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富
【摘 要】博客的產生挑戰了傳統“把關人”的地位,受眾不再是被動的“使用與滿足”,同時也改變了傳統媒介對于議程設置功能的壟斷,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設置議程的機會。
【關鍵詞】博客 大眾傳播 議程設置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廣泛應用,作為網絡空間衍生的新媒體,博客成為新時期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嶄新亮點。從第二屆中美互聯網論壇所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博客數量已經達到1.07億,網民擁有博客的比例高達42%。如今的博客不單純是“個人日志”,而是作為一種“新媒體”被大家接受,并順利的由“小眾”向“大眾”過渡。面對博客數量日益擴張的發展趨勢,探索博客大眾傳播效果是有必要的。
一、博客的定義
博客,又譯為網絡日志、部落格,是一種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的文章的網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據張貼時間,由新到舊排列。一個典型的博客結合了文字、圖像、其他博客或網站的鏈接、及其它與主題相關的媒體。大部分的博客內容以文字為主,也有一些博客專注于藝術、攝影、視頻、音樂、播客等各種主題。
二、大眾傳播效果概述
1、大眾傳播效果的定義
什么是效果?在傳播學領域,一般認為:“傳者的意圖的目的實現的程序”。就大眾傳播而言,可表述為:“大眾傳播能使人們的態度、行為發生多大的變化。”“傳播效果是指傳播者發出的訊息,通過一定的媒介到達受眾后,所引起的受者的思想和行為的變化?!雹俅蟊妭鞑サ男Ч梢苑譃槿N類型:認知效果、態度效果和行為效果。
2、博客的大眾傳播效果分析
(1)挑戰“把關人”的地位?!鞍殃P人”這個概念最早是美國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提出的,他認為在群體傳播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②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博客是一種開放型的“零門檻”的寫作和出版方式,傳統的“把關人”角色不復存在,博客是集信息的接受、發布與傳播于一身,各種思想都可以在這得到傳播和整合。對于普通個人而言,其開放意義是使得媒體更加平民化,個人的話語權擴大化。博客傳播從技術層面上打破信息壟斷的可能,挑戰“把關人”的權利。
(2)改變受眾被動的“使用與滿足”?!笆褂门c滿足”研究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使用與滿足”研究把受眾看成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成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得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③然而,這種對于傳統媒介的“使用與滿足”脫離不了傳統媒介內容的生產和提供過程,受眾的能動性是有限的,僅僅對于媒介提供的內容進行“有選擇的接觸”,因而不能反映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有著傳播需求和傳播權利主體所具有的能動性。每個人都有表達和交流的需求,而博客則充分地滿足了人這一需求,并且,人們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當家作主”。博客作者可以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壓抑和快樂,在網絡世界里進行自由的、個性化的記敘和傾訴,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自我和自己與社會之間的互換。與傳統的單向媒體完全不同,博客的讀者和作者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時互動,甚至讀者和作者的身份也模糊了,兩者之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對話者。人們對于“博客”這種新媒介的“使用與滿足”不再是那么被動的,而是能夠很好的發揮自身的能動性。
(3)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議程設置”的機會。以往受眾總是在大眾傳媒的牽制下發展,大眾傳媒有著其特定的功能和優勢。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人們對周圍“大事”以及重要性的判斷。博客的出現,個人話語權的擴大,使得這一功能不再是大眾傳媒特有的功能,個人也可以通過在自己的博客上討論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起到設置議程的作用。
三、博客賦予公眾設置議程的機會
議程設置功能認為大眾傳媒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④
在傳統大眾傳播條件下,媒介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然而博客的出現使得來自個人的聲音也有了一個廣泛傳播的渠道。在技術上,個人媒體與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其他應用方式共同構建社會的話語方式。博客與傳統的大眾傳媒不同,它使得傳統傳播方式中由極少數人掌握的傳播權利分散到廣大的博客主手中。多元化的傳播者、開放的傳播渠道、復合式的傳播形態都弱化了傳媒為公眾設置議程的效果。充分尊重網民自由選擇信息的權利,發揮了網民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具體來說,人們通過博客進行議程設置,主要是通過以下方面來實現的:
1、博客提供了“議程設置”的平臺
博客提供“議程設置”的機會,使其成為大眾傳媒報道的重要來源。以往受眾總是在大眾傳媒的牽制下發展,博客的出現,個人話語權的擴大,使得這一功能不再是大眾傳媒特有的功能,個人也可以通過在自己的博客上討論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從而“引起話題”,以達到議程設置的作用。
博客新聞成為專業媒體的重要的來源。由于博客族不受限于政治,經濟,文化禁區,他們可以經常爆出一些轟炸性的猛料,從而引起專業媒體的關注和報道。由于各種原因,通常,專業媒體的記者采訪到的一些涉及敏感話題的新聞,被無情的壓制。1998年克林頓,萊溫斯基的性丑聞案在“德吉拉報道”上率先被披露,但德吉拉本人并非原創者,該信息來自《新聞周刊》的記者,邁克爾.艾西科夫,這是邁克爾·艾西科夫平生逮住的最大的一條新聞,但在出版前幾個小時被《新聞周刊》高層扼殺了。因此,記者利用博客作為其重要的出口,將一部分未能在傳統媒體發表的文字和圖片在博客上披露,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2005年“竹影青瞳”通過“博客中國”網站廣為流傳后,成為全國各地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2008年1月的“艷照門”事件也是率先通過博客等網絡媒體率先報道出來,而后被大眾傳媒競相關注和大肆報道。博客上爆出的各類新聞越來越受到專業的媒體的關注,成為他們報道的來源之一。
2、對傳統媒介的報道進行再次“議程設置”
對傳統媒介報道的話題,通過在博客中給予不同程度的關注,進行再次的“議程設置”。由于專業的媒體受版面限制,無法報道一個事件發生的全部過程,專業記者在專業媒體上刊登出來的內容,只占其采訪總量的小部分,許多有意義的重大的新聞素材被割舍。這時候,對于這些傳統媒介無法深度報道的話題,大家可以通過博客繼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把關系事件的每一個信息都表達出來,同時有些博客還把各個專業媒體的鏈接集合起來,做成鏈接群,對專業媒體報道再度整合,在深度和廣度上,進行延展。將專業媒體上未充分展開的話題在博客上作為專題進行持續性的討論。公眾通過博客對這話題進行再次的討論,引起大家的繼續關注,以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
網民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們通過“人肉搜索”,使得原本在大眾媒介傳播過程中不起眼的新聞,由于受到網友的關注,變得頗受大家重視。(如圖1,圖2)
結語
博客為個人表達和政治言論提供了快速和便捷的通道。博客的產生為大眾傳播的效果分析帶來了新變化,博客挑戰了傳統“把關人”的地位,改變了受眾被動的“使用與滿足”,更改變了傳統媒介對于議程設置功能的壟斷。有關博客的發展產生的問題、發展機制、策略以及產生的社會影響還需要從法律和道德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討,更值得從傳播學、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更廣泛的學科角度去研究。
參考文獻
①田中陽:《大眾傳播學理論》[M].岳麓書社,2002:164
②③④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62、180、214
(作者: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2011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endprint
【摘 要】博客的產生挑戰了傳統“把關人”的地位,受眾不再是被動的“使用與滿足”,同時也改變了傳統媒介對于議程設置功能的壟斷,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設置議程的機會。
【關鍵詞】博客 大眾傳播 議程設置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廣泛應用,作為網絡空間衍生的新媒體,博客成為新時期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嶄新亮點。從第二屆中美互聯網論壇所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博客數量已經達到1.07億,網民擁有博客的比例高達42%。如今的博客不單純是“個人日志”,而是作為一種“新媒體”被大家接受,并順利的由“小眾”向“大眾”過渡。面對博客數量日益擴張的發展趨勢,探索博客大眾傳播效果是有必要的。
一、博客的定義
博客,又譯為網絡日志、部落格,是一種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的文章的網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據張貼時間,由新到舊排列。一個典型的博客結合了文字、圖像、其他博客或網站的鏈接、及其它與主題相關的媒體。大部分的博客內容以文字為主,也有一些博客專注于藝術、攝影、視頻、音樂、播客等各種主題。
二、大眾傳播效果概述
1、大眾傳播效果的定義
什么是效果?在傳播學領域,一般認為:“傳者的意圖的目的實現的程序”。就大眾傳播而言,可表述為:“大眾傳播能使人們的態度、行為發生多大的變化?!薄皞鞑バЧ侵競鞑フ甙l出的訊息,通過一定的媒介到達受眾后,所引起的受者的思想和行為的變化?!雹俅蟊妭鞑サ男Ч梢苑譃槿N類型:認知效果、態度效果和行為效果。
2、博客的大眾傳播效果分析
(1)挑戰“把關人”的地位?!鞍殃P人”這個概念最早是美國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提出的,他認為在群體傳播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②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博客是一種開放型的“零門檻”的寫作和出版方式,傳統的“把關人”角色不復存在,博客是集信息的接受、發布與傳播于一身,各種思想都可以在這得到傳播和整合。對于普通個人而言,其開放意義是使得媒體更加平民化,個人的話語權擴大化。博客傳播從技術層面上打破信息壟斷的可能,挑戰“把關人”的權利。
(2)改變受眾被動的“使用與滿足”?!笆褂门c滿足”研究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使用與滿足”研究把受眾看成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成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得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③然而,這種對于傳統媒介的“使用與滿足”脫離不了傳統媒介內容的生產和提供過程,受眾的能動性是有限的,僅僅對于媒介提供的內容進行“有選擇的接觸”,因而不能反映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有著傳播需求和傳播權利主體所具有的能動性。每個人都有表達和交流的需求,而博客則充分地滿足了人這一需求,并且,人們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當家作主”。博客作者可以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壓抑和快樂,在網絡世界里進行自由的、個性化的記敘和傾訴,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自我和自己與社會之間的互換。與傳統的單向媒體完全不同,博客的讀者和作者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時互動,甚至讀者和作者的身份也模糊了,兩者之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對話者。人們對于“博客”這種新媒介的“使用與滿足”不再是那么被動的,而是能夠很好的發揮自身的能動性。
(3)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議程設置”的機會。以往受眾總是在大眾傳媒的牽制下發展,大眾傳媒有著其特定的功能和優勢。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人們對周圍“大事”以及重要性的判斷。博客的出現,個人話語權的擴大,使得這一功能不再是大眾傳媒特有的功能,個人也可以通過在自己的博客上討論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起到設置議程的作用。
三、博客賦予公眾設置議程的機會
議程設置功能認為大眾傳媒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④
在傳統大眾傳播條件下,媒介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然而博客的出現使得來自個人的聲音也有了一個廣泛傳播的渠道。在技術上,個人媒體與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其他應用方式共同構建社會的話語方式。博客與傳統的大眾傳媒不同,它使得傳統傳播方式中由極少數人掌握的傳播權利分散到廣大的博客主手中。多元化的傳播者、開放的傳播渠道、復合式的傳播形態都弱化了傳媒為公眾設置議程的效果。充分尊重網民自由選擇信息的權利,發揮了網民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具體來說,人們通過博客進行議程設置,主要是通過以下方面來實現的:
1、博客提供了“議程設置”的平臺
博客提供“議程設置”的機會,使其成為大眾傳媒報道的重要來源。以往受眾總是在大眾傳媒的牽制下發展,博客的出現,個人話語權的擴大,使得這一功能不再是大眾傳媒特有的功能,個人也可以通過在自己的博客上討論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從而“引起話題”,以達到議程設置的作用。
博客新聞成為專業媒體的重要的來源。由于博客族不受限于政治,經濟,文化禁區,他們可以經常爆出一些轟炸性的猛料,從而引起專業媒體的關注和報道。由于各種原因,通常,專業媒體的記者采訪到的一些涉及敏感話題的新聞,被無情的壓制。1998年克林頓,萊溫斯基的性丑聞案在“德吉拉報道”上率先被披露,但德吉拉本人并非原創者,該信息來自《新聞周刊》的記者,邁克爾.艾西科夫,這是邁克爾·艾西科夫平生逮住的最大的一條新聞,但在出版前幾個小時被《新聞周刊》高層扼殺了。因此,記者利用博客作為其重要的出口,將一部分未能在傳統媒體發表的文字和圖片在博客上披露,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2005年“竹影青瞳”通過“博客中國”網站廣為流傳后,成為全國各地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2008年1月的“艷照門”事件也是率先通過博客等網絡媒體率先報道出來,而后被大眾傳媒競相關注和大肆報道。博客上爆出的各類新聞越來越受到專業的媒體的關注,成為他們報道的來源之一。
2、對傳統媒介的報道進行再次“議程設置”
對傳統媒介報道的話題,通過在博客中給予不同程度的關注,進行再次的“議程設置”。由于專業的媒體受版面限制,無法報道一個事件發生的全部過程,專業記者在專業媒體上刊登出來的內容,只占其采訪總量的小部分,許多有意義的重大的新聞素材被割舍。這時候,對于這些傳統媒介無法深度報道的話題,大家可以通過博客繼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把關系事件的每一個信息都表達出來,同時有些博客還把各個專業媒體的鏈接集合起來,做成鏈接群,對專業媒體報道再度整合,在深度和廣度上,進行延展。將專業媒體上未充分展開的話題在博客上作為專題進行持續性的討論。公眾通過博客對這話題進行再次的討論,引起大家的繼續關注,以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
網民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們通過“人肉搜索”,使得原本在大眾媒介傳播過程中不起眼的新聞,由于受到網友的關注,變得頗受大家重視。(如圖1,圖2)
結語
博客為個人表達和政治言論提供了快速和便捷的通道。博客的產生為大眾傳播的效果分析帶來了新變化,博客挑戰了傳統“把關人”的地位,改變了受眾被動的“使用與滿足”,更改變了傳統媒介對于議程設置功能的壟斷。有關博客的發展產生的問題、發展機制、策略以及產生的社會影響還需要從法律和道德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討,更值得從傳播學、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更廣泛的學科角度去研究。
參考文獻
①田中陽:《大眾傳播學理論》[M].岳麓書社,2002:164
②③④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62、180、214
(作者: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2011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endprint
【摘 要】博客的產生挑戰了傳統“把關人”的地位,受眾不再是被動的“使用與滿足”,同時也改變了傳統媒介對于議程設置功能的壟斷,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設置議程的機會。
【關鍵詞】博客 大眾傳播 議程設置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廣泛應用,作為網絡空間衍生的新媒體,博客成為新時期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嶄新亮點。從第二屆中美互聯網論壇所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博客數量已經達到1.07億,網民擁有博客的比例高達42%。如今的博客不單純是“個人日志”,而是作為一種“新媒體”被大家接受,并順利的由“小眾”向“大眾”過渡。面對博客數量日益擴張的發展趨勢,探索博客大眾傳播效果是有必要的。
一、博客的定義
博客,又譯為網絡日志、部落格,是一種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的文章的網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據張貼時間,由新到舊排列。一個典型的博客結合了文字、圖像、其他博客或網站的鏈接、及其它與主題相關的媒體。大部分的博客內容以文字為主,也有一些博客專注于藝術、攝影、視頻、音樂、播客等各種主題。
二、大眾傳播效果概述
1、大眾傳播效果的定義
什么是效果?在傳播學領域,一般認為:“傳者的意圖的目的實現的程序”。就大眾傳播而言,可表述為:“大眾傳播能使人們的態度、行為發生多大的變化?!薄皞鞑バЧ侵競鞑フ甙l出的訊息,通過一定的媒介到達受眾后,所引起的受者的思想和行為的變化?!雹俅蟊妭鞑サ男Ч梢苑譃槿N類型:認知效果、態度效果和行為效果。
2、博客的大眾傳播效果分析
(1)挑戰“把關人”的地位?!鞍殃P人”這個概念最早是美國心理學家庫爾特·盧因提出的,他認為在群體傳播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②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博客是一種開放型的“零門檻”的寫作和出版方式,傳統的“把關人”角色不復存在,博客是集信息的接受、發布與傳播于一身,各種思想都可以在這得到傳播和整合。對于普通個人而言,其開放意義是使得媒體更加平民化,個人的話語權擴大化。博客傳播從技術層面上打破信息壟斷的可能,挑戰“把關人”的權利。
(2)改變受眾被動的“使用與滿足”?!笆褂门c滿足”研究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使用與滿足”研究把受眾看成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成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得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③然而,這種對于傳統媒介的“使用與滿足”脫離不了傳統媒介內容的生產和提供過程,受眾的能動性是有限的,僅僅對于媒介提供的內容進行“有選擇的接觸”,因而不能反映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有著傳播需求和傳播權利主體所具有的能動性。每個人都有表達和交流的需求,而博客則充分地滿足了人這一需求,并且,人們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當家作主”。博客作者可以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壓抑和快樂,在網絡世界里進行自由的、個性化的記敘和傾訴,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自我和自己與社會之間的互換。與傳統的單向媒體完全不同,博客的讀者和作者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時互動,甚至讀者和作者的身份也模糊了,兩者之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對話者。人們對于“博客”這種新媒介的“使用與滿足”不再是那么被動的,而是能夠很好的發揮自身的能動性。
(3)為大眾提供了一個“議程設置”的機會。以往受眾總是在大眾傳媒的牽制下發展,大眾傳媒有著其特定的功能和優勢。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人們對周圍“大事”以及重要性的判斷。博客的出現,個人話語權的擴大,使得這一功能不再是大眾傳媒特有的功能,個人也可以通過在自己的博客上討論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起到設置議程的作用。
三、博客賦予公眾設置議程的機會
議程設置功能認為大眾傳媒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以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的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斷。④
在傳統大眾傳播條件下,媒介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然而博客的出現使得來自個人的聲音也有了一個廣泛傳播的渠道。在技術上,個人媒體與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其他應用方式共同構建社會的話語方式。博客與傳統的大眾傳媒不同,它使得傳統傳播方式中由極少數人掌握的傳播權利分散到廣大的博客主手中。多元化的傳播者、開放的傳播渠道、復合式的傳播形態都弱化了傳媒為公眾設置議程的效果。充分尊重網民自由選擇信息的權利,發揮了網民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具體來說,人們通過博客進行議程設置,主要是通過以下方面來實現的:
1、博客提供了“議程設置”的平臺
博客提供“議程設置”的機會,使其成為大眾傳媒報道的重要來源。以往受眾總是在大眾傳媒的牽制下發展,博客的出現,個人話語權的擴大,使得這一功能不再是大眾傳媒特有的功能,個人也可以通過在自己的博客上討論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從而“引起話題”,以達到議程設置的作用。
博客新聞成為專業媒體的重要的來源。由于博客族不受限于政治,經濟,文化禁區,他們可以經常爆出一些轟炸性的猛料,從而引起專業媒體的關注和報道。由于各種原因,通常,專業媒體的記者采訪到的一些涉及敏感話題的新聞,被無情的壓制。1998年克林頓,萊溫斯基的性丑聞案在“德吉拉報道”上率先被披露,但德吉拉本人并非原創者,該信息來自《新聞周刊》的記者,邁克爾.艾西科夫,這是邁克爾·艾西科夫平生逮住的最大的一條新聞,但在出版前幾個小時被《新聞周刊》高層扼殺了。因此,記者利用博客作為其重要的出口,將一部分未能在傳統媒體發表的文字和圖片在博客上披露,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2005年“竹影青瞳”通過“博客中國”網站廣為流傳后,成為全國各地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2008年1月的“艷照門”事件也是率先通過博客等網絡媒體率先報道出來,而后被大眾傳媒競相關注和大肆報道。博客上爆出的各類新聞越來越受到專業的媒體的關注,成為他們報道的來源之一。
2、對傳統媒介的報道進行再次“議程設置”
對傳統媒介報道的話題,通過在博客中給予不同程度的關注,進行再次的“議程設置”。由于專業的媒體受版面限制,無法報道一個事件發生的全部過程,專業記者在專業媒體上刊登出來的內容,只占其采訪總量的小部分,許多有意義的重大的新聞素材被割舍。這時候,對于這些傳統媒介無法深度報道的話題,大家可以通過博客繼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把關系事件的每一個信息都表達出來,同時有些博客還把各個專業媒體的鏈接集合起來,做成鏈接群,對專業媒體報道再度整合,在深度和廣度上,進行延展。將專業媒體上未充分展開的話題在博客上作為專題進行持續性的討論。公眾通過博客對這話題進行再次的討論,引起大家的繼續關注,以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
網民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們通過“人肉搜索”,使得原本在大眾媒介傳播過程中不起眼的新聞,由于受到網友的關注,變得頗受大家重視。(如圖1,圖2)
結語
博客為個人表達和政治言論提供了快速和便捷的通道。博客的產生為大眾傳播的效果分析帶來了新變化,博客挑戰了傳統“把關人”的地位,改變了受眾被動的“使用與滿足”,更改變了傳統媒介對于議程設置功能的壟斷。有關博客的發展產生的問題、發展機制、策略以及產生的社會影響還需要從法律和道德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討,更值得從傳播學、新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更廣泛的學科角度去研究。
參考文獻
①田中陽:《大眾傳播學理論》[M].岳麓書社,2002:164
②③④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62、180、214
(作者: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2011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