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
摘 要 為了提高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與市財政局之間財政撥款的工作效率,減少中間傳遞環節,進一步提升電子化系統應用的安全性,文章設計開發了國庫電子印鑒系統。通過電子簽章產品與業務應用系統的結合使用實現“電子簽章”,把紙質憑證通過電子化的手段真實展現出來,實現了財政撥款的無紙化,為業務處理的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提供了有效的支撐。文中主要介紹了項目實施背景、系統建設方案、系統主要流程以及電子簽章的使用和管理。
關鍵詞 國庫電子印鑒系統;電子簽章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8-0018-01
1 項目實施背景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關鍵事務處理依托于信息技術來實現,在信息化的事務處理流程中,如何產生并交換安全可信的電子憑證,成為眾多用戶日益增加的迫切需求。為提高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與市財政局之間財政撥款的工作效率,減少中間傳遞環節,規避由于人工干預過多而容易產生差錯等問題,進一步提升電子化系統應用的安全性,本文設計開發了國庫電子印鑒系統。通過電子簽章產品與業務應用系統的結合使用實現“電子簽章”,把紙質憑證通過電子化的手段真實展現出來,實現了財政撥款的無紙化,為業務處理的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2 系統建設方案
2.1 系統總體框架
根據系統建設要求,人民銀行國庫部門和市財政局均采用上海CA(上海市數字證書認證中心)頒發的數字證書,并利用在人民銀行端和財政端分別建設的電子簽章系統和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對財政撥款的無紙化操作,系統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國庫電子印鑒系統總體框架
2.2 系統主要功能
在國庫電子印鑒系統中,人民銀行國庫部門和市財政局各部署一臺電子簽章系統服務器,用于各自業務的電子簽章管理和驗證功能;人民銀行端定制開發結合電子簽章系統的國庫電子印鑒系統實現業務操作;財政端將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嵌入到原有的業務系統中。系統具體實現內容包括:1)國庫電子印鑒系統的定制開發、應用部署、測試調試,實現系統與第三方認證中心(上海CA)數字證書的平滑對接;2)電子表單的定制設計,實現紙質單據的電子化模版,并實現數據源與電子單據的互轉;3)電子簽章系統與國庫電子印鑒系統、財政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實現單據蓋章、展現、驗證及打印等。
3 系統主要流程
首先由人民銀行端制作“轉訖章”、“交換章”及“注銷章”,由財政端制作“個人章”及“撥款專用章”,并在雙方各自的電子簽章系統中互相進行簽章備案,從而使得對方的電子簽章在本系統內可信。
3.1 財政端業務流程
1)財政業務系統根據當天需撥付的撥款信息自動產生相應的電子單據。
2)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登錄財政業務系統,調出需要辦理的單據列表,經審核后調用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在需要辦理的單據上加蓋“撥款專用章”和“個人章”。
3)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選中已完成蓋章的若干撥款信息業務單據,導出為壓縮數據包。
4)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將上一步驟中導出的壓縮數據包通過數據交換平臺發往人民銀行。
5)(接人民銀行端業務流程4,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處理并回單后)由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接收來自人民銀行端的業務數據包(回單)并導入財政業務系統。導入過程中,系統自動調用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對數據進行校驗,并根據單據號更新單據處理狀態。
6)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對需要處理的單據進行查詢及批量打印。
3.2 人民銀行端業務流程
1)國庫電子印鑒系統自動接收從財政端發來的電子單據壓縮數據包并調用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對數據進行校驗,校驗通過的電子單據納入后臺數據庫,對于校驗不通過的電子單據及時反饋至財政端。
2)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登錄國庫電子印鑒系統,調出校驗通過的需要辦理的單據列表,由業務人員選擇相應的單據加蓋“轉訖章”或“交換章”。
3)如果加蓋業務章后發現需要注銷時,可以加蓋“注
銷章”。
4)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完成單據蓋章后,可通過發送動作將當前一條回單數據發送到財政端,也可以選中多條已完成蓋章的業務單據進行“批量發送”,系統將相應業務單據打包為壓縮數據包并通過數據交換平臺回送到財政端。
5)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對需要處理的單據進行查詢及批量打印。
4 電子簽章的使用和管理
在業務流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通過調用電子簽章系統的控件或API可以實現電子簽章系統與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其中包括如下幾部分的內容。
1)用于顯示和蓋章的簽章控件。
2)用于驗證蓋章結果的API。
3)用于制章和驗章的電子簽章系統服務器。
電子簽章系統負責電子簽章的制作、發放、掛失和更換等管理,同時在人民銀行端和財政端建立互信機制,雙方“交叉備案”對方的電子簽章。一方在向另一方發送電子數據文件時需加蓋自己的電子簽章,接收方在收到數據文件后根據電子簽章系統中備案的發送方電子簽章進行印鑒校驗。當任何一方的簽章掛失、更換時,需通知對方撤銷備案,并辦理新的“交叉備案”。
5 系統運營效能
國庫電子印鑒系統滿足了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與市財政局在財政撥款業務無紙化過程中的所提出的關于電子表單的蓋章、驗章及打印等需求,解決了電子單據需要通過網絡傳輸時的數據安全性問題(即數據的完整性、數據的不可抵賴性以及簽章的權威性),為電子化業務單據交換提供安全保障,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中間傳遞環節,規避了由于人工干預過多而容易產生差錯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剛.防范電子驗印風險須規范辦理流程[J].金融科技時代,2011(02).endprint
摘 要 為了提高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與市財政局之間財政撥款的工作效率,減少中間傳遞環節,進一步提升電子化系統應用的安全性,文章設計開發了國庫電子印鑒系統。通過電子簽章產品與業務應用系統的結合使用實現“電子簽章”,把紙質憑證通過電子化的手段真實展現出來,實現了財政撥款的無紙化,為業務處理的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提供了有效的支撐。文中主要介紹了項目實施背景、系統建設方案、系統主要流程以及電子簽章的使用和管理。
關鍵詞 國庫電子印鑒系統;電子簽章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8-0018-01
1 項目實施背景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關鍵事務處理依托于信息技術來實現,在信息化的事務處理流程中,如何產生并交換安全可信的電子憑證,成為眾多用戶日益增加的迫切需求。為提高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與市財政局之間財政撥款的工作效率,減少中間傳遞環節,規避由于人工干預過多而容易產生差錯等問題,進一步提升電子化系統應用的安全性,本文設計開發了國庫電子印鑒系統。通過電子簽章產品與業務應用系統的結合使用實現“電子簽章”,把紙質憑證通過電子化的手段真實展現出來,實現了財政撥款的無紙化,為業務處理的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2 系統建設方案
2.1 系統總體框架
根據系統建設要求,人民銀行國庫部門和市財政局均采用上海CA(上海市數字證書認證中心)頒發的數字證書,并利用在人民銀行端和財政端分別建設的電子簽章系統和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對財政撥款的無紙化操作,系統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國庫電子印鑒系統總體框架
2.2 系統主要功能
在國庫電子印鑒系統中,人民銀行國庫部門和市財政局各部署一臺電子簽章系統服務器,用于各自業務的電子簽章管理和驗證功能;人民銀行端定制開發結合電子簽章系統的國庫電子印鑒系統實現業務操作;財政端將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嵌入到原有的業務系統中。系統具體實現內容包括:1)國庫電子印鑒系統的定制開發、應用部署、測試調試,實現系統與第三方認證中心(上海CA)數字證書的平滑對接;2)電子表單的定制設計,實現紙質單據的電子化模版,并實現數據源與電子單據的互轉;3)電子簽章系統與國庫電子印鑒系統、財政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實現單據蓋章、展現、驗證及打印等。
3 系統主要流程
首先由人民銀行端制作“轉訖章”、“交換章”及“注銷章”,由財政端制作“個人章”及“撥款專用章”,并在雙方各自的電子簽章系統中互相進行簽章備案,從而使得對方的電子簽章在本系統內可信。
3.1 財政端業務流程
1)財政業務系統根據當天需撥付的撥款信息自動產生相應的電子單據。
2)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登錄財政業務系統,調出需要辦理的單據列表,經審核后調用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在需要辦理的單據上加蓋“撥款專用章”和“個人章”。
3)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選中已完成蓋章的若干撥款信息業務單據,導出為壓縮數據包。
4)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將上一步驟中導出的壓縮數據包通過數據交換平臺發往人民銀行。
5)(接人民銀行端業務流程4,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處理并回單后)由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接收來自人民銀行端的業務數據包(回單)并導入財政業務系統。導入過程中,系統自動調用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對數據進行校驗,并根據單據號更新單據處理狀態。
6)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對需要處理的單據進行查詢及批量打印。
3.2 人民銀行端業務流程
1)國庫電子印鑒系統自動接收從財政端發來的電子單據壓縮數據包并調用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對數據進行校驗,校驗通過的電子單據納入后臺數據庫,對于校驗不通過的電子單據及時反饋至財政端。
2)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登錄國庫電子印鑒系統,調出校驗通過的需要辦理的單據列表,由業務人員選擇相應的單據加蓋“轉訖章”或“交換章”。
3)如果加蓋業務章后發現需要注銷時,可以加蓋“注
銷章”。
4)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完成單據蓋章后,可通過發送動作將當前一條回單數據發送到財政端,也可以選中多條已完成蓋章的業務單據進行“批量發送”,系統將相應業務單據打包為壓縮數據包并通過數據交換平臺回送到財政端。
5)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對需要處理的單據進行查詢及批量打印。
4 電子簽章的使用和管理
在業務流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通過調用電子簽章系統的控件或API可以實現電子簽章系統與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其中包括如下幾部分的內容。
1)用于顯示和蓋章的簽章控件。
2)用于驗證蓋章結果的API。
3)用于制章和驗章的電子簽章系統服務器。
電子簽章系統負責電子簽章的制作、發放、掛失和更換等管理,同時在人民銀行端和財政端建立互信機制,雙方“交叉備案”對方的電子簽章。一方在向另一方發送電子數據文件時需加蓋自己的電子簽章,接收方在收到數據文件后根據電子簽章系統中備案的發送方電子簽章進行印鑒校驗。當任何一方的簽章掛失、更換時,需通知對方撤銷備案,并辦理新的“交叉備案”。
5 系統運營效能
國庫電子印鑒系統滿足了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與市財政局在財政撥款業務無紙化過程中的所提出的關于電子表單的蓋章、驗章及打印等需求,解決了電子單據需要通過網絡傳輸時的數據安全性問題(即數據的完整性、數據的不可抵賴性以及簽章的權威性),為電子化業務單據交換提供安全保障,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中間傳遞環節,規避了由于人工干預過多而容易產生差錯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剛.防范電子驗印風險須規范辦理流程[J].金融科技時代,2011(02).endprint
摘 要 為了提高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與市財政局之間財政撥款的工作效率,減少中間傳遞環節,進一步提升電子化系統應用的安全性,文章設計開發了國庫電子印鑒系統。通過電子簽章產品與業務應用系統的結合使用實現“電子簽章”,把紙質憑證通過電子化的手段真實展現出來,實現了財政撥款的無紙化,為業務處理的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提供了有效的支撐。文中主要介紹了項目實施背景、系統建設方案、系統主要流程以及電子簽章的使用和管理。
關鍵詞 國庫電子印鑒系統;電子簽章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8-0018-01
1 項目實施背景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關鍵事務處理依托于信息技術來實現,在信息化的事務處理流程中,如何產生并交換安全可信的電子憑證,成為眾多用戶日益增加的迫切需求。為提高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與市財政局之間財政撥款的工作效率,減少中間傳遞環節,規避由于人工干預過多而容易產生差錯等問題,進一步提升電子化系統應用的安全性,本文設計開發了國庫電子印鑒系統。通過電子簽章產品與業務應用系統的結合使用實現“電子簽章”,把紙質憑證通過電子化的手段真實展現出來,實現了財政撥款的無紙化,為業務處理的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2 系統建設方案
2.1 系統總體框架
根據系統建設要求,人民銀行國庫部門和市財政局均采用上海CA(上海市數字證書認證中心)頒發的數字證書,并利用在人民銀行端和財政端分別建設的電子簽章系統和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對財政撥款的無紙化操作,系統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國庫電子印鑒系統總體框架
2.2 系統主要功能
在國庫電子印鑒系統中,人民銀行國庫部門和市財政局各部署一臺電子簽章系統服務器,用于各自業務的電子簽章管理和驗證功能;人民銀行端定制開發結合電子簽章系統的國庫電子印鑒系統實現業務操作;財政端將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嵌入到原有的業務系統中。系統具體實現內容包括:1)國庫電子印鑒系統的定制開發、應用部署、測試調試,實現系統與第三方認證中心(上海CA)數字證書的平滑對接;2)電子表單的定制設計,實現紙質單據的電子化模版,并實現數據源與電子單據的互轉;3)電子簽章系統與國庫電子印鑒系統、財政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實現單據蓋章、展現、驗證及打印等。
3 系統主要流程
首先由人民銀行端制作“轉訖章”、“交換章”及“注銷章”,由財政端制作“個人章”及“撥款專用章”,并在雙方各自的電子簽章系統中互相進行簽章備案,從而使得對方的電子簽章在本系統內可信。
3.1 財政端業務流程
1)財政業務系統根據當天需撥付的撥款信息自動產生相應的電子單據。
2)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登錄財政業務系統,調出需要辦理的單據列表,經審核后調用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在需要辦理的單據上加蓋“撥款專用章”和“個人章”。
3)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選中已完成蓋章的若干撥款信息業務單據,導出為壓縮數據包。
4)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將上一步驟中導出的壓縮數據包通過數據交換平臺發往人民銀行。
5)(接人民銀行端業務流程4,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處理并回單后)由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接收來自人民銀行端的業務數據包(回單)并導入財政業務系統。導入過程中,系統自動調用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對數據進行校驗,并根據單據號更新單據處理狀態。
6)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對需要處理的單據進行查詢及批量打印。
3.2 人民銀行端業務流程
1)國庫電子印鑒系統自動接收從財政端發來的電子單據壓縮數據包并調用電子簽章系統控件對數據進行校驗,校驗通過的電子單據納入后臺數據庫,對于校驗不通過的電子單據及時反饋至財政端。
2)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登錄國庫電子印鑒系統,調出校驗通過的需要辦理的單據列表,由業務人員選擇相應的單據加蓋“轉訖章”或“交換章”。
3)如果加蓋業務章后發現需要注銷時,可以加蓋“注
銷章”。
4)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完成單據蓋章后,可通過發送動作將當前一條回單數據發送到財政端,也可以選中多條已完成蓋章的業務單據進行“批量發送”,系統將相應業務單據打包為壓縮數據包并通過數據交換平臺回送到財政端。
5)獲得授權的業務人員對需要處理的單據進行查詢及批量打印。
4 電子簽章的使用和管理
在業務流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通過調用電子簽章系統的控件或API可以實現電子簽章系統與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其中包括如下幾部分的內容。
1)用于顯示和蓋章的簽章控件。
2)用于驗證蓋章結果的API。
3)用于制章和驗章的電子簽章系統服務器。
電子簽章系統負責電子簽章的制作、發放、掛失和更換等管理,同時在人民銀行端和財政端建立互信機制,雙方“交叉備案”對方的電子簽章。一方在向另一方發送電子數據文件時需加蓋自己的電子簽章,接收方在收到數據文件后根據電子簽章系統中備案的發送方電子簽章進行印鑒校驗。當任何一方的簽章掛失、更換時,需通知對方撤銷備案,并辦理新的“交叉備案”。
5 系統運營效能
國庫電子印鑒系統滿足了人民銀行國庫部門與市財政局在財政撥款業務無紙化過程中的所提出的關于電子表單的蓋章、驗章及打印等需求,解決了電子單據需要通過網絡傳輸時的數據安全性問題(即數據的完整性、數據的不可抵賴性以及簽章的權威性),為電子化業務單據交換提供安全保障,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中間傳遞環節,規避了由于人工干預過多而容易產生差錯等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剛.防范電子驗印風險須規范辦理流程[J].金融科技時代,2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