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
摘 要:我國海事管理工作中的依法行政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海事管理依法行政進程和依法治理目標的實現,應通過海事機構的自身建設和完善,強化對水上安全負責和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意識,實現水上交通安全法治化管理的目的。
關鍵詞:海事管理 依法行政 水上交通安全
依法行政是現代法制國家政府行使權力時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則,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原則,是我國建立現代社會經濟體制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依法治國的根本途徑。目前,在我國海事管理工作中的依法行政方面還存在著的許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海事管理依法行政進程和依法治理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去解決這些問題,確保把海事管理依法行政落到實處,實現建設和諧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目標。
海事管理的意義
海事管理是指海事管理機關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水域環境污染依法所進行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督、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環境監督、通航安全保障、行政執法等行政活動的總稱。其關系到水上的交通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大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國際形象和國防的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海事管理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在國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國家權利中,行政權既是國家權力中動態和運用最多的一種權利,也是對政治、經濟、社會和公眾民主權利和切身利益影響最直接、最關鍵的一種權力。沒有對行政權的規范和制約,就不可能實現國家法治和社會法治,也不可能建立現代社會經濟體制。而隨著航海、航運等水上交通事業的不斷發展,海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也不斷呈現,這些問題的危害,顯現出全面開展海事管理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海事管理機構重復、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及部門爭利等問題,導致執法管理的低效率
海事管理運行機制并不和諧。海事內部層級間的具體職能界定不清,致使職責職權劃分不明;有限的水上資源管理得不到優化配置,也致使海事管理力量頭重腳輕,難免產生相互扯皮、推諉等現象。而在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海事管理采取的是集中管理模式,即相應的海事管理機構集中行使水上安全管理權,乃至水域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保護權。這種做法給我國海事管理帶來了將水上安全管理權授權某一機構集中行使、建設整合的水上安全管理業務平臺等啟示。
2、海事管理執法人員依法行政風險
任何掌握公共權的部門和個人都客觀存在發生腐敗行為的風險,每個權力崗位都存在。只要有權力就存在著濫用權力的可能性,只要有職能就存在著不作為、亂作為的可能性。
執法裝備不全導致人身傷害風險。雖然海事部門近年來執法裝備有了較大的改善,但許多基層海事處仍然缺乏音像取證設備、防臺裝備,船舶安全檢查裝備等,給收集違法證據,及時查處案件帶來一定的困難,也將執法人員置于特定危險的環境中,嚴重威脅執法人員的人身安全。
海事相關法律法規賦予了海事執法人員眾多的權利,從而存在了廉政風險的源泉。主要表現在規費征收、船旗國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和船舶污染事故調查處理。如果基層海事執法人員思想覺悟不高,容易出現收費、處罰不開票或多收少開票的情況,也可能會出現繳款不及時,甚至變相挪用情況的發生。部分行政相對人想方設法采用各種方式對海事執法人員進行感情投資,如果執法人員立場不堅定、缺乏原則性,平時對自己的執法行為要求很不嚴格,在一些所謂“潛規則”的侵蝕下,喪失了警惕性,從抽一根煙到吃拿卡要,就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有可能會在執法中偏心,出現執法腐敗問題。
海事管理法治化的景愿
海事管理工作中海事執法是重中之重,其為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的穩定起著巨大的支撐作用,而在海事執法的過程中,除了需要體現“以人為本”,更需要進一步強化“以法為鏡”的因素。通過海事機構的自身建設和完善,強化對水上安全負責和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意識,注重履行好職能,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方針,樹立法律的權威和依法辦事的觀念,必須嚴格依法辦事,提高程序意識;必須遵守行政活動的步驟、方式、方法、順序、時限等規則進行,努力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必須切實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必須以法作為行政執法的一面鏡子,時刻監督海事人自己的行為,自覺接受公眾監督。只有這樣才能使水域生態環境中的水、船、人這三個因子更加和諧共處,保持生態平衡,實現水上交通安全法治化管理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貴溪市地方海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