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賀永
(文山學院化學與工程學院,云南文山663000)
高含泥氧化銅礦柱浸試驗
趙賀永
(文山學院化學與工程學院,云南文山663000)
對于某高含泥氧化銅礦,通過不同粒度的水洗礦石做滲透性實驗,得出滲透性比較好礦石粒級范圍為+2~-25mm.以此粒度的礦石進行柱浸條件試驗,在硫酸濃度60 g/L、液固比2∶1、淋停比2∶1,浸出時間50 d、布液強度為30.0 L/(m2·h)條件下,Fe的浸出率為1.6%左右,噸銅硫酸消耗為14噸左右,銅的浸出率在56%左右.
滲透性;礦石粒度;浸出
某高含泥氧化銅礦,礦石性質極為復雜,露天開采以氧化礦為主,若采用常規選別流程,氧化礦選礦回收率較低.原來采用的工藝方案為原礦破碎后堆浸,經過試生產,暴露出礦石滲透性差導致礦石浸出率低的問題.因此提出了“洗礦+分級”的技術措施對礦石進行預處理.目前初步確定+2mm塊礦入堆,這樣的分級參數對堆浸滲透性及浸出效果的影響程度如何,需通過試驗進行驗證.
某銅礦石氧化率高,風化程度嚴重,含泥量5%~7%,粉狀礦15%~20%,塊礦75%~80%.對礦石進行篩分試驗,該礦石粒級-2mm含量為10.36%,+2~-25 mm含量為54.11%,+25mm含量為35.53%,表明-2mm和+25mm含量占試驗總礦石比例比較大.對礦石的物相進行分析,如表1所示.
2.1 試樣采集與制備
試樣取自濕法廠破碎站下料口礦倉,取樣重量約150 kg.對采集的試樣進行篩分,分為兩個粒徑:2mm和5mm.對篩上和篩下樣采用人工的方法分別進行水洗,去掉礦石中的泥質成分后備用.

表1 礦石物相組成
(1)試樣級配組成測定,采用標準砂石篩,篩孔直徑分別為2.0mm、5.0mm、12.5mm和25.0mm.
(2)對從礦堆中取來的礦樣進行篩分分級,分為-2mm、-5mm、+2mm,然后進行水洗,去除其中的泥質.
2.2 滲透性試驗及分析
試驗采用變水頭法[1],測定結果如圖1所示.
(1)4組滲透性試驗都表明,隨著滲流時間的增長,試樣的滲透系數均有降低的趨勢.實際工業生產時,噴淋浸出周期較長,浸堆滲透性降低的幅度還會繼續增大,因此,應保證足夠的初始松散度和滲透系數,以確保浸堆在整個運行階段保持良好的滲透性.
(2)4組滲透性試驗都表明,破碎原礦、-2mm水洗礦、-5mm水洗礦試樣的滲透系數比較低.而+2mm試樣滲透系數比較高.因此,通過以上不同粒度的水洗礦試驗對比,確定入堆粒度為+2mm.

圖1 滲透率的選擇
2.3 浸出選擇試驗[2-5]
經過滲透性試驗,確定的入堆粒度為+2mm~-25mm,此粒度滲透性滿足生產需要,浸出試驗采用此粒級.礦石經過水洗,重量為5 kg,品位為1.43%.在常溫下進行柱浸,柱子內徑為110mm,試驗柱子的內徑與顆粒尺寸的比值是影響浸出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有試驗證明,該比值要大于4但不超過20,才能避免柱壁影響[2].
2.3.1 硫酸濃度的選擇
在液固比2∶1、淋停比2∶1、布液強度30.0 L/(m2·h)、浸出時間50 d條件下,硫酸濃度分別為40、50、60、70、80 g/L下進行濃度選擇試驗.結果表明:試驗濃度從40~60 g/L變化時,浸出率上升比較快,從60~80 g/L時,浸出率緩慢下降,綜合考慮確定硫酸濃度為60 g/L(圖2).

圖2 硫酸濃度的選擇
2.3.2 液固比的選擇
在硫酸濃度60 g/L,淋停比2∶1,布液強度30.0 L/(m2·h),浸出時間50 d條件下,液固比分別為1∶1、2∶1、3∶1、4∶1下進行液固比選擇試驗.結果表明:試驗液固比從1∶1~2∶1變化時,浸出率上升比較快,從2∶1~5∶1時,浸出率緩慢下降,綜合考慮確定液固比為2∶1(圖3).2.3.3淋停比的選擇

圖3 液固比的選擇
在硫酸濃度60 g/L、液固比2∶1,布液強度30.0 L/(m2·h),浸出時間50 d條件下,淋停比分別為4∶1、3∶1、2∶1、1∶1下進行淋停比選擇試驗.結果表明:試驗淋停比從4∶1~2∶1變化時,浸出率上升比較快,從2∶1~1∶1時,浸出率緩慢下降,綜合考慮確定淋停比為2∶1(圖4).

圖4 淋停比的選擇
2.3.4 布液強度的選擇
在硫酸濃度60 g/L、液固比2∶1、淋停比2∶1,浸出時間50 d條件下,布液強度分別為20.0、30.0、40.0、50.0 L/(m2·h)下進行布液強度選擇試驗.結果表明:試驗布液強度從20.0~30.0 L/(m2·h)變化時,浸出率上升比較快,從30.0~50.0 L/(m2·h)時,浸出率緩慢下降,綜合考慮確定布液強度為30.0 L/(m2·h),如圖5所示.
2.3.5 浸出時間的選擇
在硫酸濃度60 g/L、液固比2∶1、淋停比2∶1,布液強度30.0 L/(m2·h)下進行浸出時間選擇試驗,結果表明:浸出時間從20~50 d變化時,浸出率上升比較快,從50~60 d變化時,浸出率上升比較緩慢,綜合考慮確定浸出時間為50 d,如圖6所示.

圖5 布液強度的選擇

圖6 浸出時間的選擇
2.4 最佳條件下驗證試驗
在入堆粒度為+2~-25mm,礦石經過水洗,礦石重量為5 kg,礦石品位為1.43%.在硫酸濃度60 g/L、液固比2∶1、淋停比2∶1,浸出時間50 d,布液強度為30.0 L/(m2·h)條件下,進行銅浸出率、鐵浸出率、耗硫酸量驗證性實驗.實驗結果如圖7所示,表明:在硫酸濃度60 g/L、液固比2∶1、淋停比2∶1,浸出時間50 d,布液強度為30.0 L/(m2·h)條件下,鐵的浸出率在2%以下,通過計算,浸出液中鐵的含量為0.7 g/ L,小于1 g/L,滿足生產工藝要求.

圖7 鐵的浸出率
實驗結果同時表明:在硫酸濃度60 g/L、液固比2∶1、淋停比2∶1,浸出時間50 d,布液強度為30.0 L/ (m2·h)條件下,噸銅耗酸在14噸左右(圖8).
表2表明,在硫酸濃度60 g/L、液固比2∶1、淋停比2∶1,浸出時間50 d,布液強度為30.0 L/(m2·h)條件下,通過粒度為+2~-25mm水洗礦浸出試驗,銅的回收率在56%左右.

圖8 硫酸的消耗

表2 最佳條件下驗證試驗
通過滲透性試驗得出,經過破碎后洗礦分級,堆浸時礦石粒級+2~-25mm可以滿足堆浸時礦石滲透性.通過+2~-25mm水洗塊狀礦的柱浸試驗,表明銅的回收率在56%左右,結果良好,以此礦石粒級可以進行堆浸.
[1]高保勝,王洪江,吳愛祥,等.某銅礦高含泥氧化銅礦槽浸試驗研究[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0,30(4):18-21.
[2]趙賀永李麗紅.不同分維值的鈾礦浸出研究[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2013(5):44-46.
[3]姚高輝,嚴佳龍,王洪江,等.高含泥氧化銅礦加溫攪拌浸出試驗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10,5(11):855-860.
[4]武彪,劉學,武名麟,等.高含泥氧化銅礦攪拌浸出試驗研究[J].稀有金屬,2012,36(6):953-957.
[5]趙志斌,文冬林,孫占學,等.某鈾礦石微生物柱浸翻柱對比試驗[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2013(5):31-34.
【編校:李青】
Column Leaching Test of Copper Oxide w ith High Content of Clay
ZHAOHeyong
(Collegeof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Wenshan University,Wenshan,Yunnan 663000,China)
For a sortof copper oxidewith high contentof clay,by doing permeability experimentswith washing ore grains of differentsizes,it is proved thatore grainswithin the range of+2~-25mm are ofbetter permeability.Thisore particle size is thus decided as test condition of column leaching.With the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being 60 g/L,liquid-solid ratio 2∶1,leaching-stop ratio 2∶1,leaching time 50 d,liquid fabric strength 30.0 L/(m2·h),Fe leaching rate is about 1.6%,per-ton copper sulphate consumption isabout14 t,and copper leaching rate isabout56%.
permeability;ore particle size;leaching
TF811
A
1671-5365(2014)12-0065-03
2014-04-09修回:2014-05-12
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3Y587);文山學院校級基金項目(13WSY05)
趙賀永(1978-),男,采礦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溶浸采礦
時間:2014-05-16 11:31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1.1630.Z.20140516.1131.007.ht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