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楓逸
一夜限牌與懶政思維
文/張楓逸
這段時間南京要限牌的說法傳得沸沸揚揚。江蘇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克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南京和全江蘇絕對不可能發生一夜限牌,地方法規上已經堵死這種可能,政府逾越程序,真的宣告一夜限牌,那就是違法的。”
此前,天津、杭州等地均選擇夜間突擊發布限牌令,于次日零點生效,如此“半夜雞叫”不僅讓許多購車者措手不及,也引得公眾對限牌的程序是否公正、是否考量民意提出質疑。
對此,有關方面給出的解釋都是“避免措施公布后引發汽車搶購、搶注”。然而,事實證明,“一夜限牌”非但沒有減少這些現象,反而由于政策公布到生效只有短短數小時,導致消費者瘋狂搶購、銷售商坐地起價情況更為嚴重。同時,為基于“保密”考量,相關部門往往要對市面上的限牌傳聞一再辟謠,直到政策公布為止。這種“先辟謠,后限牌”的做法,極大損害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此外,相對于普通公眾來說,一些先知先覺者往往能通過種種渠道提前獲知限牌政策,從而搶先購車,甚至囤積漁利。這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不公的,也對市場秩序造成沖擊。
相比之下,江蘇以地方法規的形式對“一夜限牌”說不,值得點贊。限牌必須在實施前30天向社會公告,這無疑給老百姓吃了一顆定心丸,不用為各種謠言和傳聞睡不著覺,大可在政策出臺后再從容不迫地買車、上牌。
更可貴的是,除了預留緩沖期,江蘇還制定了嚴謹的程序流程,規范限牌決策,推進依法行政。2010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
從公開征求公眾意見,到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再到向社會公告,江蘇規定的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透明公開、公平公正、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理念。逾越任何一道程序出臺的限牌令都是違法的,沒有法律效力的,將被追究有關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一夜限牌”違法,折射出公權力的謙卑和自律,以及對公眾利益的尊重和維護。誠然,政府有責任采取措施減少大氣污染,但汽車消費屬于市場行為,消費者有買車上牌的權利。應不應該限牌,從什么時間開始,采取何種形式,回答這一系列問題都必須問計于民,讓公眾參與到決策中來,讓決策符合公眾意志。相比“半夜雞叫”,經過官民互動、集思廣益制定出來的限牌政策,才能真正贏得老百姓的理解和配合。
眼下,隨著交通擁堵、霧霾現象的增多,很多城市人都陷入“一夜限牌”的恐慌,種種小道消息不脛而走,政府辟謠反倒越描越黑。在此背景下,各地不妨借鑒江蘇的做法,以法律形式予以規范,讓“一夜限牌”違法成法治共識。這不僅可以紓解公眾的焦慮情緒,保障限牌限行等調控政策的程序正義和實質正義,更為權力厘清了邊界,有效杜絕懶政思維。只有地方政府不能再隨隨便便地“一限了之”,才能促使其把更多的智慧和精力用于完善道路基礎設施、提高公共交通運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