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述超 王銀環 王建偉
生物教學實驗激趣釋疑一、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發學生主體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思維的催化劑。學生只有對認知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引發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起學生強烈的主觀學習意愿,這樣的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實驗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與實踐性,比起以往黑板加粉筆的講解更加富有吸引力與趣味性,能夠讓學生為實驗的神秘與奇特所吸引,從而達到集中學生注意力,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教學參與度的效果。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科學合理地選用實驗,以實驗來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對教學產生強大的心理期待,對教學內容充滿激情與動力。要真正做到內與外的結合,要將由實驗所激發的直接興趣轉移為間接興趣,最大地發揮實驗的功效。
二、釋疑
高中生物的知識具有相對的復雜性與抽象性,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生來說,沒有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是很難理解這些抽象深奧的知識的。而實驗可以為學生搭建通往生物殿堂的橋梁,通過具體形象的實驗操作,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取大量感性材料,將抽象轉化成理性認知,這樣便輕松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點。真實地再現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全過程,可以讓學生在表象與本質間建立直觀認知,從而能夠達到強化學生理解的效果。如“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我先由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來引入,對植物施肥過多會造成燒苗現象,蔫的蘿卜放入清水中會變直挺;做菜時放入下鹽會滲出水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大膽假設、設計實驗、具體操作。這樣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從直觀事物中獲取感性認知轉化為抽象理論,從而有效地突破了難點,讓學生真正地理解與掌握了此部分內容。
三、增效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識與技能,還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增強學生探究意識、環保意識,等等。實驗教學在促進學生素養的整體全面發展上具有獨特的優勢,真正實現教學的全面增效。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研究教材與學生實際,除了要做好教材上的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還要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與學生學情來設計一系列的實驗,對教材上的實驗做科學調整。讓學生從實驗器材的準備、實驗方案的制訂、實驗結果的分析、突發情況的處理等全程參與到實驗中來。讓學生用實驗來再現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過程,通過反復多次的觀察來掌握觀察方法,提高實驗技能,學會自主探究。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親自操作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如果某一個環節出錯,之前的努力就會白費,這樣更能增學生科學嚴謹的求學態度;通過一些實驗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污染的嚴重性,增強學生環保意識;通過不斷的猜測驗證、歸納總結,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這樣更能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我們要以實驗為契機,帶領學生一起走入生物世界,在實驗探究中得到知識、技能、情感等的全面發展,讓學生真正愛上生物學習,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