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卿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方法探討一、教師要科學設計實踐活動內容
1.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現行的小學數學各冊教材中,都安排了數學實踐活動內容。這些內容都注意貫徹提高學生素質,能讓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不同程度地體現了開放性和靈活性,使學生通過主體參與、合作交流來進行自主學習。
新的教學理念指出,重視教學過程比重視教學結果更為重要,對于教學中的難點必須通過優化教學過程來突破。我自教授一年級學生認識了人民幣后,在隨后的練習中,一些學生還經常出錯。于是,我開展了“小小商店”的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備各種商品,有玩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讓他們自己制作簡單的價簽,貼在準備的物品上,然后再帶進課堂中,把教室模擬成“小小商店”,并讓他們推薦出“柜臺經理”“收銀員”“售貨員”的人選,其余的學生做“顧客”。此外,還讓學生了解社會中有哪些促銷手段,在“小小商店”中進行展示。結果學生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在每個柜臺前各組成員都各自為政,“推銷”自己的“商品”,學生拿出準備的紙幣去爭先購買,有的學生還不時地進行討價還價。這時的學生,個個都顯得很有經濟頭腦,很有經濟意識。在此實踐活動中,學生既加深認識了人民幣,也鞏固了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更可貴的是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讓他們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數學實踐活動。教材所提供的實踐活動內容,只是為教師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所以組織實踐活動不要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內容,還可以結合當時當地實際,結合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注重結合素質的培養,選擇適當的實踐內容和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為學生創設更好的數學實踐活動。
3.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滲透實踐活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數學知識中蘊涵的實踐活動因素,盡可能安排學生實踐活動。如學習“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教師發給每個學生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各一個和一些大小不同的白紙,請他們利用手中的正方形和直尺量出自己手中的白紙有多少平方分米或平方厘米?操作時,可以先要求學生討論怎樣量最方便?然后再讓學生動手量。這樣經過實踐操作,探索得出的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完全來原于學生的實踐。這時,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才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二、教師要在實踐活動后注重組織交流評價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在一項具體的數學實踐活動完成以后,要安排適當時間,在小組或全班范圍內交流活動的過程與結果,相互評價,座談收獲。如學習完表面積的概念后,讓同學們回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把它們的表面積或用料算出來,并記錄出自己得出結果的整個結果,到校后交流。
如何進行數學實踐活動教學,還包括其他方面的工作。總之,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只要我們認真分析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有效組織,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