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輝
【摘 要】本文以移動互聯網圖像傳播中手機網民的社交活動為研究對象,指出手機網民在移動互聯網圖像傳播中的社交活動會隨著媒介特性和功能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并通過對社交圈、社交場景、社交內容、社交體驗、實用功能、圖像美化等多角度剖析,提出了圖像傳播中手機網民的社交活動更加生活化并且更具表演性的觀點。
【關鍵詞】圖像傳播 手機網民 社交
圖像在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功能中占有重要地位。移動互聯網圖像傳播中手機網民的社交活動是指,移動互聯網用戶以智能手機為終端設備,使用網絡技術支持的與圖片或視頻有關的各種社交類應用。目前手機網民較為常用的移動互聯網社交類應用程序主要包括微信、米聊、往來和陌陌等。這些應用程序都集成了多種移動互聯網的圖像傳播功能。集成的圖像傳播功能主要包括即時拍攝、制作加工、地理位置識別、圖像識別等。手機網民在移動互聯網圖像傳播中的社交活動隨著媒介特性和功能的變化而發生著改變。
一、移動互聯網圖像傳播中手機網民的社交活動更加生活化
其一,生活熟人圈大量融入網絡社交圈。智能手機社交應用程序是在傳統電腦網絡社交應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方面可以將傳統電腦網絡上已有的社交圈移植過來,另一方面可以基于手機終端的特性,將網民個人的真實信息與社交應用程序自動捆綁。例如微信的聯系人功能可以搜索在已有的QQ好友和手機通訊錄中同樣使用微信的人。這樣網絡社交圈與生活熟人圈就產生了交集。網絡社交不再停留在虛擬的層面,與現實人際交往的關聯度提高。目前的智能手機社交類應用軟件能集成網絡賬號、電子郵箱、電子相冊、記事本、電話通訊錄甚至網上支付、銀行賬號等個人信息,網絡信息和現實信息越來越多地聯系在一起,網民社交行為的虛擬性降低,基于生活熟人圈的網絡社交行為越來越穩固。我們可以從聯系人頭像的變化中發現,在移動互聯網的社交應用中,以真人圖像作為聯系人頭像的情況要多于傳統電腦網絡的社交應用。
其二,網絡社交場景與生活場景融合。生活中的真實社交場景包含物、事和人三個組成部分。物是活動的場所,事是活動的主題,人是參與該活動的主體以及未參與該活動的處在同一場所中的他人。傳統電腦網絡的社交場景因為媒介使用習慣的局限,與生活場景尚有一段距離。手機網民的網絡社交活動由于手機媒體的便攜性,與現實生活場所相伴相生。盡管網絡社交活動的主體通常處于不同的活動場所中,但通過手機媒體的攝影或攝像功能可以采集這些場所的圖像,不管是固定的還是不斷變更的場所,都能被實時地展示給其他交流主體。社交活動所圍繞的主題事件可以是發生過的,也可以是正在發生的,還可以在主題事件中穿插正在發生的其他事件,這與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內容十分接近。此外,網絡社交場景還能映射處于同一場所的陌生人。手機媒體的地理位置識別功能和圖像識別功能可以幫助查找出附近的他人。交流主體可以與附近的他人之間實現互動,尤其在附近的他人與主體之間產生共同關注點的時候。例如Color軟件可以識別在同一場所中拍攝了圖片的不同手機,并自動將拍照的用戶關聯起來,形成陌生人之間的交流圈。①“陌陌”程序甚至主要用于處于同一或者相鄰生活場所中的陌生人之間的網絡社交活動。
其三,傳播內容與日?;顒泳o密相關。相對于文本而言,手機網民在網絡社交活動中更偏好于圖像傳播。首先,圖像傳播記錄和分享親身經歷。對于事件的記錄,圖像是最為直觀的,智能手機既具備直觀記錄功能,又具有伴隨性和方便性,成為日常生活的隨身必備品。日?;顒佣伎梢员皇謾C網民記錄和分享。所以在我們的移動互聯網社交活動中,用來拍攝自己或自己所見到的事物的情況非常常見。其次,生活瑣事的傳播價值被放大。網絡社交活動中的傳播現象與新聞傳播有別,新聞傳播建立在大眾媒介的基礎上,對傳播內容的顯著性有非常高的要求,一般民眾的普通生活很難被納入其范疇。智能手機作為一種新型媒體,既秉承了網絡媒體小眾化的媒介特征,又在此特征基礎上添加了生活氣息。在類似微信這樣的社交軟件應用中,圖像傳播最多的內容包括了自拍、美食、服飾、旅游等。生活瑣事的關注度在以生活熟人圈為主而構建的網絡社交圈里因為接近性而被放大。圖像的直觀生動提高了傳播形式的趣味性,圖像的方便快捷增加了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和傳播活動的時效性。所以手機網民的生活瑣事雖然大多不具備新聞價值,但在一定的社交圈內有很強的傳播效力。
其四,網絡社交功能的實用性更強。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達,圖像傳播的實用功能也更加強大。手機網民在社交活動中可以直接轉發帶圖像的網頁鏈接,網頁內容更加直觀。二維碼技術更推進了圖像功能的實用性,無需輸入網址,只要對準二維碼圖片拍照或掃描,就能進入所關注的網頁。現在的二維碼技術不只針對網頁查詢,還可以用于添加好友、好友群或者參與主題活動等。除了二維碼,智能手機還可以對條形碼等進行圖像識別。在Android平臺上的ShopSavvy軟件可利用手機攝像頭實現條形碼掃描功能,讓用戶快速查詢所關注商品的在線價格和庫存供應等信息。如某網民在一家實體商店看中一件衣服,可以使用手機攝像頭掃描它的條形碼,軟件就能告知各個網上商店該產品的價格,還可以結合GPS定位,告知最近的其他實體商店的該產品價格。未來智能手機的服務,可以將這些行為與社交活動自動關聯起來。如社交圈中有好友在網上購買了一款服裝,軟件會提醒其他好友最好不要再購買同款以免雷同。②另外,與GPS圖像定位相結合的APP應用層出不窮,如網民可以通過手機打車軟件,與所在地圖附近的的士司機實時互動,完成預訂活動,實用功能強大。
二、移動互聯網圖像傳播中手機網民的社交活動更具表演性
其一,圖像成為提高社交關注度的重要手段。在手機網民的社交活動中,圖像傳播占據重要地位,圖像的關注度高于文字。因此手機網民樂于通過圖像來提高自己的被關注度,也更容易關注他人的圖像信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培特認為,在人進行感情表達時,往往言詞的使用只占7%,而聲調占38%,剩下的55%全由身體語言來完成。在人的感情表達中,身體語言的作用是大于文字語言的。人的身體語言具體來說就是人的表情和動作,這些可以由圖像記錄下來。網絡社交活動傳遞的信息多以簡單輕松賦予情感化的內容為主,圖像便是最好的表達方式。很多網民對頭像和相冊的管理,對自拍的熱衷都是希望通過更易于交流的圖像手段來提高被關注度的表現。此外,圖像也被手機網民廣泛用于描述事件或者輔助說明事件,有些圖像甚至與事件并無關聯,只作為文字背景以博得更高的關注度。endprint
其二,圖像美化處理軟件受到歡迎。戈夫曼的理論認為,社會生活分為前臺和后臺兩種,前臺是人們扮演正式角色的社會場所,后臺是人們組裝道具并為更正式場合的互動做好準備的地方。社交活動中手機圖像采集的方便性和傳播的迅速性使得生活中的舞臺更加寬廣。網民個人在這個舞臺上的權限被發揮到極致,集舞臺設計、燈光照明、服飾造型、編排導演、表演展示、攝影攝像、編輯剪輯、乃至營銷推廣和評價反饋于一身,個人意志占據極大的主動權。而大部分網民并不具備駕馭這些環節的專業技能,將這些技術環節簡化并打包處理的圖像美化軟件便應運而生。圖像美化處理主要針對圖像中展示的人或物,修改目標對象的顏色、亮度、形狀等并進行簡單的藝術化加工,令經過修改的圖像人物、景物或靜物更具美感。現在有的手機自帶了圖像美化軟件,已不需要用戶自己下載安裝,還有手機專門為網民的自拍而設計,讓手機網民在前臺表演的自由意志能方便快捷地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其三,圖像使網民的社交活動由內在體驗行為向外在演示行為轉化。社交活動雖有其外在的表現形式,但本質上還是一種內在體驗,人們通過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來達到某種目的。手機網民的圖像采集具有便攜性的特點,能與現實生活場景融合,社交傳播內容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理論上講,手機圖像可以成為網民日常生活的衍生物,方便網民通過圖像手段實現彼此的信息交流。實際上,在手機網民的社交活動中,圖像的作用被放大,圖像除了作為傳播手段和傳播內容以外,還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并且影響著網民的日常行為。從傳者角度來看,網絡社交活動中的圖像不再只作為日常生活的衍生物,采集并上傳圖像本身已經構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發展成一種行為習慣。手機網民的圖像交流中,相當一部分與個人的衣食住行相關,這就使很多網民對日常行為生發出了一個新的價值衡量指標,即可被關注性。服裝、飲食、旅游甚至是出席會議,其自身的體驗并不重要,能被圖像記錄下來以供網絡社交活動使用才是關鍵。不能被分享和展示的個人活動,不能引發好友圈關注的行為都是索然無味的。從受者角度來看,網絡社交活動中的傳播圖像就其內容本身也并非具有重要意義,瀏覽圖像是一種行為習慣,對圖像信息的反饋行為主要基于熟人圈的社交特點,而對信息內容本身的內在體驗并不強烈。這種情形就好比熟人圈組織一場舞臺演出,表演者在臺上表演,彼此熟悉的人在臺下應和。觀眾對維持一場演出的規則和秩序的重視程度要高于演出的內容。
綜合來看,移動互聯網圖像傳播中手機網民的社交活動所發生的變化是新媒介不斷發展和普及應用的必然結果。更加生活化和更具表演性的特征,一個處于社會生活的“后臺”,一個處于社會生活的“前臺”,二者被新媒介的特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p>
參考文獻
①許坤銘,《Color背后:社交互動新模式》[J].《程序員》,2011(5):30-31
②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中國手機網民上網行為研究報告》,www.cnnic.net.cn.2013
(作者:江漢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講師、江漢大學視覺傳播研究所研究員)
責編:葉水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