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鳳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引導方式一、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教育的引導方式
大家都在講,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必須勇于打破常規,必須以人為本,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但是,筆者作為教授小學語文20多年的教師,始終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師教育的對象,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平等善待每一個孩子,必須結合孩子的身心年齡特點,去引導、去教育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下苦功夫,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求和,逐步走向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之路,我認為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語言語文教學。
二、教師課堂教學中對知識點的講授要注重創新方式
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更要讓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策略。就語文教學而言,策略性知識的滲透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契機。比如,學生的誦讀在小學語文能力的形成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使學生積累字、詞、句、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大腦里建立儲存感情的語言模型,形成良好的語言反映機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經歷深化,其文化、審美將增強。讓學生學好每一篇課文、寫好每一篇習作,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言和作文在將來走向社會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上要善于采取不同方式
語文教育教學要求學生不僅掌握知識的本身,而且要求學生尋找學習知識的方法、技巧。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要學會語文,而且會學語文,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是今后自我生活一種能力顯現。作為教師不僅對學生“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徹底扭轉老師那種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搬運工具和“貯存器”的不良傾向,使學生用語文的金鑰匙撬開各類知識的大門。自主、創新、探究是創新教學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持之以恒,習慣成自然,終生能受益。我們創新學習在語文課的學習中,尤為重要。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實踐中意識到,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運用演課本劇,組織“動態社會”活動,在合作學習中,對比朗誦、會話朗誦等都是一種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也是一種良好的語文學習方式。
四、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進行多種方式的教學
我們大力倡導的創新課堂是師生的群言堂,是展示學生活力和魅力的教學藝術的圣殿,是知、情、意多向交流的互動系統,是真、善、美和諧統一的大會堂。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導演專長,要當好“名導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表演特長,讓學生要當好“名演員”,共同演好語文的課本劇。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就是一名導演,不要與學生搶角色。語文,培養的就是學生的應用能力。同時,隨著新課改的要求深入,語文教學課堂逐漸擴大,深入到社會,深入到生活,多種器官并用,發揮自身的創新潛能,講、議、辯、練相互穿插,各種媒體有機結合。這樣不僅強化了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訓練了讀寫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領域,鍛煉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與人交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