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森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實驗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日益成為當前教學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里獲得最多的知識與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素質提升,是每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值得深深思考與探索的課題。
小學語文興趣教學有效教學綜合素質一、引言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實驗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日益成為當前教學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里獲得最多的知識與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素質提升,是每一個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值得深深思考與探索的課題。如何使學生在接觸語言教育時和接受語言教育中時刻保持旺盛的精力、較強的好奇心、強烈的求知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自我反思和不斷探究的問題。
二、什么是興趣教學
興趣教學,指教師針對教學對象、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創造一個和諧溫情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情感的愉悅中接受知識、掌握技能,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力求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意識傾向。學習興趣他能使學生對感興趣的東西給予優先注意并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研究它、領會它和掌握它。沒有學習興趣,不可能有對新知識的探求。興趣教學就是教師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和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需要的滿足,是一種最大的樂趣,以樂學激發觀察,增進記憶,促進思維和想象,獲得成功的歡樂。
三、小學語文教育中興趣教學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在當前教育事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背景下,各種各樣的教育思想和理論不斷涌現,而興趣教學也是創新教育理念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興趣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的層面上講,這是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方法。如果不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只是一味地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則不但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甚至對語文科目產生厭惡的態度和情緒。另一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興趣教學是符合新課改的理念和目標的。在語文新課改的理念中,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兒童學習語文特點,個體差異與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欲和進取精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鼓勵想象、質疑、發現和創新。總之,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實施興趣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與愛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表達溝通技巧,從而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四、小學語文教育中如何有效地進行興趣教學
1.新穎的導課激發學生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是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小學語文課程的獨特性、發散性和可塑性較強,導入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一個笑話、一個動作、一個故事、一個實驗、一種社會現象等。一位哲人曾說過,好的開端就是成功了一半。有人曾把一節課剛開始的十分鐘稱之為“黃金十分鐘”。有效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決定整堂課程的順利進行。著名教師劉蘇蓮老師講道:“如果教師的講授能夠自然的引入——不但是新課導入、而且是每一個環節的引入——通過富有彈性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營造寬松的課堂學習環境,恰如其分地處理好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使課堂語言生動活潑,迎合學生的興趣、情緒、情感、愿望等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師生一起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師生雙邊活動配合默契,情感相通,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形成師生之間情感的交融。這樣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呼應,出現師生之間真正的互動和心靈上的交流。”
2.生動的授課引領學生的興趣
如果說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幕,那生動的授課環境應是課堂教學中高潮部分,從教師的教姿教態、具體的授課內容到變化的教學手段,使教學過程有張有弛,情節曲折,高潮迭起,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帶著自己的問題,懷著一股好奇,跟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進入情節,感受語言的魅力,汲取知識的精華。
在此過程中,為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注意下面幾項。首先是知識的難易程度安排。在課程設置環節一定要注意教授內容應與整體學生水平相一致,如果教授的知識和所講的案例超過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聽不懂,就不會產生成就感,甚至抵觸情緒,有的學生可能就會溜號。如果教授知識太容易,平淡無趣,學生也會失去興趣。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教師應注重循序漸進式教授。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不僅豐厚多彩,而且形式多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喜歡新鮮、變化的事物。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建立在學生的年齡、水平、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等基礎上,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最大程度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則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具體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例如,在講道理的環節,教師要多用講課的方式,而在人物角色、人物性格變化等的環節,則多用情景教學法。在展現事物變化過程的環節可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從多角度,立體式感受教授知識內容。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教學設備的更新,教師要學會充分利用各種設備和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質量,這樣不僅可以學生獲得真切地感受,也可以提高學習語文的極大興趣。
3.完美的小結滿足學生的興趣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后部分應包括小結,這不僅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梳理和總結,也是幫助學生回憶剛剛學過的知識,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理論框架。教師在小結部分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采取民主發言的發式,首先讓學生自己總結,然后給與充分肯定和補充點評,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給出完整的總結。如果還有充足的時間,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問題給與準確而生動的解答。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吳康寧.教育社會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袁振國.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4]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5]孫培青.中國教育史(修訂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司新生,劉海燕.興趣教學漫談.人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