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勵

“讓老百姓吃上正宗、營養的優質胚芽米,打造漢中大米地理標志著名品牌。”這是張新有選擇農產品、選擇有機農業的根本原因。他相信做農業前途無量,想實實在在做一點有良心的事情。
漢中缺乏響當當的農產品地標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我們中國疆域遼闊,多樣的氣候環境和地域特征,造就了眾多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名、特、優產品,比如西湖龍井、盤錦大米、米脂小米等著名土特產。
這些農產品就是一張張金燦燦的名片,成為當地除地標性建筑外,另一個顯示地域特色的天然“地標”。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標示農產品特定地域、品質和相關特征,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近些年,國家越來越重視農產品的保護和效益提高。2007年12月,農業部發布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規定:“國家對農產品地理標志實行登記制度,經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受法律保護。”
陜西漢中,自古就以產米盛名。大米因其米粒飽滿、晶瑩剔透、香純綿甜、營養豐富而馳譽四川、湖北、重慶等地,但近年來,卻被外來大米逐漸擠出市場,尤其是高端大米市場一直被東北大米,還有日本“越光米”、泰國“茉莉米”等占領,陷入尷尬境地。
主要原因在哪里?漢中匯力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有認為,漢中大米產品附加值小,好米沒有好價錢,缺乏市場宣傳,沒有形成響當當的地標品牌。
地標產品的品質和特征,體現著原產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從而形成巨大的產品附加值。他說,漢中具備出產頂級大米的全部要求,有實力推出本土的高端品牌。漢中位于漢江上游,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中部是漢中盆地。屬于亞熱帶氣候區,有著“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和“西北小江南”的稱號,是中國著名的糧倉。
“塑造漢中大米地標品牌,不僅僅可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還可在引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漢中應該把農業放在首位,保護好空氣、水質和土壤,打造大米地標產品;同時還可帶動旅游產業發展,帶來更多經濟效益。”張新有認為。
地地道道的漢中人張新有,1986年創辦企業,一直致力于農產品的生產、推廣和研發。近30年來,他歷盡艱辛、幾番浮沉,企業也經歷過三次改革。
2011年,企業進行第三次改革,也是最大的一次轉型升級,公司更名為漢中匯力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力公司),企業管理和產業結構進行了重大改革和調整。同年,陜西省政府授牌匯力公司承建“陜西省匯力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主要由米業、種業、酒業、生物菌肥四大產業組成,由此,促進了企業提高規模化競爭優勢。
多年來,匯力公司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注,相繼被命名為縣級、市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工商局連續三年授予消費者信得過單位,技術監督局授予三A質量信譽單位。張新有也多次被評選為區、市級勞動模范,并早在1993年,就被漢中市授予對漢中經濟作出重大貢獻者。
引進中國第一條現代化胚芽米生產線
“目前,提升漢中大米市場品牌價值,擴大品牌規模和知名度,是漢中大米亟待破解的難題之一。”張新有感慨地對記者說。
他渴望“漢中大米”早日成為漢中一個著名農產品地標,并為之不懈努力著。
2008年,張新有投身大米產業。最初實施了1000多畝的大米示范種植,后來進行訂單種植一級稻。兩年后,他發現漢中大米盡管質量很好,但就是賣不上好價錢,主要原因是加工水平低。
2009年,日本開始大規模生產胚芽米。受到啟發,2010年,張新有到日本考察胚芽米生產線。幾經周折,2013年10月16日,國內第一條現代化胚芽米生產線,終于正式落戶漢中匯力公司。
胚芽米,指在加工稻谷過程中,保留胚芽部分,不破壞大米的味道,還保留各類營養,是一種新型的有機精制大米。小小胚芽只占一粒大米2.5%的比重,但它卻包含了大米80%的營養。國內由于技術、工藝等原因,現有大米加工設備在加工大米時,會破壞掉大米的胚芽部分,造成大米營養的極大流失。
對于偏居大西北的匯力公司,投資3800多萬元,率先從日本佐竹公司引進一條年產3萬噸、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胚芽米生產線,可謂是張新有的又一次技術革新。
他告訴記者,該生產線由供電系統、風網系統、高壓空氣系統,以及水供應系統和機械設備系統等組成,配合先進的生產工藝,大米留胚率達到80%以上,實現了大米營養的高效留存。
對于胚芽米的未來效益,張新有信心十足。資料顯示,這條胚芽米生產線的建成投產,帶動了周邊4萬戶農戶種植8萬畝優質水稻,每畝可增收400元到500元左右,企業年產值將達3.6億-4億元,實現年利稅5000多萬元。
有機農業,從數字微生物有機肥開始
進入2014年,對于張新有來說,又是一個創新升級年。他開始對數字微生物有機肥產生了極大興趣。
他對記者說,這不僅僅是興趣,主要是為了保證胚芽米米源的“正宗”,以及實現漢中大米著名農產品地標的夢想。
匯力公司如何證明生產的胚芽米名副其實,是營養有機的?在國家農業部的推薦指導下,今年3月份到4月份,張新有去了兩次美國,對美國亞聯數字微生物有機肥的生產和實踐,進行了實地考察。
對比國內外農業,尤其是漢中農業的發展現狀,他說:“兩次美國之行,收獲很大,多么希望漢中也早日實現美國那樣的生產模式。”
什么是數字微生物有機肥?張新有介紹,數字概念是為精準農業、品質農業而提出的,目前在美國本土和世界十幾個國家推廣,受到世界糧農組織的高度評價和表彰。所謂數字微生物有機肥,就是根據不同土壤自動調節生物菌,達到高效有機。土地通過施用,有效調節土壤PH值,同時大量增加土壤有機值和益生菌,解決土地嚴重的死化,使土壤真正活化。endprint
在整個處理過程中,數字微生物有機肥不產生二次污染,可以把農作物秸稈全部變廢為寶,不但解決了化肥給農業和生態帶來的污染,而且可以解決秸稈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對人、畜、環境安全、無毒,是一種環保型肥料,使農業生產真正做到綠色、有機、低碳、高效。
用張新有的話說,“我們現在的農業已經成了無土栽培。土壤板結、固化,沒有活力。常用的化肥不但對土地有危害,更對人體造成危害;而土壤不好,植物吸收不到營養,容易生病蟲害。如果我們將工業化肥更換成數字微生物有機肥,就可大大提高大米的品質,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農藥對稻米的侵蝕,增加大米的附加值。”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兩年,漢中每畝水稻成本在1250元左右,而每畝收益在1600元左右,每畝只有350元左右的收益。即使每畝達到1500斤的產量,也不過500元的收益。“我經過多方考察,決定投資建設數字微生物有機肥生產項目,就是想對漢中農業生產現狀進行未雨綢繆,做些準備。最大目的是想把漢中大米做成營養、安全、好吃、好看的頂級大米,提高稻谷的收購價,讓120萬畝稻田變成300萬畝甚至400萬畝的種植收益。”他說。
匯力數字微生物有機肥項目,為漢中有機農業而生
“目標一旦認定,就要做出個名堂。”做事果斷、性格堅定的張新有,這樣說也這樣做。不到兩個月時間,他就與美國亞聯溝通協調,形成了“匯力數字微生物有機肥項目”的合作報告、實施方案和培訓方案。
根據計劃,匯力公司從美國進口數字微生物有機肥生產設備以及其他附屬設備,形成年產10萬噸多功能生物復合肥的生產能力。項目計劃投資1.03億,項目完成后,企業年營業收入新增1.8億元,新增年利稅2946.36萬元。
“該項目如果能規模化運營,將在根本上改變漢中的土地問題,繼而改變漢中現有農業產業結構。”張新有預測說。
許多年以來,豐富的灌溉資源和氣候地理優勢,成就了漢中這片肥沃的土地;但經過多年的耕種,土壤問題也日漸嚴重,如果現在不在意土壤問題、施肥問題,造成的損失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面對存在的問題和市場挑戰,漢中迫切需要調整農業結構,尤其是調整好農產品的質量結構、效益結構和資源環境結構,建立與農業新階段相適應的農業產業結構體系。
他告訴記者,該項目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當中,投產指日可待。建成后,首先在漢中市的漢臺區運營,今年夏收的秸稈焚燒問題,就有可能會解決,從此漢臺區就不用焚燒秸稈污染環境了,同時農民賣掉秸稈還能增加一筆收入。
“如果漢中能在三五年間,把化肥施用量減去60%,用生物菌殺蟲,優化種子,提高加工水平,漢中胚芽米就一定能夠成為一個聞名全國的地標產品。”
“地標產品是無法模仿的,其它地方也可能建設胚芽米生產線,但它沒有漢中種植優質稻的生態環境、氣候和土壤條件,如果用上微生物菌有機肥,漢中必然會生產出頂級大米,可以賣到每斤3元、甚至4元。米農提高收益,消費者也滿意。只有這樣,漢中的農業產值才會真正翻番。”他說。
目前,匯力公司除了胚芽米和數字微生物有機肥項目,繼往開來,正在加快建設、完善現代農業園區,加大示范服務鏈條。
對此漢中市漢臺區區委書記楊記明曾表示,近幾年,匯力公司發展有機農業,立足漢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打造地標品牌,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發展質量,積極建設高效、生態的現代化農業園區,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
張新有種過地,當過兵,做過工人,應聘過廠長、經理,打過工,如今他是富有遠見的成功企業家。他堅持不懈的創業情懷,與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共脈搏,歷經風風雨雨、苦辣酸甜。
他說:“我今年63歲,只想實實在在做一點有良心的事情。改變農業面貌是造福后代的大事。希望更多有識之士和各級政府,能把發展漢中有機農業真正放在行動上;也希望我們公司的這些項目在不久的將來,為改變漢中的農業面貌作些貢獻。”
張新有自信,打造漢中大米著名地標品牌并不遙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