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蓮 劉 云 王 靖 馬曉霞
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的預防效果
馬福蓮 劉 云 王 靖 馬曉霞
目的 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的預防效果。方法 將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干預組給予系統的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低血壓的發生率。結果 干預組低血壓的發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干預可有效地預防透析低血壓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護理干預;血液透析;低血壓
低血壓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率為20%~50%[1],臨床典型表現為頭暈、胸悶不適、惡心嘔吐、出冷汗、四肢乏力,重者可出現面色蒼白、呼吸困難、一過性意識障礙[2],不但給患者增加痛苦,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我科對90例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有效的預防血液透析低血壓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90例進行長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其中男60例,女30例,年齡35~88歲,其中合并糖尿病30例,高血壓30例,痛風5例,腎小球腎炎7例,多囊腎3例,冠心病15例。全部患者均行規律血液透析2~3次/周。將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隨機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壓是指平均動脈壓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縮壓降至90mmHg以下。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定時為患者測量血壓,如觀察患者有無打哈欠、便意、腹痛、腰背酸痛等低血壓先兆癥狀應及時處理,一旦患者血壓明顯下降,癥狀明顯(如脈搏細數、面色蒼白、出冷汗、抽搐、神志不清、應立即減慢血流量,輸入氯化鈉注射液或高糖注射液,如癥狀不緩解可終止透析,對癥處理。
1.3.2 干預組 采用系統的護理干預:①嚴格控制超濾量:告知患者透析間期體重的增長少于1kg/ d或不超過干體重的3%~5%[3],是預防透析中低血壓的關鍵,如超濾量過高,超過了組織間液對血漿的再充盈率,而導致血容量不足極易出現低血壓。②脫水速度:減少脫水速度,增加透析時間,體重增加過多者可增加透析次數。③改變透析液模式:經常發生透析低血壓的患者可采用高低鈉序貫透析,在透析早期,鈉離子濃度高,提高了血漿離子滲透壓,在進行超濾時,可明顯減少低血壓的發生。④透析液溫度:可采用低溫透析(最低可調至35℃,至患者可忍受之程度),低溫透析可防止血管擴張,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從而升高血壓。⑤透析器的選擇:選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可減少低血壓的發生。⑥合理應用降壓藥物:高血壓患者在透析前及透析中避免服用大劑量及長效或快速降壓藥物,如患者有嚴重的高血壓,可以服用小劑量﹑作用溫和的降壓藥物[4]。⑦飲食指導:反復向患者及家屬宣教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告知在透析間期控制鈉鹽和水分的攝入,進行個體化的飲食指導,透析中避免進食過多﹑過快,使胃腸道血管擴張,血液分流使血壓下降,對經常低血壓的患者告之透析前2h進食優質蛋白飲食,防止過早饑餓。⑧貧血嚴重或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可在透析開始時給予輸血﹑白蛋白或生脈注射液靜點,可有效預防血壓下降。⑨干體重:干體重是指身體內無多余水分潴留也不缺水時的理想體重,每天監測體重,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改善營養狀況,根據患者營養狀況隨時調整干體重,如在干體重時進一步脫水就會出現低血壓。⑩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屬宣傳預防透析低血壓的相關知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透析低血壓發生情況比較,干預組低血壓的發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透析低血壓的發生率比較[n(%)]
透析低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問題,若長期發生透析低血壓,會對患者的存活率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有效預防透析低血壓,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率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通過護理干預嚴格控制超濾量和脫水速度﹑選擇合適的透析模式﹑設置合理的干體重﹑采用低溫透析﹑合理應用降壓藥物﹑積極糾正貧血﹑選擇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做好飲食和健康宣教,結果干預組低血壓的發生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護理干預使患者及家屬掌握了預防透析低血壓的相關知識,合理膳食,減少了低血壓的發生,減輕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1] 許可.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臨床觀察及防治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08,3(32):54-55.
[2] 崔玉玲.透析低血壓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3,17(12): 1434-1434.
[3] 趙金霞.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的誘因及預防[J].天津護理, 2007,15(60):331-332.
[4] 林惠鳳.實用血液凈化護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53-53.
R473.5
A
1673-5846(2014)06-0249-02
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腎內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