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麗娜
詞匯阻遏現象,是指一個詞項的存在會阻止按照某個能產性規則創造或使用的另一個詞項。根據該理論,把初中生在現在分詞學習和不規則動詞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詞匯阻遏問題納入語用研究框架,找出了克服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詞匯阻遏的方法:書讀和聽讀相結合,輔以一定量的寫,并要與同伴進行對話,是解決初中生詞匯阻遏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法把知識層層強化、內化,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英語,提高了學習興趣,克服了詞匯阻遏。
詞匯阻遏動詞解決方法一、概述
阻遏這一術語首先由Aronoff使用,表示“只是由于一個形式的存在而導致另一形式不出現”。詞匯阻遏現象,是指一個詞項的存在會阻止按照某個能產性規則創造或使用的另一個詞項。
二、初中生詞匯阻遏現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初中學生,初中學生在動詞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詞匯阻遏,特別是各種分詞的變化。文中所研究的動詞分為動詞-ing形式和動詞-ed形式。動詞-ing形式主要研究末尾字母需要雙寫的動詞;動詞-ed形式主要研究不規則動詞的變化形式。初中學生最早接觸動詞-ing形式是現在進行時,也即be+V-ing結構。此結構中V-ing指在動詞詞尾直接加ing(如go-going),成為現在進行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末尾字母需要雙寫的動詞中,V-ing形式并不按照普遍能產性規則的使用規則(如runrunni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詞匯阻遏,造成學習困難。初中學生最早接觸動詞-ed形式是在一般過去時,也即V-ed結構(如play-played)。而不規則動詞的變化規律則不依此規則(如go-went)。學生在此學習過程中也產生詞匯阻遏,同樣造成學習困難。本文有必要對初中生英語詞匯阻遏現象進行研究,希望可以找出一些解決方法。
三、初中生認知特點
初中生年齡處在11~16歲之間,大多數學生年齡在12~15歲的青少年期,確切地說是從少年期向青年時期的過渡階段,這一階段,“在思維的抽象邏輯性上,他們有了更高地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的能力”。青少年求知欲強,精力旺盛,但是看事物容易以偏概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學習困難會產生心理陰影,影響對該學科的學習。
四、解決方法
基于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和本文中詞匯阻遏問題,嘗試從不同層面分析和解決詞匯阻遏,幫助學生有效高效學習,提高學習興趣,樹立自信。根據不同類型的詞匯阻遏,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1.V-ing
這里主要針對詞尾雙寫的動詞。消除該類詞匯的阻遏問題,主要可以采取讀和寫兩種方法。
首先,說讀。讀主要是書讀。所謂書讀,就是邊看邊讀。其過程為:自讀——拼讀——同伴讀——小組讀。自讀是指看書朗讀,目的是熟悉該單詞。拼讀指邊讀邊拼寫,目的是認知該單詞。同伴讀指同桌間朗讀,目的是對詞匯進行記憶強化。小組讀是指小組間展開競賽,對單詞進行拼讀,并放入具體語境(課文、對話),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對單詞的認讀能力。
其次,為寫。這是及其重要的環節。其過程為:自寫——拼寫——同伴寫——小組寫。自寫指邊看邊寫,熟悉單詞。拼寫是指脫離書本,嘗試默寫,認知單詞。同伴寫指兩兩之間展開比賽,看誰寫得正確,目的是強化對該單詞的記憶。小組寫指各小組間展開比賽,所有人的默寫結果最終累計,正確率最高的為優勝組。這樣做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無形之中提升了學生的認讀能力。
2.不規則動詞
這里指動詞過去式和過去分詞中的特殊形變單詞(動詞–ed的特殊形式)。主要通過聽、說、讀三種方法來解決學習過程中的詞匯阻遏。聽,這里指通過磁帶錄音、多媒體或教師的范讀,建立語言聽力系統,這是初聽。聽的總過程包括:初聽、再聽、聽讀。再聽指通過磁帶錄音、多媒體或教師的范讀,學生跟著讀,學著讀,建立語感。聽讀指學生完整地聽完范讀內容,可以正確地口述所聽內容。接下來為說。這一過程分為:學說——跟說——比說——仿說。這里強調優勢群體的良性帶頭作用,文中的優勢群體指英語口語發音較好,模仿力較強的同學。教師選擇≥1的優勢群體領讀聽力內容,其他同學積極地跟讀,這是學說。在重復幾遍之后,全班大多數同學已能夠基本正確地模仿磁帶、多媒體或優勢群體的發音,將知識內化,進入到自我跟說階段。比說指同桌間或同伴間把目標詞匯放入具體語境,比比看誰說得最正確,通過同伴間的練習,進一步強化詞匯認知。仿說,指小組與優勢群體或小組與小組間的挑戰賽。小組可以選出最佳選手,讓其與優勢群體比賽,也可以是整個小組與優勢群體比賽。通過競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輕松地學習知識。本環節的讀主要指聽讀,建立在聽的基礎上,輔以讀。該過程分為學讀——拼讀——領讀——練讀。學讀,指邊聽邊讀,糾正發音讀準確。拼讀,是在聽讀的基礎上,邊拼邊讀,認知各個字母。領讀,指教師或優勢群體范讀,學生跟讀。練讀,是對知識的展示和提升。該過程學生可通過同伴間、小組間、師生間進行比賽,學生在競爭過程自我糾錯,自我改錯。學生在該過程既練習了聽,又練習了讀,相得益彰。
3.填字游戲
填字游戲,是把一個單詞中一個或幾個字母劃橫線,讓學生補充填空。這對學生學習單詞很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學生很喜歡這種形式。如果再輔以相關的圖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烈。填字游戲先喚起學生的圖式,對大腦中的知識快速搜索;繼而拼寫單詞,在拼的過程中,學生的讀、寫機制先后激發,又勇于回答問題,說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在某學生說的過程中,其他同學精神高度集中,聽的能力也一并激發。如此相互交織,相互作用。全班學生集中訓練了聽、說、讀、寫四大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主動的學。
五、建議
學生的詞匯學習不是一個單一過程。通過如上闡釋,建議書讀和聽讀相結合,輔以一定量的寫,并要與同伴進行對話,是解決初中生詞匯阻遏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法把知識層層強化、內化,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英語,提高了學習興趣,克服了詞匯阻遏。
參考文獻:
[1]陳新仁.詞匯阻遏的順應性闡釋[J].外語學刊,2007,(01).
[2]韓永昌.心理學[C].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