較分析。
{3} 兩篇報道分別由四段組成。在第二篇報道中,第二段沒有出現“跨域”形容詞,第四段的“跨域”形容詞數量較少,僅有1個。第一和第三段的形容詞“跨域”使用比較集中,所以選擇兩篇報道的第一和第三兩段中的“跨域”形容詞作為比較對象。
參考文獻:
[1] Huang, Yan. Pragmatic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2] Levinson, Stephen. Pragmat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 Leech, G. N., Short, M. 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Introduc 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M].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1.
[4] Thomas, Jenny.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5.
[5]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Edward Arnold(Publisher)Limited, 1999.
[6] 劉憲之,陳雄尚.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選讀[Z].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
[7] 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8] 彭宣維.英漢語篇綜合對比[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9] 趙婷.語域理論視角下的幽默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作 者:胡宇,碩士,上海金融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語用學。
編 輯:張晴 mail:zqmz0601@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