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如何保持學生對學科教學的濃厚興趣成為新課程學習中尤為重要的問題,但師生雙方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教材,左右著教學改革和教學進程,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產生直接影響。新教材引發學生吸引力的所在,即新教材活潑生動、新穎合理的內容安排,也成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審時度勢,揚長避短,不斷創新,帶給學生充滿無限活力的課堂。
興趣新課程學習教學進程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是新教材編寫者的指導思想。學生翻開剛拿到的數學課本后,一般都感覺新奇、有趣,想學好數學的求知欲較為迫切。因此,教師應該綜合運用時間和精力,深下功夫,巧思妙答,給予學生濃厚的求知興趣。
例如,在第一章學習過程中,可以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其理解能力。第一章結束后,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同學們進行自由討論,討論過程中,可以涉及學生對數學學習所存在的疑惑。例如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是真的有用嗎?數學真的很難嗎?基礎弱的可以學好數學嗎?對以上問題展開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則是在第一章教學中“展開與折疊”課程中,讓學生同桌間合作,互相制作,使同學們積極動手,認真畫、剪、疊,又互相驗證:在截取幾何體課程時,采取切豆腐的方法,化難為易,是同學們貼近生活實際,更深入的走進數學,貼近實際,激發其學習動力。
新教材的教學目標:初中數學教學初始階段,要以解決學生恐懼數學的心理、增強學生好奇心,提高學習積極性為主。運用教學的藝術性和數學的趣味性相互交錯感染學生,使他們像牛頓的蘋果會落下一樣,保持對本學科的濃厚學習興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
初中數學之所以具有很強的趣味性、知識性和現實性主要在于其貼近生活實際。因而,源于生活豐富內容的它為教學需要誘發學生情趣和動機提供了充足的酵母。新教材還從初中生的心理、生理著手,如情緒易變、起伏較大等,要求以“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陶行知先生語),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達到持久目的,從而全方面提高他們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針對以上問題,筆者采用以下做法:
1.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節。運用各類手段、設計各種形式將學生調動起來,訓練他們的參與意識。例如,“七巧板”教學時,課堂開始就用已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圖案,提出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圖形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諸如此類的問題,待同學們思考回答完畢再進行總結。最后讓他們相互幫助自由制作,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通過簡單的演示,將問題融于情境,創造出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新教材針對學生喜歡觀看和自己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教學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程學習中,將學生自由組合成幾個興趣小組,讓他們互幫互學,一起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使他們在親身參與中既規范了自己的勞動、行為習慣,又認識了“自我”,提高了學習求知欲和興趣。
此外,教師教學中精煉的語言,變幻的語調,合理設計的板書風格,優美雅觀的字體,淵博豐富的知識等,都能激發學生和學科情感,達到“親其師,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教材以“指導教法,滲透學法”的思想,在每章節內容的編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讀一讀”等欄目,其獨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設法使學生學有趣、學有法、學有得,同時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側重于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1.培養閱讀習慣。具體方法是閱讀前提出問題,如教學“角的度量與表示”時,可提出問題:我們以前用刻度尺測量線段的長短,那我們用什么來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都有哪幾種?表示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閱讀完畢,通過提問、或以評價的方式來檢查閱讀效果;或有計劃地組織學習興趣小組用討論的形勢探討閱讀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找出問題,并不失時機地表揚在閱讀中有進步、有成績的學生,使學生有獲得成功之喜悅,從而產生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
2.培養討論的習慣。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學所創設的教學情境,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習慣。特別是一題多解的題目或需要進行分類討論的問題,如在教學“絕對值”、“列方程式解應用題”時,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討論的題目;還有在探索規律這一節的教學中,也可以引導學生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歸納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3.培養觀察能力。學生對圖形和實驗的觀察特別感興趣,缺點是思維很被動、目的不明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有的放矢、積極主動去觀察。可采取邊觀察、邊提問、邊引導學生對變化原因、條件、結果進行討論;也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較熟悉的環境中去觀察。如在教學“平行”時,要求學生先認真思考現實生活中有關于平行的實物,上新課時著重提問幾個學生,并根據他們的觀察、分析的情況逐步導出平行及其性質。這樣能使學生體會仔細觀察所帶來的收獲與興奮,自覺養成觀察的良好習慣。
4.培養小結習慣。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上講臺進行小結評比,或以板報的形式張貼幾個學生的小結,或在課余時間對互幫互助小組雙方的小結進行評比,從章節、小節慢慢過渡到課時小結。由于經常強調他們去歸納、小結,這使學生記憶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易遺忘。實踐表明,只有正確的學法指導,才能使學生站在教學的主體位置上,學有所獲,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能保持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另外,還可以用講故事、質疑、列舉生活中數學現象等形式引入教學,以簡單明了、深入淺出的方式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開辟第二課堂,激活學生的求知欲
中學數學的自然性、實用性,決定了開辟第二課堂的必要性。根據新教材的要求,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舉辦數學知識猜謎、小制作比賽、拼圖游戲等等。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創造力,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在他們的閃光點上做文章,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感覺路就在腳下。這樣他們就會興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繼續追求成功。特別要給學生多打氣,多鼓勵他們,要充分肯定其動手能力,取得進步時及時表揚,使其心理在表揚中受到觸動,開始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時就要趁熱打鐵,教導他們上課需認真聽講、行為要規范,引導他們逐步學好數學,做個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