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耀邦
(作者為國家農業部原部長)
連續多年,中央1號文件鎖定三農。黨的十八大把三農問題又提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更要增強憂患意識,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緊迫感,謀思路,出對策,推動三農工作進一步優化發展,這也是研究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我對此有四點建議:
第一,理念優化。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和指針。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形成和堅持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和以農民利益為依歸的三農發展理念。
第二,決策優化。在三農建設大計上,無論是政府政策制定,還是社會力量謀劃項目,都要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優化決策程序和機制。尤其在涉及三農產業布局,規劃三農經濟發展,關于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耕地安全、生態安全的情況下,更要慎重和長遠決策。
第三,制度優化。當前,三農建設面臨著一系列制度障礙和瓶頸。要積極進行制度改革和創新,進一步釋放農業生產力,激發農村活力,維護農民權益。要不斷完善土地承包經營制度,農業生態環境補償制度,農業科技推廣和服務制度,農村金融服務制度,農村民主管理制度;優化養老保險、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制度設計。
第四,實踐優化。在三農建設實踐中,不能不顧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農民的利益需求,盲目上項目、鋪攤子、趕潮流,同時,也不能裹足不前、固步自封、墨守成規。要敢于和善于創新,寬容新思想,謀求新出路,推出新舉措,探索新模式。要善于開展試點,善于總結經驗,善于借助社會力量。一些地方,企業下鄉參與“三農”建設并取得了顯著成就,是實踐創新的寶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