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喻茂華
摘 要:在日常工作中,船檢人員經常會面臨許多矛盾:如提供優質服務與嚴格把好船舶質量關之間的矛盾;人力資源不足與造船周期縮短之間的矛盾;誠實守信與效率失衡之間的矛盾。應努力建立和諧船檢,把握好三個平衡。
關鍵詞:船檢 服務 誠實守信 效率失衡
問題的引出
作為船舶產業支持保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船檢在由船東、船廠、政府、銀行、保險、貨主、船員等組成的海上安全鏈中,擔負的責任越來越大,特別是近年來金融危機對航運業、造船業帶來的歷史罕見的低迷期,導致船舶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十分嚴重,船檢人員往往直接成為造船企業內部的質檢員。如以前船廠的三級報檢制度——班組互檢,車間專檢,廠級質檢,現在簡化了只有廠級質檢,而且人數甚少,能減則減,能兼則兼,相關專業參差不齊。部分船廠為規避運營風險,采取外包、出租場地等方式經營,由于面臨復雜的管理對象而管理措施不能及時跟上,更加劇了產品質量的不穩定性。這些問題的出現,既是市場經濟帶來的挑戰,同時也是對船檢人嚴峻的考驗,如何在諸多矛盾中找到平衡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充實“質量船檢,科技船檢,和諧船檢”的內涵有著積極的作用。
把握好服務與把關的平衡
提供優質服務,提高效能,將重事前審批改為重事后監管,是政府簡政放權的重大舉措,大勢所趨。目前國家對船舶生產、修理和設計企業雖以行業標準(如CB/T3000-2007)的形式制定了生產條件基本要求及評價辦法,一般由船舶行業管理部門--國防科工辦牽頭組織專家評價,合格后出具《船舶生產企業生產條件資質證明》,但只是船舶企業承接訂單時需出具的生產能力證明,尚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強制執行。所以CCS受理檢驗申請時還有一個針對特定船型是否具備生產能力的評估;ZC同樣依據船舶檢驗規程,對船廠的生產能力進行基本評價并形成《開工前檢查備忘錄》,這既是對船舶生產企業的要求,也是對驗船機構和人員的保護。把握好開工前檢查這個重要環節,以及過程控制中按圖施工、按時報檢,嚴禁非船用產品上船使用等,這就是驗船師應堅持的原則,通過后續的下水前檢查、傾斜試驗、系泊試驗以及航行性、操作性試驗等環節的驗證,產品的適航能力就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在施工過程中,船檢人員應積極發揮“一檢二幫三把關”的作用,妥善解決造船企業較優良的生產設備與技術力量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在技術上發揮專業優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幫助船廠打造質量過硬產品的共識上,找到服務與把關的平衡點。
把握人力資源緊張與造船周期較短的平衡
與船廠、船公司和設計單位相似,近年來船檢機構人力資源同樣緊張。無論是審圖人員還是現場檢驗人員,都難于滿足市場需求,特別是面臨的服務對象為中小型船廠,一般造船周期較短,合同簽訂后少則三五個月,多則一年就要交船,這就要求船檢機構盡量縮短審圖時間,及時開工,或將部分涉及主船體結構的圖紙先審批,開工后其他圖紙的審批以不影響下一階段施工為原則在一定時限內完成。同時要求船廠成立由質檢人員、技術人員(含設計)、生產組織人員及船東代表組成的工程項目部,重點協調質量與進度之間的矛盾,督促及時按規定項目和程序報檢,必要時船東應聘請質量監理,及時反饋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會同驗船師研究解決。這樣既能緩解人力資源緊張,提高效率,又能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在時間節點的控制上做到平衡。
把握誠信與效率的平衡
目前全社會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有些省份已率先運行了“誠信水運企業評價”或“誠信船舶設計公司評價”機制。為保證船舶建造及營運檢驗質量,提高效率,明確船舶修造企業和船公司在申請檢驗前應具備的必要條件,打造“造檢航”三位一體的船舶質量管理誠信體系,建議引入“申報檢驗信用評價機制”。船檢機構對誠信報檢企業,實施優化的檢驗程序和檢驗人力資源配置,賦予更多的委托報檢項目,加大技術支持力度,實行約檢服務,在最短的時間內送檢上門,縮短船舶檢驗證書的辦結時限,推行誠信度越高、效率越高、效益越好的理念,并促其形成良性循環。對不誠信報檢企業,則重點加強其在采購、生產、技術、質檢及外包等方面的質量過程控制,經常檢查其程序和記錄是否符合、有效、全覆蓋,并督促其整改,使“不讓老實人吃虧,讓違法失信的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價”不成為一句空號。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船舶檢驗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