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騰瑜,唐莉,陳婷
(南充市中心醫院小龍分院,四川南充637000)
·護理·
人文關懷結合姑息護理在晚期癌癥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王小平,騰瑜,唐莉,陳婷
(南充市中心醫院小龍分院,四川南充637000)
目的觀察人文關懷結合姑息護理在晚期癌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58例晚期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組)和觀察組(人文關懷結合姑息護理組)各29例,然后將兩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后1個月、2個月的EORTC QLQ-C30量表與Zung量表評估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護理干預后1個月與2個月的EORTC QLQ-C30量表與Zung量表評估結果分別優于對照組相同時間段的評估結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文關懷結合姑息護理在晚期癌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佳,可明顯改善晚期癌癥患者的不良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態。
人文關懷;姑息護理;晚期癌癥;應用效果
晚期癌癥患者綜合生存質量普遍處于極差的狀態,患者機體上的疼痛、心理上的壓力及治療效能感極度低下等均是對其極差狀態的重要原因,因此對此類患者不僅僅要兼顧治療干預與癥狀緩解,對其生存狀態,包括不良心理方面的干預也是極為重要的方面,且近年來臨床也致力于對此類患者綜合生存質量改善方面的研究[1]。姑息護理即是在此類患者要求下發展起來的護理模式,其為針對惡性腫瘤患者的個性化護理,其致力于對患者的機體不適及心理不良情況的緩解與疏導,更為重視對此類患者疾病后期的“人道主義”關懷。本文中我們就人文關懷結合姑息護理在晚期癌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以了解其在此類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58例晚期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組)和觀察組(人文關懷結合姑息護理組)各2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齡39~76歲,平均(62.4±5.6)歲,疾病種類:肺癌10例,胃癌8例,食管癌6例,其他5例;文化程度:大專和以上5例,高中與中專12例,初中與小學1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齡38~77歲,平均(62.5±5.4)歲,疾病種類:肺癌11例,胃癌8例,食管癌6例,其他4例;文化程度:大專和以上5例,高中與中專11例,初中與小學1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種類與文化程度構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以常規的惡性腫瘤護理程序進行護理,主要為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基礎護理及對癥護理等,尤其注意對引起患者疼痛等不適給予干預,以達到盡量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目的。觀察組患者則采用人文關懷結合姑息護理進行護理干預,即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將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程序與細節之中,不僅僅將重點集中于疾病治療效果的改善方面,而是更為注重對患者的生存質量的調整,包括對患者疼痛、不良心理情緒、飲食、環境等方面的細致干預,使患者這些不良情況盡量得到最大幅度的緩解,并且其對于患者家屬心理壓力等方面的干預也十分突出,即此護理模式兼顧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綜合生存質量的改善,并且本模式的三個干預宗旨為鎮痛、控制癥狀及減輕心理精神創傷。首先,在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可加強溝通,從溝通過程中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特點、心理疏導需求程度及性格特征,并在此過程中充分顧及家屬及患者的心理訴求,兼顧其相關影響因素,然后根據這些信息進行護理細節的制定與實施;此外,注意對患者護理過程中出現的護理問題進行不足方面的總結,并隨時改進,如針對每例患者引起疼痛及其他不適感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制定針對性的鎮痛方面,既采用鎮痛藥物干預,且對環境及其他對其存在影響的因素也進行全面干預,以期最大程度地滿足患者生存質量改善的目的,盡量使患者身心雙方面的不適感得到有效改善,保證其感受到尊重與溫暖,從而以相對較佳的狀態面對疾病;再者注意將心理學、家庭護理及社會學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融入到干預的過程中。然后將兩組患者的護理前與護理后1個月、2個月的EORTC QLQ-C30量表與Zung量表評估結果進行比較。
1.3 評價標準①EORTC QLQ-C30量表是臨床評估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的量表,包括5個功能方面、3個癥狀方面及1個綜合健康方面的評估;此外還包括對6個單項因子的評估。本研究中就前三個大方面進行評分比較,其中功能方面均與分值和狀態成正比,而癥狀方面則與分值和狀態成反比[2]。②Zung量表是焦慮與抑郁自評量表中在我國應用效度與信度均較高的量表之一,其中的焦慮和抑郁兩個分量表分別包括20個自評問題,且總分均以50分為分界,50分以上為陽性[3]。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軟件SAS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其中的年齡與EORTC QLQ-C30量表評分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而性別、疾病種類與文化程度構成、Zung量表評估結果等計數資料則以χ2檢驗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EORTC QLQ-C30量表評分比較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各個指標評分比較,P均>0.05,而護理干預后1個月與2個月觀察組的功能方面分值高于對照組,狀態方面分值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EORTC QLQ-C30量表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EORTC QLQ-C30量表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應時間段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Zung量表評估結果比較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Zung量表評估結果中兩個分量表的陽性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護理干預后1個月與2個月觀察組的陽性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Zung量表評估結果比較[例(%)]
晚期癌癥患者生存質量較差的現狀一直是臨床極為重視的一個方面,患者不僅僅機體上的疼痛等不適感表現極為強烈,其心理上的壓力、恐懼等不良情況也十分突出,此外較多患者還伴有極為明顯的效能感低下的情況,這些均造成了患者綜合生存狀態低下的狀態[4-5]。而隨著臨床對患者生活質量重視程度的提升,此類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方式與模式的改進速度也較快,且模式的改進也以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狀態,包括心理與基本生活方面的改善等為主。人文關懷與姑息護理即是應此要求發展起來的護理模式,人文關懷更為注重對患者不良心理情緒方面的疏導,而姑息護理則是以緩解患者機體不適感及維持患者自尊感、效能感為指導的護理模式,其更為注重對患者機體及心理方面的支持干預,因此對于此類患者的身心狀態改善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6-7]。
本文中我們就人文關懷結合姑息護理在晚期癌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并與采用常規癌癥護理干預的患者進行比較。結果顯示,人文關懷結合姑息護理在改善晚期癌癥患者生活質量與不良心理方面的效果均相對更為突出,表現為EORTC QLQ-C30量表與Zung量表評估結果均相對更佳等方面,說明患者的多個生活狀態、功能狀態、癥狀狀態與心理狀態均維持于相對更佳的狀態,從而肯定了其在改善晚期癌癥患者身心雙方面狀態中的價值。而這些均與人文關懷結合姑息護理更為重視對患者自尊感、心理狀態與不適感等方面的干預,使患者以相對較佳的身心狀態度過最后的時光有關。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人文關懷結合姑息護理在晚期癌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佳,能明顯改善晚期癌癥患者的不良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態,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玉璽,林征.晚期腫瘤患者姑息護理實踐特點及啟示[J].護理學報,2013,20(3):20-23.
[2]楊娟麗,陳璐,楊書芳,等.姑息治療對晚期腫瘤患者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4):886-888.
[3]李月霞,袁義厘.利物浦護理路徑應用于臨終關懷的現狀與發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7):39-41.
[4]楊紅梅,尚昕,王靜,等.骨腫瘤患者姑息心理護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8):876-880.
[5]甘存良.晚期癌癥患者家庭護理干預效果的評價[J].海南醫學, 2009,20(1):134-136.
[6]Ferrand E,Dreyfus JF,Chastrusse M,et al.Evolution of requests to hasten death among patients managed by palliative care teams in France:a multicentre cross-sectional survey(DemandE)[J].Eur J Cancer,2012,48(3):368-376.
[7]趙文靜,張金玲.姑息護理對38例癌癥晚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0,12(9):1143,1145.
Humanistic concern combined with palliative nursing in care of patients with terminal cancer.
WANG Xiao-ping, TENG Yu,TANG Li,CHEN Ting.Xiaolong Branch,Central Hospital of Nanchong,Nanchong 637000,Sichuan,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umanistic concern combined with pallia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terminal cancer.MethodsFifty-eight patients with terminal cancer from Ma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 group)and observation group(humanistic concern combined with palliative nursing group),with 29 cases in each group,then the EORTC QLQ-C30 score and Zung scor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wo groups before the nursing and at 1st,2ndmonth after the nursing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EORTC QLQ-C30 score and Zung score evaluation results of observation group at 1st,2ndmonth after the nursing were respective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t same time,with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umanistic concern combined with pallia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terminal cancer is better,and it plays better clinic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bad life quality and mental state of patients.
Humanistic concern;Palliative nursing;Terminal cancer;Application effect
R473.73
A
1003—6350(2014)01—3890—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1.0056
2013-05-24)
王小平。E-mail:wangxiaoping1968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