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孟琦 李承明
開欄語
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凝聚起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創造舉世矚目的“中國傳奇”,最根本的就是把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予以堅持和貫徹。
站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歷史節點上,我們既有民族復興曙光在前的歡欣鼓舞,又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任重道遠;用幾十年時間走過西方國家幾百年的路,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必須化解所積累和疊加的矛盾問題。把握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牢記黨所肩負的使命任務,我們就懂得了緊緊抓住群眾路線這條黨的生命線的緊迫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之源,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黨要帶領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要始終引領中國發展進步,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人民是最根本的依靠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眼黨的奮斗歷程和執政使命,著眼“兩個100年”目標和中國夢,深入闡述了群眾路線對于黨和人民事業的極端重要性,深刻闡明了開展這一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為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指明了實踐路徑,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中國夢注入了強大動力。
這也是本刊設立“群眾路線”專欄的旨意所在。
(李承明)
編者按:
近年來,很多地方往往是強調了經濟發展,卻忽視了做好群眾工作,輕視了保證發展基礎這一根本性的問題。事實證明群眾是最大的力量源泉。山東沂水縣在聯系群眾活動中科學設置載體,明確宗旨定位,細化制度設計,強化開門考評,創新社會管理,快速達成實效,實現了群眾工作與縣域發展齊頭并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群眾工作新模式,值得借鑒和推廣。
黨的十八大之后,山東省沂水縣扎實貫徹會議精神,全面開展全縣萬名干部“聯系群眾、轉變作風”活動。讓全縣33.7萬戶群眾都有一個說得上話、辦得了事的干部“親戚”,讓全縣每個干部都有30 戶左右、約100名訪憂問難、征求民意的“草鞋親戚”和服務對象,把百姓上訪轉變為干部“下訪”,把“幸福民享”落實在“責任官當”上,讓百姓當考官,干部當考生,變干部強勢為群眾強勢,以公開促公平,以公平促和諧,用干部辛苦指數換來群眾幸福指數。
大背景新思路:
創新群眾工作刻不容緩
這里所說的大背景,就是黨的十八大精神,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
沂水縣是地處沂蒙山區腹地的紅色革命老區,轄18個鄉鎮街道、1個經濟開發區、1個沂蒙風情旅游景區,1040個行政村,113.2萬人口,面積2434.8平方公里,在山東省縣級行政區劃面積中位列第二,是早年中共山東分局誕生地、《大眾日報》創刊地、沂蒙精神發祥地之一。近年來,該縣不斷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建設激情沂水、創新沂水、友善沂水、品牌沂水,先后榮獲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級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國家級旅游標準化試點縣、千年古縣、全省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縣、全省金融創新工作試點縣和省級生態縣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沂水縣激情創業、跨越發展,干部談起經濟工作、招商引資、城市建設頭頭是道,但縣委、縣政府在總結工作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經濟社會發展了,但干部跟群眾的距離、感情卻漸行漸遠;干部發展經濟的能力提升了,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卻下降了;黨委政府的思路符合上級要求、切合沂水實際,但群眾知情率低、參與度低,有個別環節甚至出現與群眾訴求不符的現象。
為此,沂水縣深入貫徹十八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作出決定:在2012年開展三信教育、雙學雙比和“包百企進千村幫萬戶”等活動的基礎上,從2013年起開啟全縣干部“聯系群眾、轉變作風”主題實踐教育活動。發揚沂蒙老區黨群魚水關系的優良傳統,創新新時期干部聯系群眾的工作模式,一年多來,全縣萬名干部聯系百萬群眾,3萬訴求數月高效解決,形成了“面對面交流、實打實辦事、手拉手解困、心貼心結親”的群眾工作新模式。
解讀沂水模式:
干部下訪 百姓上位
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干部除一線教師和醫生共10180人,全縣農村群眾共33.7萬戶,約100萬人,每名干部負責聯系30戶左右的群眾,萬名干部聯系百萬群眾,實現干部聯系群眾全覆蓋、無遺漏、無縫隙對接。
對干部聯系群眾、為民排憂解困實行條塊式網格化管理、分層化問責、組團式服務。全縣為一個總網格,由縣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總體調度;每個鄉鎮為一個大網格,由聯系該鄉鎮的縣領導和該鄉鎮黨委書記擔任大網格負責人;每個工作片為一個中網格,由鄉鎮網格負責人指定縣直部門的聯系干部或鄉鎮干部擔任中網格組長,一般是部門負責人和鄉鎮班子成員;每村一個村級網格,由聯系干部對應每一戶群眾的固定網格組成,一名副科級以上干部擔任村級網格組長。目前,全縣共設置干部聯系網格10180個、村級網格1040個、工作片網格135個,形成了一張橫到邊、縱到底、定人定責、直觀清晰的群眾工作“魚鱗圖”。
由此建立了系統完整、環環相扣的群眾訴求表達、搜集、研判、解決、反饋,再搜集、再研判、再解決的動態循環機制。聯系干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的群眾需求訴求,能解決的要及時辦結并做好反饋;聯系干部不能解決的,按照網格責任體系逐級上報至網格負責人,由各級網格負責人每月定期組織召開分析研判會,制定解決措施和方案,明確解決時限和責任單位或責任人員。在每個村公開欄設立“回音壁”,除涉及個人隱私問題向本人反饋外,公開干部對群眾訴求解決答復情況,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干部上門直接聯系群眾,分四個步驟循序漸進:第一步,干部入戶走訪見面,聯系對接群眾,建立起聯系線;第二步,搜集群眾訴求,解決實際問題;第三步,加強感情交流,建立與群眾的互信共贏關系;第四步,逐步規范、形成制度,建立群眾工作長效機制。干部工作崗位可以變動,但只要在沂水,聯系戶就不變。如此讓群眾放心大膽提訴求、獻計策,讓干部兢兢業業抓進度、辦實事,逐漸變干部強勢為群眾強勢,最終讓主仆歸位。endprint
聯系群眾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既要經常化,又要長期化。沂水縣把干部聯系群眾為民排憂作為永恒的主題,讓干部把丟掉官氣、沾上土氣、承接地氣、化解怨氣、凝聚人氣作為永恒的課題,使干部把問需于民、問難于民、問計于民、問政于民作為永遠的任務。
開門考評:
百姓當考官 干部當考生
沂水縣2013年以來已先后召開了數次大規模的干部聯系群眾工作現場直播調查大會,全縣萬名干部當場接受群眾考評。萬名干部被逐一編號,現場隨機抽取號碼,選中的干部必須當面或在電話中接受大會的調查考評,調查的重點是干部是否征求群眾的意見訴求、是否正確解答或解決群眾提出的實際問題,并當場公開向群眾求證。
坐在臺上的,是沂水縣不擔任領導職務的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和部分老干部以及部分駐沂水單位代表,還有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十幾家主流媒體記者;坐在臺下的,是包括縣幾套班子在內的全縣1000多名副科級以上干部;縣委書記劉賢軍坐在臺前直接與干部群眾對話。會議設置了分會場并電視直播,當天觀看直播的群眾達幾十萬人。會議的主要設施是一部“電話”和一套自行設計的選號系統。縣長等幾位縣領導也被這套自動系統公平抽中,當眾調查,由民考評。
這樣,請百姓當考官,讓干部當考生,發現任務沒完成的,當即提出整改措施,限時承諾完成。發現干群說法有出入的,當即派出紀檢監察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代表等組成調查組調查核實。發現弄虛作假的,依規作出處罰。
在2013年2月6日舉行的現場直播調查大會上,當場發現一名干部聯系群眾打折扣,調查問卷存在造假,分工負責聯系31戶群眾,實際走訪只有13戶,還隨意填寫調查問卷,找他人代為簽字。經查實后,這名敷衍塞責的干部被勸其退黨。
此事在全縣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夏蔚鎮人大主席王明艷的第一反應是:“縣里是下了大決心,動了真格了!”黃山鋪鎮岳莊村村民王文國的直接感受是:這件事發生后,干部比原先好打交道了。還沒過完年,縣里就來了好幾撥干部走訪,還幫他解決了大棚黃瓜苗白粉病難題。
在2013年3月24日舉行的現場直播調查大會上,泉莊鎮黨委書記孫兆龍被首先抽中,他介紹,其聯系的磨石溝村32戶群眾反映的共性問題主要有三個:一是家庭困難的未能辦上低保戶待遇,而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反而辦上了;二是村衛生室常用藥物不齊全;三是外出育齡婦女需要返鄉查體很麻煩。孫兆龍講完后,電話隨即被撥打到磨石溝村村民家中核實。核實的結果:問題得到解決,群眾非常滿意,會場爆發一片掌聲。在大會現場的縣民政局局長劉長生被點名回答農村低保問題。他明確表態:縣民政局當前正對所有享受低保的人員嚴格復核,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進行清退,拒不退出的,將張榜公示其主要社會關系。“高壓”之下,已有3000余戶不符合條件的“低保戶”主動退出。
無論會上會下、場內場外,凡發現在“聯系群眾、轉變作風”活動中弄虛作假,必予查處;凡有違規違紀,必予處罰;凡有群眾投訴舉報,必予調查回應;凡有質詢質疑,必予公開答復。
如今,沂水縣已經走出“下級述職,上級考評”傳統考核的老路,創造了“干部述職、百姓考評”的新路,把干部聯系群眾的考核權、評判權交給群眾,組織聯系干部進行公開述職,由聯系戶對干部聯系群眾工作進行綜合評議,由群眾寫出評語,其考評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干部選拔使用、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
沂水新“官”念:
幸福民享 責任官當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是中國傳統文化對親如兄弟的朋友關系的義氣與義務的美好描述;“幸福民享,責任官當”,是沂水縣委、縣政府對親如魚水的黨群關系和公仆主人的官民關系的宗旨與義務的現代描述。
在“幸福民享,責任官當”的理念導引下,在聯系群眾、為民解困的活動運行中,在百姓訴求分類解決責任制的制度驅動下,沂水全縣萬名干部共向全縣百萬民眾征集需求訴求35489個。前期,通過聯系干部的深入調研,出謀劃策,分層研判,分類解決,通過層層召開村級網格研判會、工作片網格研判會、鄉鎮網格研判會和縣級研判會,到目前四個多月已解決90%左右。其中,聯系干部層面解決的16414個,村網格解決的7704個,工作片網格解決的5884個,鄉鎮網格解決的2664個,提交縣級解決的78個。對涉及全局的共性問題,縣委、縣政府按照“先急后緩、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則,統籌分配使用有效資源,確保公共資源惠及最多群眾。
其余10%左右的難點焦點問題,沂水縣委、縣政府也同樣要求有求必應,全面解決,不留尾巴。凡是縣委、縣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能夠解決的問題,一律由縣級網格研判會分類分項,落實到職能部門,并承諾隨時解決,部門一把手為項目解決第一責任人;凡是需要上級解決處理的,也由縣級網格研判會分類分項,建議以縣委、縣政府等縣級機構名義轉呈上級有關機構盡力解決或答復,并提出相關建議供上級參考。
2013年5月19日召開的群眾需求訴求落實大會上,縣人大、縣政協、縣紀委、縣委政法委、縣民政局、人口計生局、衛生局、水利局、住建局、環保局、交通運輸局、教體局等16個縣黨政機構主要負責人,通過大會和直播電視向全縣百萬民眾及各級主流媒體莊嚴承諾:在2013年年底之前,將本單位承辦的群眾訴求分期分批全部落實、圓滿答復,遞交一份群眾滿意的答卷!用縣領導的話說:這叫在媒體面前自我曝光,自斷后路,承諾問題不留退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