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林華,黃路圣,徐康,黃云
(揚州大學附屬泰興市人民醫院兒科,江蘇揚州225400)
·臨床經驗·
胎盤多肽聯合病毒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
葉林華,黃路圣,徐康,黃云
(揚州大學附屬泰興市人民醫院兒科,江蘇揚州225400)
目的探討胎盤多肽聯合病毒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49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治療組25例在常規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胎盤多肽注射液加病毒唑治療,對照組24例在常規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單用病毒唑治療,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療效、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口腔潰瘍恢復時間和皮疹消退時間。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7%,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潰瘍恢復時間、皮疹恢復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在治療的過程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結論胎盤多肽聯合病毒唑治療兒童手足口病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胎盤多肽;病毒唑;手足口病;小兒
小兒手足口病(HFMD)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如腸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薩奇A16型等引發的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其發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且有重癥患者增多的勢頭[1]。腸道病毒71型病毒所致的重癥HFMD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該病主要通過親密接觸或者空氣飛沫或者人類的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尤其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發病率比較高,鑒于此,在托幼機構中該疾病常常流行和暴發。其傳染源現普遍認為是該疾病的患者及攜帶者,手足口病患兒的免疫系統有著復雜的變化,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以及手、足和口腔出現皰疹,再嚴重的則會出現腦膜炎、心肌炎、肺水腫和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更甚者將會危及生命。該疾病具有傳染性強、發病急、病情重、發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點[3]。目前對手足口病(HFMD)的治療多采用全身用藥與局部用藥相結合的辦法。筆者選擇近年來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49例,比較應用胎盤多肽和病毒唑及單用病毒唑治療手足口病的兩組治療方案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49例,年齡10個月至4歲6個月,平均(3.10±0.7)歲,男性28例,女性21例,病程1~4 d,所有病例均符合2008年衛生部頒布的《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規定的診斷標準[4],并排除有嚴重并發癥和曾經接受過手足口病治療的患兒。其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發熱以及手、足、臀部和口腔黏膜出現皰疹,部分患兒還伴有惡心、嘔吐、頭痛、咳嗽、食欲不振等癥狀。入選患兒隨機分為研究組25例和對照組24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對癥治療,對照組在常規對癥治療基礎上采用病毒唑10~15 mg/kg,1次/d,靜脈滴注。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開始即給予胎盤多肽注射液(貴陽黔峰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4 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滴,1次/d,聯合病毒唑(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10~15 mg/kg,1次/d,靜脈滴注。兩組療程均為7 d,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療效、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口腔潰瘍恢復時間和皮疹消退時間。
1.3 療效指標顯效:治療48 h內體溫即下降至37.5℃以下或恢復至正常,恢復進食,口腔潰瘍顯著好轉,皮疹及其他癥狀明顯好轉,無其他并發癥;有效:治療72 h內體溫下降至37.5℃以下或恢復至正常水平,拒食略微緩解,口腔潰瘍和皮疹基本消退,無其他并發癥發生;無效:治療72 h體溫未降到正常,皮疹及其他癥狀無緩解或加重,出現嚴重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分析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4.76,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潰瘍恢復時間,皮疹恢復時間比較治療組主要癥狀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口腔潰瘍恢復時間,皮疹消退時間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口腔潰瘍恢復時間,皮疹消退時間情況比較
2.3 不良反應兩組患兒在治療的過程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手足口病為兒科臨床常見疾病,多發于5歲以下的兒童,高發季節為5~7月,其主要特點為傳染性強、流行強度大、傳播途徑復雜等,可經呼吸道和手傳染,容易在集體易感人群中傳播,可散發流行,也可暴發流行[5]。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多達20余種,其中最常見的病毒為腸道病毒71型和柯薩奇病毒A16型,其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相關研究表明可能與組織細胞遭受病毒的直接侵犯或病毒膿毒癥導致的異常免疫反應有一定的關系。杜伯雨等[6]研究發現,用Ev71感染Jurkat細胞可誘導T細胞的凋亡,還可降低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的能力,研究表明患兒的免疫功能發生著復雜的變化。因此,對于手足口病的治療給予免疫調節效果顯著。
胎盤多肽注射液是從健康產婦胎盤中提取的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它能增強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激活T淋巴細胞,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及抗病毒能力,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免疫調節劑[7-8]。其可通過促進機體免疫功能來治療病毒感染從而發揮顯著的療效。病毒唑為廣譜抗病毒藥物,對肌苷酸-5-磷酸脫氫酶有抑制作用,通過對肌苷酸的阻斷來抑制病毒DNA和RNA的合成。但其對病毒胸苷激酶有較強的依賴性,容易產生耐藥性,從而使臨床療效受到限制[9]。本研究應用胎盤多肽聯合病毒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具有協同作用,結果顯示給予胎盤多肽治療組體溫正常時間、口腔潰瘍和皰疹消退時間短于對照組。
本研究運用胎盤多肽聯合病毒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7%,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潰瘍恢復時間、皮疹恢復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因此,我們認為胎盤多肽聯合病毒唑治療兒童手足口病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劉燕飛,茹振平.小兒手足口病78例臨床診治探討[J].臨床誤診誤治,2009,22:34-35.
[2]喻文亮.腸道病毒71型所致危重型手足口病的診治[J].中國急救醫學,2012,21:556-557.
[3]Wang SM,Lei HY,Huang KJ,et a1.Pathogenesis of enterovirus 71 bminstem encephalitisin pediatricpati patients:roles of cytokine and cellular immune 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dema[J].J Infect Dis,2003,15:564-570.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治指南(2008年版)[S].北京:2008.
[5]黎念,雷偉.手足口病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11,40(1): 93-95.
[6]杜伯雨,白璐,沈巖,等.腸道病毒EV71感染對T細胞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J].醫學研究雜志,2010,39:50-53.
[7]裴華,龍世棋,左麗,等.胎盤多肽注射液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增殖的影響[J].貴陽醫學院學報,2008,33(6):270-271.
[8]陳燕平,王瑞芳.胎盤多肽注射液輔助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療前沿,2009,9(17):54-55.
[9]李國剛.更昔洛韋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 2009,11(220):103-103.
R725.1
B
1003—6350(2014)01—009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1.0034
2013-06-25)
葉林華。E-mail:yl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