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赤峰市紅山區委、政府在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確立了“開放創新、城鄉統籌、工貿帶動、民生優先”戰略,明確了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實施開放創新戰略,不斷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開放創新是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紅山經濟開發區產業集聚效應的形成、物流園區的迅速成長、保稅中心的獲準落地、云計算等新興服務業的異軍突起,無一不是開放創新的結果。謀劃未來發展,必須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實施開放創新戰略。一是不斷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思想障礙。面對各地區競相發展,紅山區要保持全市領先,爭當自治區東部盟市中心城區排頭兵,需要不斷破除小進即滿、小富即安的思想觀念,不斷強化不進則退的緊迫意識,把握城市經濟發展規律特點,以結構效益體現優勢,依托優勢產業挖掘增長潛力,依靠不斷創新產業發展層次提升軟實力和硬支撐,著力在全市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十二五”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翻番。二是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參與區域合作。2013年,紅山區引進國內(區外)資金82億元,引進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78個,經濟外向度進一步提高。下一步要充分發揮紅山區地緣優勢,準確定位在區域經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產業規劃和比較優勢,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參與環渤海經濟區、京津冀等區域合作,促進生產要素均衡配置、自由流通。要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堅持走出去,舉辦招商發布會、項目推介會、對口洽談會,宣傳推介紅山區投資環境和招商項目,大力引進成長性好、吸納就業多、環境代價小的項目,為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活力。三是精心打造有利于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的優良環境。紅山區非公經濟總量占比78%,吸納就業占比75%,繳納稅金占比79.3%,是名副其實的經濟主力軍。要進一步釋放和激活非公經濟發展能量,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全力消除限制影響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的因素,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簡政放權,特別是提高非公企業市場準入效率,進一步優化非公經濟發展環境。幫助企業對接產業政策,實行“政府+銀行+企業”多主體助推模式,搭建融資擔保平臺,解決非公經濟融資難題。
實施工貿帶動戰略,再創可持續發展動力。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必須著力推動工業提質增效、商貿物流業提檔升級,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更高層次實施工貿帶動戰略。一是恪守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堅持做大三產、做強二產、做精一產,打造城市經濟新結構。優化東部工業區、北部物流區、中部商貿核心區、西部市場集聚區、西南部農畜產品加工區的區域經濟布局,進一步完善分區規劃,優化產業格局,加速提升產業集中集聚集約效應。大力發展資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附加值高的現代服務、醫藥、紡織、農畜產品加工等優勢特色產業,著力解決整體結構不優、優勢產業不強的問題,打造新的增長極。二是提升工業強區層次,打造工業經濟升級版。按照優勢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現代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發展思路,延伸冶金產業鏈條,推動冶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醫藥、紡織產業優化升級,加強與上海制藥、九州通、南通中新紡等企業的深層合作,形成集群集聚發展新優勢。著力引進新興朝陽產業,推進年產20萬臺的浩克新能源汽車、拓佳年產2000萬臺液晶顯示屏等項目,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到“十二五”末,冶金、醫藥、紡織、農畜產品加工、機械裝備制造5個支柱行業銷售收入實現400億元,3家企業產值超百億元,著力打造蒙東有色金屬加工基地、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內蒙古醫藥、紡織、信息產業基地。三是打牢商貿立區根基,放大服務業發展優勢。按照“建設大平臺、發展大商貿、打造大物流”的思路,以精心打造蒙東冀北遼西區域性商貿物流基地為目標,完善物流園區整體規劃,大力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快建設金融物流港、紅山文化旅游商貿城和鋼材城、石材城等各類集約化專業市場,全面提升現代物流業發展水平。全力推進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確保2014年上半年封關運營。以電子商務、服務外包、呼叫中心和軟件研發為重點,加快云計算產業發展步伐,盡快形成保稅物流、云計算等新興業態發展優勢。力爭2014年物流園區完成銷售收入330億元,稅收8.5億元,吸納就業2.5萬人。加快西部市場集聚區和東部工業物流園區建設步伐,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蒙東冀北遼西商貿物流中心。
實施城鄉統籌戰略,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步伐。進一步完善城鄉一體的總體布局。按照組團式發展、板塊化改造、園區化承載的思路,大力實施城區北擴東移西南拓展戰略。堅持以規劃統攬全局,加快完善城鄉全覆蓋的規劃體系,明確城鄉分區功能定位,努力實現城鄉規劃與地區經濟發展、功能布局、產業發展契合銜接,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一是不斷強化產城互動共建措施。充分發揮產業和項目在均衡配置資源、推動城市擴張、加速人口集聚中的作用。依托物流園區啟動橋北棚戶區二三期建設,到“十二五”末,實現建成區面積8平方公里、匯聚人口8萬人。依托經濟開發區及其商務服務,加快紅廟子鎮城鄉一體化步伐。依托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園及其配套產業鏈,推動文鐘鎮的城鎮化進程,加快形成“以園興城、以城促園”的產城一體化發展格局。二是著力推動貫通城鄉基礎設施。以實現城鄉聯網、互通為目標,全面推動城市道路、供水供氣、信息網絡、垃圾處理等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衛生醫療、文化教育、健身娛樂等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積極探索村莊管理社區化,實現城鄉建設與管理的良性互動。
實施民生優先戰略,讓群眾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發展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進一步實現“勞有適崗、學有優教、住有宜居、病有良醫、老有頤養、貧有多助”的“六有”目標,要在更高標準實施民生優先戰略。一是積極鼓勵創業、刺激就業,廣辟增收渠道。以建設百萬人口城市勞動力吸納中心為目標,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推動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新機制,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二是切實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步伐。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依托公租房、廉租房,不斷健全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實施優質教育四年行動計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契約服務關系。三是注重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打造宜居宜業的生存環境。深化衛生城、森林城、園林城、文明城建設,持續開展清潔、綠化、暢通、亮化、市容整治等專項行動,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著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四是繼續創新社會管理,建設法制紅山平安紅山。實施街道社區調整和社區改革試點,理順隸屬關系,整合社區資源,探索“一委一居一站一室”工作模式,提升社區網格化管理水平。扎實開展領導干部大接訪、大走訪活動,深入排查、及時化解信訪問題,強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鞏固平安城區創建成果。
(作者系赤峰市委常委、紅山區委書記)
(本欄編輯/冬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