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作為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語文,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去學習語文。語文學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而在高考考卷上,主要體現為讀與寫的能力。
高中語文學法指導基本方法“語文不用學,學也考不好”,有學生如是說。對于語文,學生愛恨交織,似乎再怎么努力,在考分數上也沒多大起色。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這是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忽視與誤解。作為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正確看待語文,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去學習語文。
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不同,正如什么鑰匙開什么鎖。語文學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而在高考考卷上,主要體現為讀與寫的能力。
一、幫助學生鞏固課內的學習方法
語文是開放性學科,點多面廣,課內課外都不容忽視。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以為然,以為高考不考課本,所以只重視課外,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的認識。課內是源頭,是例子,學好了例子才可以舉一反三。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苯處熞葞椭鷮W生將課內的功夫做到位。
在課內的學習中,需要鞏固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主動預習(標記段落、圈點勾畫、解決生字、旁批疑點等)、專心聽講(跟隨老師的思路,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并作好筆記)、及時復習(每晚臨睡前回顧,每周整理筆記本,每月系統小結等)、勤查工具書(必備《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
這里重點說一下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能夠翻字典、查字典、背字典,就是一種學語文的好辦法。學生平時做字音字形類的練習題時,養成勤翻字典的習慣,尤其是享受自己做錯的題,讀錯寫錯的字,要求他們抄錄在一個專用的小本上,平時多翻看,考前再復習,效果會更好。
值得一提的是:本學期,借著央視熱播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東風,我也鼓勵學生在班內掀起了漢字聽寫的熱潮。每天課前五分鐘進行,學生將高一至高二教材中的文下注釋及生字都認真過了一遍,我又從網上下載了“漢字聽寫大會”的漢字資料,打印成冊人手一份。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空前高漲,這真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二、指導學生多讀
1.讀好課本
語文教材的編者從時代、風格、題材等方面精心選編教材,并按由淺入深的思路從不同層面讓學生感悟語文,提升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
2.注重課外閱讀
高中生的生活簡單而單調,而課外閱讀可豐富閱歷、幫助他們積累人生經驗。況且目前的語文考試,就是在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這些能力僅靠課內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抓好學生的課外閱讀。我讓學生互相交流并推薦好書。學生還利用周末和假期,每學期閱讀2~3本名著,高中三年下來就是十多本。
三、指導學生多背
除了背課文、背常用文言基礎知識外,還要讓學生多背精彩文段、名言警句等,以加強知識儲備。對背誦的方法可做如下指導:給學生講解背誦記憶的原理與規律。如三小時后遺忘的占10%,三天后遺忘的占25%~30%,時隔越長,遺忘率越高等,鼓勵學生及時復習;背誦的方法很多,如分層背誦、化整為零、先抓要點再連貫等。
四、啟發學生多思
讓學生在閱讀時養成必須思考的習慣。思考文章的內涵,思考寫作方法,假設自己以此為題,會怎么構思、怎么成文。引導學生將書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相關聯,要有所感悟,并隨手做旁批或寫心得,不求“多”,但求“有”。這樣的感悟積累多了,學生的思想境界就會提高一個檔次,寫作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五、鼓勵學生多問
不懂就要問,向老師、向同學,或者借助于字典、互聯網。這是從小學灌輸到高中的學習方法,但高中學生照樣害怕問、不想問或懶于問。比如在讀課外的古文詩時,往往有很多字、詞、句不理解,有些學生觀其大略,不追根溯源甚至不懂裝懂。日月積累,疑惑就會越積越多,語文成績也逐漸走開下坡路。我們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咬文嚼字,以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對待每一個疑問。有疑先思,思而不會就必須要“問”了。
六、組織學生多練
1.“練”
一是做練習,指平時的隨堂練習和周練。主要是字詞、成語、語病等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方面的習題,或者是閱讀文段后的主觀的語言表述題。只有練習,才能查漏補缺、才能理清答題思路,才能規范答題并有所提高。
二是練筆,指寫隨筆和作文。隨筆是學生的有感而發,動手寫出來就是好習慣。閱讀了別人的優秀文章后,必須要經歷書面表達的過程,才能最終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但是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一提寫作文就怕。其實,可以這么告訴學生:閱讀與寫作是“輸入”與“輸出”的關系,信息輸入大腦之后內化的過程中,會轉化為自己的想法思想或觀點,將這些想法再運用語言表達出來,口頭的表達是“說”,書面的表達就是“寫”了。
2.采用分層次、分步驟的作文指導策略
(1)部分學生可以抄襲、模仿、套作
在高一第一學期我允許部分學生參考優秀作文,去模仿、套作,甚至抄襲。但有一點對于抄襲的部分,必須寫出自己的感悟。學生通過抄,可以體會一篇優秀作文是怎樣謀篇布局、譴詞造句的。從一定意義上說,在學習寫作的初期,抄別人的文章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
(2)多寫小練筆
除了閱讀要做旁批寫感悟外,我平時還讓學生適當寫寫日記或者周記、隨筆。不限文體、內容和字數,教師不定期抽查、評改。學生寫多了,就會越寫越流暢。
3.對學生的要求
(1)學以致用
將閱讀得來的知識、作文素材、新穎的觀點等積累整理后,要能夠學以致用。比如有愛聽歌的同學,我鼓勵他們揣摩勵志歌曲的歌詞,品味歌詞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就會在作文中體現出來。比如有學生在寫關于“挫折、苦難”的文章,就引用了田震演唱的《鏗鏘玫瑰》:“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淡淡苦澀才是今天滋味”?;蛘咄舴宓摹杜诺纳罚骸霸浂嗌俅蔚乖诼飞希浂嗌俅握蹟噙^翅膀”。這無疑增強了文章的文采與感染力。
(2)注重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會修改自己的文章,會幫助同學修改文章,這本身就是一種語文能力,也是一種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的好方法。
教師平時對學生作文進行的書面修改,其實作用并不大,教師千辛萬苦批改了全班學生的作文后,學生只是看一眼,老師所給的好評語會心一笑,而關于修改調整的建議,沒有幾個學生會再重新修改一遍。所以,我以為作文評改可以靈活采用面批、讓學生自批或同學互評等多種方式。而讓學生自批或同學互評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我們要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好作文是反復修改出來的,教師要做的就是對學生評改作文的方法指導。
其實,無論哪一門學科都有學法且無定法,在靈活多樣的方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準適合學生自己的方法,并督促學生堅持下去,唯有堅持,方能成功。
參考文獻:
[1]李志宏.語文學習方法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