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嬋,謝淑萍,李衛陽,王志剛
(1.浙江省腫瘤醫院,浙江杭州 310022;2.嘉興市第二醫院,浙江嘉興 314000)
鼻咽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放射治療方法(簡稱放療)是鼻咽癌治療的主要手段[1],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達85%。但放療后患者口腔黏膜反應發生率高達97%以上[2],口干、咽痛、味覺改變等口腔黏膜反應使患者感到不適,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如何減輕鼻咽癌放療患者口腔不適癥狀,提高患者口腔舒適度是臨床護理的目標。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浙江省腫瘤醫院放療科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采用全程督導護理以減輕鼻咽癌放療患者口腔黏膜的反應,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為鼻咽癌并進行根治性調強放療患者;放射總劑量達到6 000CGy/30F;體力狀況(KPS)≥80 分;排除基礎口腔黏膜炎癥、糖尿病、全身免疫系統疾病、老年癡呆及不配合患者。按首次放療時間分組,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對照組)符合納入標準 患 者98 例,2012年7月 至2013年2月(觀 察組)符合納入標準患者95例,每組各抽取50例患者進行對照研究。對照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齡(47.3±11.2)歲,臨床分期Ⅱ期29例、Ⅲ期21例;觀察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齡(46.5±12.7)歲,臨床分期Ⅱ期27例、Ⅲ期2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臨床分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放療前兩組患者均無口干、咽痛、味覺改變等癥狀,無口腔不適情況。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放療宣教及護理。遵醫囑用藥、霧化吸入,責任護士向患者宣教做好口腔護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督促患者保持口腔清潔,每天3餐飯后用等滲鹽水15ml漱口;不定期進行放療相關知識宣教,對放療宣教次數無具體、統一要求;密切觀察口腔黏膜反應,如出現口腔黏膜炎按醫囑處理。
1.2.2 觀察組 成立全程護理管理團隊,采用全程督導對患者進行放療知識宣教和護理。把督導執行情況填寫在鼻咽癌口腔舒適度護理措施表格中,表格掛于床尾。
1.2.2.1 入院宣教 了解患者和家屬的心理狀態,針對不同情況的患者,用其能夠理解的方式介紹放療相關知識,放療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需要配合的事項[3],使患者了解口腔的不舒適感原因,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更好的配合治療。
1.2.2.2 放療前護理督導 放療前做好口腔評估[3],潔齒、治療牙疾。加強相關知識宣教,強調口腔護理的必要性,告知口腔黏膜炎是否發生及發生的嚴重程度與口腔護理方法有著密切關系[4]。
1.2.2.3 放療開始時護理督導 責任護士指導并落實正確的刷牙及漱口方法,每天2次軟毛刷仔細清潔口腔,刷牙時間不少于3 min;每天4 次等滲鹽水漱口,含漱時間不少于5min[5]。
1.2.2.4 放療期間護理督導 維持病室適宜溫濕度,室溫冬季18~22℃、夏季19~24℃,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告知溫濕度控制的目的和方法,如濕度太低,用濕化器或病室內放一盆水,濕度過高,開窗通風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責任護士每天觀察患者口腔情況,每周2次全面評估患者口腔舒適情況,將pH 試紙放入患者的口腔唾液內,10s后與pH 值試紙色塊進行比對,記錄患者口腔pH 值;根據患者口腔pH 值及細菌培養結果選擇有效漱口液,Ⅰ級口腔黏膜炎予口腔護理,Ⅱ級口腔黏膜炎予專科口腔沖洗后遵醫囑予復方維生素B12溶液外噴和超聲霧化吸入,出現Ⅲ、Ⅳ級口腔黏膜炎予專科口腔沖洗后遵醫囑靜脈抗感染治療。責任護士定期評估患者口腔舒適度,及時記錄護理措施執行情況。
1.2.2.5 出院宣教 告知患者及家屬家庭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患者個人資料庫,全面評估患者情況,責任護士在隨訪表上記錄患者不適主訴及口腔舒適度評分。
1.3 評價指標及方法
1.3.1 自覺癥狀評估量表 參考相關文獻[6-9],設計自覺癥狀評估量表,內容包括口干、咽痛、味覺改變3部分,各部分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中、重3度。口干:輕度為口腔尚濕潤,刺激后可加劇,黏膜干燥,口干但不需要經常喝水,4~6h 飲水1次,每日飲水量>1 000ml;中度為口腔刺激后偶有唾液分泌,有明顯口干感,且需經常喝水,3~4h飲水1次,每日飲水量>1 500ml;重度為口干燥、唇黏膜破裂,刺激后無唾液分泌,口干感明顯,24h不能離開水,且喝水也無法緩解,每日飲水量>2 500 ml。咽痛:參照放射腫瘤協作組(RTOG)黏膜急性放射損傷分級標準,I級口腔黏膜炎為輕度咽痛,Ⅱ級口腔黏膜炎為中度咽痛,Ⅲ級、Ⅳ級口腔黏膜炎為重度咽痛。味覺改變:輕度指患者有輕度味覺障礙,對酸、甜、苦、咸等味覺較正常稍有減退;中度指患者有中度味覺障礙,對酸、甜、苦、咸等味覺的改變明顯;重度指患者有重度味覺障礙,對酸、甜、苦、咸等味覺暫時缺失。責任護士在患者完成放療30F 時,采用自覺癥狀評估量表對患者癥狀進行測評,記錄評估結果。
1.3.2 舒適度評估 采用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標尺,標有從0~10 的數字代表分數,無癥狀0 分,1~4分為輕度不舒適,5~7分為中度不舒適,8~10分為重度不舒適(無法忍受)。責任護士在患者完成放療30F 時,應用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標尺評價患者口腔舒適度。
1.4 統計學方法 資料采用SPSS 13.0軟件包的Wilcoxon 秩和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完成放療30F 時自覺癥狀評估量表測評結果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完成放療30F時自覺癥狀評估量表測評結果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完成放療30F時舒適度測評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完成放療30F時舒適度測評比較 例
3.1 促進鼻咽癌放療患者口腔舒適的重要性 舒適度是指個體心身處于輕松、滿意、自在、沒有焦慮、沒有疼痛的健康、安寧狀態中的一種自我感覺程度[10]。舒適是沒有病痛折磨、心情愉悅、精神放松的良好體驗,任何破壞這種狀態的原因都可以造成不舒適。鼻咽癌患者放療后因唾液腺受到放射損傷,腮腺及唾液腺功能受抑制[11],口腔自潔作用顯著降低,口腔內微血管壁腫脹,管壁變窄或堵塞,受損的部位供血差,易發生口腔疼痛[12],加之放療第5周開始味覺發生不同程度減退[13],導致患者口腔舒適度下降。做好鼻咽癌放療患者的口腔護理,緩解放療導致的口腔不適感,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使患者順利配合放療,最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3.2 全程督導有利于提高鼻咽癌放療患者口腔舒適度 常規放療健康宣教及護理,不能全程反復對患者進行宣教及評估,且缺少監督機制,患者的執行力欠缺,不能很好地保持口腔清潔。通過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在患者入院時、放療前、放療開始及放療期間采取全程護理督導,按照鼻咽癌放療健康宣教統一內容及要求,詳細介紹正確的刷牙、漱口方法,加強飲食宣教,督促患者足量飲水;每周評估患者的口腔舒適度,根據口腔pH 值選擇有效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潔;建立口腔舒適度護理措施記錄表,將督導執行情況填寫在記錄表中,便于檢查執行;同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培訓,使其了解保持口腔清潔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患者口腔護理的自我管理,從而有效降低放療患者的口腔不舒適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自覺癥狀評估量表中口干、咽痛、味覺改變的中重度不適發生例數少于對照組,口腔線性視覺模擬舒適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程督導有利于減輕患者口干、咽痛、味覺改變等不適程度,提高了鼻咽癌放療患者的口腔舒適度。
[1]謝淑萍,方偉虹.惡性腫瘤90例外院放療的安全護送[J].護理與康復,2013,12(1):50-51.
[2]徐曉霞,張秀蘭,張莉.鼻咽癌放療致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的處理[J].醫藥論壇雜志,2009,30(7):111-112.
[3]劉萼蓮.綜合護理干預對鼻咽癌放療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8):1586-1587.
[4]江敏霞,黃岱斌,黃華蘭,等.自我護理計劃對鼻咽癌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23(7):601—604.
[5]陳開珠,陳偉霖,劉林勇.鼻咽癌患者放療致口腔黏膜反應的護理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601-602.
[6]夏廖偉,李飛,陳逸生,等.康復新液治療鼻咽癌患者放療后慢性口干癥的臨 床療效[J].四 川 醫學,2011,32(12):1999-2000.
[7]夏黃靖,沈俐,魏啟春.鼻咽癌患者放療后口干癥狀的調查[J].護理與康復,2007,6(3):151-152.
[8]楊益群.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臨床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807-808.
[9]郭書英,安玉紅,劉洋,等.硫酸鋅對放療導致味覺改變的抑制作用[J].中國藥房,2007,18(20):1574-1575.
[10]彭秀晴,郭明珂,孫福振,等.腎癌術后擇時生物治療對患者舒適度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618-619.
[11]殷蔚伯,余子豪,徐國鎮,等.腫瘤放射治療學[M].4 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1350-1351.
[12]萬賢琴,郭海珍,江萍.含漱與霧化吸入防治放射治療致口腔黏膜損傷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2,11(6):541-542.
[13]Yamashita H,Nakagawa K,Tago M,et al.Tast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radiotherapy[J].Head Neck,2006,28(6):50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