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慧娟,楊 靜
基于規劃視角的炎陵縣環境保護發展戰略探討*
毛慧娟,楊 靜
(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在剖析炎陵縣環境保護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基礎上,結合炎陵縣的環境保護的現狀,并針對炎陵縣環境保護存在的城市生活污染嚴重、工業結構性污染嚴重等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加大城市生活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加快深坑經濟工業區建設,加強輻射安全保護工作,以及提升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等對策.
炎陵縣;外部環境;內部環境;環境保護;實施戰略
1.1炎陵低碳生態示范縣的建設
炎陵縣作為低碳生態示范研究基地,就國內縣級單位的低碳發展戰略與縣級開發區的低碳發展模式、經營模式、城鎮化等領域進行產學研相結合研究,為炎陵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打造新的平臺,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特色資源優勢,提升區域的環境承載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1.2炎陵縣納入湘江流域科學發展總體規劃
湘江流域科學發展總體規劃,是未來湖南省指導湘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約束性空間規劃,該規劃覆蓋炎陵全域.炎陵縣可以以此為契機,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做好湘江流域炎陵段重金屬污染治理和流域內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使之成為生態良好、最宜居的生活家園.
2.1污染物排放狀況
2006-2010年,縣市SO2、煙塵、工業粉塵、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呈逐年下降趨勢,全縣污染物減排工作成效顯著(圖1).

圖1 2007-2009年炎陵縣污染物排放狀況
2.2環境質量現狀
2.2.1 水環境質量逐年改善
2011年炎陵縣地表水水質較好,炎帝陵斷面、太和斷面及曉陽斷面的18個監測項目未出現單次超標,年平均未超標,達到了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在飲用水質中,泵房斷面BOD5超標一次,超標率為8.3%.其余21個分析項目未出現單次超標,年平均值未超標,達到了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數據來源:2006-2011年炎陵縣環境保護監測站).隨著全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逐年下降,水環境質量逐年改善(表1).

表1 炎陵縣水環境質量情況表
2.2.2 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
2011年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已到達《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一級標準.其中,二氧化硫全年總檢點次數為150次,檢出次數為93次,檢出率為62.0%,年平均值為0.006mg/m3,較上年平均值(0.023mg/m3)下降73.9%;二氧化氮全年總檢點次數為150次,檢出次數為150次,檢出率為100%,年平均值為0.032mg/m3,比上年平均值(0.029mg/m3)上升10.3%;可吸入顆粒物全年總檢點次數為150次,檢出次數為150次,檢出率為100%,年平均值為(0.030mg/m3),較上年平均值(0.031mg/m3)下降3.2%(數據來源:2006-2011年炎陵縣環境保護監測站).隨著全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逐年下降,空氣環境質量在“十一五”間逐年改善(表2).

表2 炎陵縣空氣環境質量情況表
2.2.3 城區聲環境質量保持良好
截至2011年底,縣城區交通連續等效(A)聲級平均值為68.8分貝,低于國家標準值1.2分貝,與上年度相比增長了0.1分貝.本年度最高值為69.6分貝,低于國家標準值0.4分貝;最低值為66.8分貝,低于國家標準值3.2分貝;縣城區環境噪聲連續等效(A)聲級平均值為51.75分貝,比上年度降低了4.37分貝.本年度最高值為58.5分貝,低于國家標準值1.5分貝;最低值為45.0分貝,低于國家標準值15.0分貝(數據來源:2006-2011年炎陵縣環境保護監測站).
2.3節能減排情況
至2009年炎陵縣主要污染物減排情況:2005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是617.37噸,2009年排放量是1106.28噸,削減率是-79.30%.COD(化學需氧量)2005年排放總量是1593.09噸,2009年排放總量是1801.46噸,削減率是-12.59%(數據來源:2006-2011年炎陵縣環境保護監測站).
3.1工業結構性污染仍比較突出
炎陵縣以鐵合金冶煉、化工、建材為主導產業,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重工業型的產業結構,不僅資源、能源消耗量大,而且“三廢”排放量大,工業結構性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尤其是鐵合金冶煉是其強勢發展的主導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可削減一定的污染物排放量,但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仍然較高.
3.2城市生活污染加重
炎陵縣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城市化加快一是帶來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生活污水量逐年增加,全縣生活污水的COD、氨氮排放量分別達到1871.626噸、196.8噸,已成為水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二是生活垃圾產生量快速增長,而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不足,垃圾圍城的現象造成比較嚴重的二次污染問題;三是城市機動車流動污染物排放量快速上升,機動車尾氣污染成為主要大氣污染源.
3.3污染治理任務十分艱巨
由于歷史欠賬較多,陳疴已久,雖經治理,但環境質量遠未得到根本改善,其氣型、水型污染物排放量等標污染負荷仍分別占全縣排放總量的70%、60%,環境容量過度飽和,也是縣區空氣質量、洣水炎陵段水環境質量提高的主要障礙.尤其是該區域大氣污染十分嚴重,污染治理任務仍十分艱巨.
3.4排污強度居高不下
炎陵縣鐵合金冶煉、化工等行業工業技術水平仍存在企業規模效益差、裝備落后、能源消耗高、資源利用率低、“三廢”排放量大等諸多問題,導致萬元GDP污染物排放強度居高不下,尤其是鐵合金冶煉等中小型企業,排污強度大,污染處理成本高,環境監控難度大.
3.5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不容忽視
炎陵縣農村生態環境雖然得到一定的恢復,但生態環境問題仍將是兩型社會建設關注的重點.一是不合理施用農藥、化肥帶來的污染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趨嚴重;二是亂采濫挖礦產資源帶來生態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三是農村工業污染遠未得到有效控制;四是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問題日趨突出.
4.1環境目標設計
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生態宜居城市為總體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指標;抓好水污染防治,確保全縣人民飲用水安全;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大力減少鐵合金冶煉污染物排放,提升水環境質量;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保護,不斷推進生態縣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環境執法力度,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不斷解決群眾環境訴求,保障群眾環境權益[1].
4.2主要環境保護戰略
4.2.1 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
縣域環境質量的進一步改善,單靠治理污染已無很大空間,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是進一步提升縣域環境質量的根本出路.一是限制和逐步淘汰小化工、小鐵合金、陶土玻纖等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產工藝和產能的產品;二是加快炎陵縣神龍陶瓷有限責任公司、炎陵縣恒達陶瓷有限責任公司、炎陵縣保華陶瓷有限公司等企業脫硫技術改造;三是嚴格實施工業企業進園,居民住房建設進小區的區劃政策,改善居民居住生活條件;四是發展一批新型高效、低耗技術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高效無污染科技材料、產品開發及生產,符合經濟規模的林紙一體化木漿、紙和紙板生產,高檔紡織品生產及加工等項目,限制和逐步淘汰小化工、小鐵合金、陶土玻纖等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產工藝、產能的產品,推進產業機構調整.
4.2.2 加大城市生活污染防治力度
進一步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的技術指導和財政投入,加快未達標污水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工作進程,使污水治理投資發揮其作用和效益[2].力爭使全縣85%的生活污水進行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尤其是新建和舊城改造區排水系統應當雨污分流;嚴格規范生活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管理,生活污水處理廠實行民營化,在線監控設施由第三方運營,提高生活污水處理運行效率;進一步加快城市垃圾處理工程建設,建成無害化垃圾處理場,完善垃圾滲漏液處理,確保穩定達標排放;改革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管和監測體系,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工作.
4.2.3 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
按照“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能源”的要求,繼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重點對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養殖污染、農村工礦污染、農業面源污染進行整治[3].發展有機水稻產業帶、南方特色水果產業帶、G106沿線畜牧水產養殖帶、炎帝陵周邊觀光農業園、無公害反季節蔬菜基地等.在有條件的鄉鎮建設生態農業示范區.鼓勵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集中整治一批環境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使危害群眾健康的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4.2.4 加快深坑經濟工業區建設
深坑九龍經濟工業園是炎陵縣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也是污染治理的重點.加快大中型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和污染源治理,從生產工藝流程減少污染;同時工業區的中小型冶煉、化工、建材企業統一搬遷至工業園區,進行技術改造,徹底改變工業園環境容量不夠的狀況;加快工業區道路、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業區臟、亂、差的形象,提升循環經濟工業區的綜合競爭實力和形象.
4.2.5 加強輻射安全保護工作
建立放射源長效綜合監管機制,完善規范放射源和電磁輻射管理制度,加大廢棄放射源、放射性廢物的處置力度,基本控制輻射對人群的污染危害.放射源應用安全對策:建立由環保部門牽頭,衛生、公安等部門分工負責的全縣放射源安全保護綜合日常監管機制;全面核實換發放射源安全許可證,實施放射源分類身份管理,全縣所有放射源按國家的放射源編碼規則編寫“編碼卡”,“編碼卡”伴隨放射源從生產到使用、處置和再生產的全過程;建立全縣放射源管理動態檔案和數據庫[4].
4.2.6 提升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推行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倡導適度消費,引導低碳消費,在消費過程中自覺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推行綠色采購制度,推進低碳銷售,以低碳消費帶動低碳生產,以低碳生產促進低碳消費.以節能、節水、節材為重點,提倡低碳出行,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簡化商品包裝,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吳丹,張世秋.中國大氣污染控制策略與改進方向評析[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1-8.
[2]許振成,周廣飛,彭曉春.大都市群的環境問題及其環境保護戰略[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6,(3):40-42.
[3]肖麗娜.環境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33-35.
[4]張力軍.企業環境責任風險防范[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
Strategies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Yanling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ning
MAO Huijuan,YANG J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1,China)
The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Yanling county,including serious city life pollu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al pollu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Yanling county and i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tus.The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in allusion to these problems.
Yanling county;external environment;intern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X321
A
1008-4681(2014)02-0087-03
(責任編校:晴川)
2013-10-21
毛慧娟(1986-),女,湖南吉首人,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與區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