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玲
近年來,面對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稅務干部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恐懼、焦慮、抑郁、強迫癥和情感危機等,是現代稅務干部出現較多的心理健康問題。結合國內外有關壓力應對與情緒適應的內在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開展的科學有效干預等方面的進展,闡述應對策略在稅務干部的情緒適應中的作用,并探討如何通過改善應對策略促進稅務干部的情緒適應,以期為開展更有針對性的現代稅務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
應對策略稅務干部心理健康干預一、應對策略及其在情緒適應中的作用
應對是個體面對壓力事件或壓力環境而采取的種種方法或策略的活動。作為壓力與身心健康的重要中介機制,應對影響著應激反應的性質和強度,并進而調節著個體的身心健康。應對策略是理解應對活動過程及其后果的核心。研究發現不同的應對策略與適應之間確實存在不同的關系。
結合以往的研究以及我國稅務干部的具體特點,發現稅務干部的應對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積極的問題指向應對、消極的問題指向應對、尋求支持與否認和轉移。研究表明,稅務干部的應對策略總體上是傾向于積極的問題指向應對,消極的問題指向應對和否定、轉移相對較少。同時,在應對策略上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女性主動尋求社會支持的水平高于男性,而男性消極應對的傾向高于女性,這與國外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應對策略和焦慮、抑郁等情緒適應問題具有顯著的相關,情緒適應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由應對方式的差異所導致的。研究發現,采用積極應對的個體情緒問題發生比率明顯低于采用消極應對的個體,提示不同的應對策略在個體適應中起著不同的作用。
(1)積極的問題指向策略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有助于減少負性情緒的發生。無論是集中精力控制沖動、避免倉促行事、等待做出反應的最佳時機,還是制定行動計劃,都是針對具體的壓力事件采取的積極行動,使壓力事件朝積極方面發展,減少負性情緒。
(2)消極的問題指向策略則可能帶來更多的壓力事件,引發更多的負性情緒體驗。當個體遭遇應激情境時,能不能有效地應對解決壓力事件所帶來的問題對情緒適應至關重要。消極的問題指向策略,往往可能導致負性情緒體驗的惡性循環,長時間持續,顯然會對稅務干部的情緒適應造成嚴重困擾。
(3)通過尋求社會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較好地釋放負性情緒,使負性情緒的強度降低。在遭遇應激事件時,個體常會產生負性情緒,而負性情緒如若不能得到恰當宣泄,有可能經長期壓抑后導致心理障礙,從而影響心理健康。尋求社會支持,包括尋求情感支持和去尋找信息支持,尋求社會支持可為問題的解決打下基礎。
(4)否認和轉移在某種程度上暫時脫離了負性情緒情境,但并沒有減輕壓力源本身的影響,因此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也就不利于獲得良好積極的體驗。采取回避應對,從表面上看來可以使個體暫時離開壓力應激源,可能短時期內減少負性情緒體驗,但能喪失解決問題的時機,反而會增強負性情緒,產生諸多的不良后果。
二、有關應對策略干預與情緒適應促進的研究進展
在早期研究中,人們傾向于將個體的應對策略認為是受到人格特質決定,因而穩定不可改變。隨著對應對研究的深入,人們已經認識到隨著個體所經歷的生活事件的變化,其應對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即在具體情況下應對策略具有可變性。近年來,有關通過應對策略干預促進個體身心適應的研究和實踐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偨Y已有研究可以看到,從應對策略改善來促進情緒適應的主要取向有三種。
1.以認知優化為中心的應對策略干預
從認知理論出發,個體的特定行為實際上根源于其對外部世界、對自身與環境關系等的認知,具有適應性的應對行為來源于積極、客觀、有彈性的認知觀念。以認知優化為中心的應對策略干預重點有三方面:
(1)消除對世界的消極觀念。片面地看待、夸大社會中存在的消極現象,容易導致過度宣泄、一味抱怨等消極的問題解決方式。因此,消除片面的消極認知是認知干預的第一步。
(2)將有關消極生活事件的觀念合理化。當生活中出現消極生活事件時,能否形成合理的認識關系到個體適應行為的選擇。鼓勵個體嘗試主動地監控事件的發展變化和自身心理狀態的變化周期,增強其形成對自我的主動控制感,從而減少對消極事件的簡單回避。
(3)建立樂觀、積極的認知傾向。對自身與環境關系的積極評價傾向,直接影響著個體對外部壓力事件威脅性水平的認識,在應對行為的選擇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的研究表明,如果稅務干部對自己與環境的關系持有悲觀的認知,那么其應對策略傾向于消極;而當稅務干部對自己與環境的關系持有樂觀的認知,那么其應對策略更為積極、有效。以認知優化為中心的應對策略訓練力圖從認知根源的改變入手消除不適應的應對策略,促進積極有效的應對。個體自身的認知調控的確是應對策略改善的必要條件,因此,對現代稅務干部進行認知干預取向的訓練受到重視,但在訓練中還應與其他取向的干預措施相結合。
2.以行為技能改善為中心的應對策略干預
這是以行為主義為理論基礎的。該理論強調,只有具體的外顯的行為可以影響外部世界,外界環境的變化與發展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個體的情緒體驗,即積極主動的行為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個體的情緒適應,而逃避放棄的行為方式則容易導致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因此要將行為作為現代稅務干部應對訓練的中心。行為主義認為個體行為是可以被系統地塑造和改進的,良好的應對行為是可以通過持久有效的方法訓練出來的。以行為技能改善為中心現代稅務干部應對策略干預的重點有以下三個方面:
(1)適應性行為模式的建立;
(2)人際交往技能的改善;
(3)自我監控能力的提高。對稅務干部進行自我調控的訓練,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社會適應性行為,盡快擺脫負性情緒。
3.以生理狀態與調控為中心的應對策略干預
這其實是行為干預的一個重要的分支,重視從生理角度入手來改善個體的應對行為,主要有二個方面:
(1)有意識地呼吸控制;
(2)放松訓練。有意識的呼吸控制和愉悅的放松訓練,可以有效地降低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發生。
三、改善應對策略,促進個體情緒適應的新趨勢
隨著對應對研究的深入,人們愈加清晰地認識到應對策略與心理健康狀況之間的密切關系,并且日益強調從應對策略改善的角度入手來促進個體的情緒適應。目前,在我國的成人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在結合國內外已有的應對策略干預研究的基礎上,考慮到稅務干部所造成的實際壓力源,并針對他們的心理和應對策略的特點,進行具體的幫助和干預。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達成改善應對策略,提高應對負性生活事件的能力。近年來,國內許多研究者都從這一角度入手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努力。總地說來,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新趨勢:
1.注重采用綜合的手段來改善應對策略
從上述介紹可以看出,對應對策略進行改善的措施是多樣的,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下各自的效果不盡相同。要想使應對策略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就必須重視手段的綜合化,不僅要將行為與認知的干預結合起來進行,必要的時候也要輔以生理狀態的調控干預,尤其是放松訓練等。只有強調干預手段的綜合化,才能使各種干預方式優劣互補,從而有針對性地改善應對策略。
2.重視干預的生態化,即要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國內有研究顯示,個體的應對策略適應性并不具有跨情境一致性,因此,針對具體情境對應對策略進行干預是必要的。要盡可能的在日常生活中對個體的應對策略進行干預,以便他們所習得的良好的應對策略能夠在實際中被恰當的使用。如果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進行訓練也盡可能的模擬與現實生活相符的情境,提高干預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3.提高遷移的有效性
在某一壓力情境下掌握的應對技能,往往很難遷移到其他情境中,這樣當他們面對不同負性生活事件時,仍然會出現不知如何應對的情況,回產生情緒適應不良的問題,并可能導致負性情緒的產生。因此,如何提高遷移的有效性確實是干預中需要重視的問題。影響遷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個體的認知結構,它影響著個體提取已有的具體應對方法的速度和準確性,從而影響應對技能的遷移。因此,要重視從稅務干部的認知角度進行干預,要他們知道在何種情境下哪種應對策略是可以遷移的,從而從根本上改善應對技能,促進稅務干部情緒適應。
4.提高干預的長期效用
從我國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來看,主要還是采取的短期幫助的形式來對有負性情緒的個體進行干預。要根據實際情況,從實際干預和個體追蹤干預等角度入手,采取不同的形式對應對策略進行干預,確保稅務干部的應對策略的整體與持久的改善。
5.重視個體差異的影響
許多研究均已證實,面對同樣的壓力事件時,由于個體自身的許多情況都不盡相同,如認知結構、性別、已有的經驗等,都會對個體究竟采取何種應對策略產生影響,從而會影響到他們的適應狀況。另外,不同的個體即使采取同一種應對策略,也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后果。因此,在對成人應對策略進行干預的時候,要重視個體差異的問題,依據個體的主客觀情況進行綜合考量,幫助他們確定在當時特殊的情境下最適合的應對策略,然后通過長期的干預指導,使個體能夠建立良好的應對策略,真正達到應對策略的改善,從而使稅務干部達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