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性能的智能手機帶來了手機UI設計的巨變。文章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比較蘋果IOS7.1和安卓4.2手機的UI設計,分析了智能手機UI設計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智能手機;UI界面設計;蘋果IOS;安卓
中圖分類號:TP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8-0033-02
高性能的智能手機是這幾年來的消費熱點,2013年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已經突破10億臺。智能手機的高性能使手機UI設計也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那么對于智能手機來說,怎樣才是更優秀的UI設計,具有眾多功能的手機如何讓用戶更快速地學會使用,怎樣的設計方式和審美法則會令智能手機用戶更易接受呢?這是UI設計師需要研究的新課題。
目前智能手機主要操作系統為蘋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統,其他操作系統智能機加在一起的市場占比也未超過個位數。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對象選擇的是安卓智能機和蘋果智能機。安卓系統的智能機雖然品牌眾多,但UI界面大同小異。下文將以蘋果IOS7.1的手機界面和安卓4.2的手機界面進行對比分析,試圖找尋智能手機UI設計之規律所在。
1 智能手機主界面之比較
智能手機就像一個能通話的小型掌上電腦,除了手機自帶的基本功能之外,用戶還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和安裝多種第三方應用程序(APP)。而這些應用程序的入口都以界面小圖標的形式排列在智能手機的主界面中。手機的屏幕較小,在一屏中最多放置4行5列的APP圖標,一般用戶都有2到5個可滑動的APP主界面。
圖1
如圖1所示,左邊為蘋果IOS7.1操作系統主界面,右邊為安卓4.2操作系統主界面。盡管蘋果手機屏幕尺寸略小,但主界面上排列的APP圖標數目與安卓手機相同,且沒有擁擠之感,只是顯得圖標緊湊界面豐滿。從單個圖標上來看,蘋果的單個圖標尺寸甚至比安卓的單個圖標還要大,并以其獨特的大圓角來體現。當我們用食指在屏幕上點擊選擇時,這種圓潤的外形和較大面積的可點擊區域就會令人感到更加方便和舒適。當然,由于蘋果的界面小圖標大,其圖標下方的文字就被縮小了許多。但是在如今這個讀圖時代,只要圖標設計的合理易懂,名稱完全可以作為輔助工具,小一些并不影響使用。反而是安卓手機界面中圖標與文字重要性區分不夠明顯,整個界面重點不夠突出,略顯松散。
其次從功能的歸納和整理上來看,蘋果也要顯得更勝一籌。就拿手機的基本功能撥號來說。在蘋果UI主界面中,可以看到撥號作為一個基本常用功能默認被放在主界面下方的快捷欄里。點擊該圖標可以看到內部整合了相關功能:個人收藏、最近通話記錄、通訊錄和撥號鍵盤。再看安卓手機默認情況下在主界面中就有兩個“撥號盤”按鈕,一個在第一行中,另一個在下方的快捷欄里。同時已經整合在撥號盤內部的“通話記錄”、“快速撥號”和“通訊錄”這三個功能也分別在主界面上各占了一個圖標。原本可以整合為一個圖標的內容在同一個界面上出現了五次。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讓過量的信息以更合邏輯的方式整合、梳理、歸納、簡化,應該比把內容重復堆疊、統統擺在桌面上來得令人舒服和易于接受吧。而安卓手機卻反其道而行之,除了應用程序還從內容中拆分出了“小部件”和“美圖秀秀”,大大增加了用戶學習如何使用的時間,而實際上“小部件”和“美圖秀秀”中的許多功能都是應用程序中的重復,使用率并不高。
再者,從選擇圖標按鈕之后的動畫過渡效果來看,蘋果手機的用戶體驗要優越得多。在蘋果手機上點擊一個APP按鈕之后,立即會有一個按鈕放大變化成具體應用程序的過渡動畫。經過動畫銜接,打開應用程序這個過程就顯得非常直觀和易于理解。而安卓手機在點擊某個APP圖標之后,沒有任何動畫效果直接顯示新的程序界面,與蘋果相比就要顯得生硬很多。
2 日歷APP的使用體驗之比較
日歷是每款智能手機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之一。日歷的顯示基本包括了月視圖、年視圖、日視圖這三種顯示方式。其中月視圖是人們最常用的視圖,而日視圖可以和提醒事項組合在一起。IOS7在日歷APP的用戶體驗上比前一版本改良了不少,整體形成了一個流暢自然的過程。如圖2所示,點擊日歷APP圖標之后,默認打開的是使用率最高的月視圖,并且今日被用色彩反向的方式高亮顯示出來,這一點各種智能手機都可以做到。IOS7的獨特之處在于把人們對時間流的理解融合進日歷中,使日視圖、月視圖、年視圖連貫了起來,而不是分割開的部分。例如在月視圖中,當你用手指輕輕上下滑動,會發現每個月像流水一樣一個接一個地顯示出來;當你點擊左上角的年份時,月歷圖馬上縮小、再縮小變成年視圖中的一個部分;當你在月視圖中點擊某一個日期時,這個日期馬上放大、再放大變成當天的日視圖和提醒事項。這些過渡動畫和界面的銜接方式非常貼合人們固有的時間概念,因此蘋果做到了讓人一看就明白、一試就會用,體現出了對用戶體驗的尊重。
圖2
3 滑塊開關之比較
關于UI界面中的按鈕或開關滑塊如何設計,是表示當前狀態好還是表示點擊后將會到達的狀態好,這是UI設計者們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如果有足夠空間,把滑塊或開關兩頭的狀態都用文字表示出來,這當然是一種不易引起混淆的方法。但這種方法也不是每一次都適用,比如說空間不夠大的情況下。
如圖3中所示,是IOS7.1和安卓4.2手機的設置界面,其中都有一個經典的開關滑塊。初看之下似乎大同小異,但在具體使用中用戶的反應時間還是會有所差別。蘋果的滑塊關閉時呈現灰色調,給人明顯的關閉感。打開時背景變成鮮明的彩色,高對比度讓用戶一下就明白按鈕已經打開。完全的圖形和色彩的表達方式,不管什么國家的用戶都不會產生歧義。安卓的滑塊雖然打開的按鈕也添加了鮮艷的色彩。但是打開和關閉狀態的對比不夠強烈,并且在按鈕上添加了表示開關的符號,本意應該是為了增強按鈕的表意效果,但實際使用時由于用戶并不一定清楚這個符號的含義反而會增加思考和判斷的時間。所以這兩個按鈕滑塊的比較結果是:蘋果的按鈕滑塊更加簡潔易懂。
圖3
上文從智能手機主界面、日歷APP使用體驗、設置界面中的滑塊開關幾個方面比較了蘋果IOS7.1和安卓4.2的UI設計。當然,安卓手機由于品牌眾多,不同品牌不同價位的手機之間在UI界面設計上也存在些微差別,良莠不齊。總體來說,在今天這個移動互聯新時代,智能手機的功能變得越來越豐富。智能手機UI設計的總趨勢是越來越重視用戶體驗,所謂的:“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圖形當道、簡約取勝”。
參考文獻
[1]苗延榮,祁小雨.物聯網時代的智慧型手機設計探析[J].包裝工程.
[2]黃凌玉,肖狄虎.手機造型設計的意象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
作者簡介
尤勝(1975-),女,福建南安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腦藝術設計。endprint
摘 要 高性能的智能手機帶來了手機UI設計的巨變。文章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比較蘋果IOS7.1和安卓4.2手機的UI設計,分析了智能手機UI設計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智能手機;UI界面設計;蘋果IOS;安卓
中圖分類號:TP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8-0033-02
高性能的智能手機是這幾年來的消費熱點,2013年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已經突破10億臺。智能手機的高性能使手機UI設計也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那么對于智能手機來說,怎樣才是更優秀的UI設計,具有眾多功能的手機如何讓用戶更快速地學會使用,怎樣的設計方式和審美法則會令智能手機用戶更易接受呢?這是UI設計師需要研究的新課題。
目前智能手機主要操作系統為蘋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統,其他操作系統智能機加在一起的市場占比也未超過個位數。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對象選擇的是安卓智能機和蘋果智能機。安卓系統的智能機雖然品牌眾多,但UI界面大同小異。下文將以蘋果IOS7.1的手機界面和安卓4.2的手機界面進行對比分析,試圖找尋智能手機UI設計之規律所在。
1 智能手機主界面之比較
智能手機就像一個能通話的小型掌上電腦,除了手機自帶的基本功能之外,用戶還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和安裝多種第三方應用程序(APP)。而這些應用程序的入口都以界面小圖標的形式排列在智能手機的主界面中。手機的屏幕較小,在一屏中最多放置4行5列的APP圖標,一般用戶都有2到5個可滑動的APP主界面。
圖1
如圖1所示,左邊為蘋果IOS7.1操作系統主界面,右邊為安卓4.2操作系統主界面。盡管蘋果手機屏幕尺寸略小,但主界面上排列的APP圖標數目與安卓手機相同,且沒有擁擠之感,只是顯得圖標緊湊界面豐滿。從單個圖標上來看,蘋果的單個圖標尺寸甚至比安卓的單個圖標還要大,并以其獨特的大圓角來體現。當我們用食指在屏幕上點擊選擇時,這種圓潤的外形和較大面積的可點擊區域就會令人感到更加方便和舒適。當然,由于蘋果的界面小圖標大,其圖標下方的文字就被縮小了許多。但是在如今這個讀圖時代,只要圖標設計的合理易懂,名稱完全可以作為輔助工具,小一些并不影響使用。反而是安卓手機界面中圖標與文字重要性區分不夠明顯,整個界面重點不夠突出,略顯松散。
其次從功能的歸納和整理上來看,蘋果也要顯得更勝一籌。就拿手機的基本功能撥號來說。在蘋果UI主界面中,可以看到撥號作為一個基本常用功能默認被放在主界面下方的快捷欄里。點擊該圖標可以看到內部整合了相關功能:個人收藏、最近通話記錄、通訊錄和撥號鍵盤。再看安卓手機默認情況下在主界面中就有兩個“撥號盤”按鈕,一個在第一行中,另一個在下方的快捷欄里。同時已經整合在撥號盤內部的“通話記錄”、“快速撥號”和“通訊錄”這三個功能也分別在主界面上各占了一個圖標。原本可以整合為一個圖標的內容在同一個界面上出現了五次。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讓過量的信息以更合邏輯的方式整合、梳理、歸納、簡化,應該比把內容重復堆疊、統統擺在桌面上來得令人舒服和易于接受吧。而安卓手機卻反其道而行之,除了應用程序還從內容中拆分出了“小部件”和“美圖秀秀”,大大增加了用戶學習如何使用的時間,而實際上“小部件”和“美圖秀秀”中的許多功能都是應用程序中的重復,使用率并不高。
再者,從選擇圖標按鈕之后的動畫過渡效果來看,蘋果手機的用戶體驗要優越得多。在蘋果手機上點擊一個APP按鈕之后,立即會有一個按鈕放大變化成具體應用程序的過渡動畫。經過動畫銜接,打開應用程序這個過程就顯得非常直觀和易于理解。而安卓手機在點擊某個APP圖標之后,沒有任何動畫效果直接顯示新的程序界面,與蘋果相比就要顯得生硬很多。
2 日歷APP的使用體驗之比較
日歷是每款智能手機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之一。日歷的顯示基本包括了月視圖、年視圖、日視圖這三種顯示方式。其中月視圖是人們最常用的視圖,而日視圖可以和提醒事項組合在一起。IOS7在日歷APP的用戶體驗上比前一版本改良了不少,整體形成了一個流暢自然的過程。如圖2所示,點擊日歷APP圖標之后,默認打開的是使用率最高的月視圖,并且今日被用色彩反向的方式高亮顯示出來,這一點各種智能手機都可以做到。IOS7的獨特之處在于把人們對時間流的理解融合進日歷中,使日視圖、月視圖、年視圖連貫了起來,而不是分割開的部分。例如在月視圖中,當你用手指輕輕上下滑動,會發現每個月像流水一樣一個接一個地顯示出來;當你點擊左上角的年份時,月歷圖馬上縮小、再縮小變成年視圖中的一個部分;當你在月視圖中點擊某一個日期時,這個日期馬上放大、再放大變成當天的日視圖和提醒事項。這些過渡動畫和界面的銜接方式非常貼合人們固有的時間概念,因此蘋果做到了讓人一看就明白、一試就會用,體現出了對用戶體驗的尊重。
圖2
3 滑塊開關之比較
關于UI界面中的按鈕或開關滑塊如何設計,是表示當前狀態好還是表示點擊后將會到達的狀態好,這是UI設計者們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如果有足夠空間,把滑塊或開關兩頭的狀態都用文字表示出來,這當然是一種不易引起混淆的方法。但這種方法也不是每一次都適用,比如說空間不夠大的情況下。
如圖3中所示,是IOS7.1和安卓4.2手機的設置界面,其中都有一個經典的開關滑塊。初看之下似乎大同小異,但在具體使用中用戶的反應時間還是會有所差別。蘋果的滑塊關閉時呈現灰色調,給人明顯的關閉感。打開時背景變成鮮明的彩色,高對比度讓用戶一下就明白按鈕已經打開。完全的圖形和色彩的表達方式,不管什么國家的用戶都不會產生歧義。安卓的滑塊雖然打開的按鈕也添加了鮮艷的色彩。但是打開和關閉狀態的對比不夠強烈,并且在按鈕上添加了表示開關的符號,本意應該是為了增強按鈕的表意效果,但實際使用時由于用戶并不一定清楚這個符號的含義反而會增加思考和判斷的時間。所以這兩個按鈕滑塊的比較結果是:蘋果的按鈕滑塊更加簡潔易懂。
圖3
上文從智能手機主界面、日歷APP使用體驗、設置界面中的滑塊開關幾個方面比較了蘋果IOS7.1和安卓4.2的UI設計。當然,安卓手機由于品牌眾多,不同品牌不同價位的手機之間在UI界面設計上也存在些微差別,良莠不齊。總體來說,在今天這個移動互聯新時代,智能手機的功能變得越來越豐富。智能手機UI設計的總趨勢是越來越重視用戶體驗,所謂的:“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圖形當道、簡約取勝”。
參考文獻
[1]苗延榮,祁小雨.物聯網時代的智慧型手機設計探析[J].包裝工程.
[2]黃凌玉,肖狄虎.手機造型設計的意象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
作者簡介
尤勝(1975-),女,福建南安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腦藝術設計。endprint
摘 要 高性能的智能手機帶來了手機UI設計的巨變。文章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比較蘋果IOS7.1和安卓4.2手機的UI設計,分析了智能手機UI設計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智能手機;UI界面設計;蘋果IOS;安卓
中圖分類號:TP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8-0033-02
高性能的智能手機是這幾年來的消費熱點,2013年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已經突破10億臺。智能手機的高性能使手機UI設計也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那么對于智能手機來說,怎樣才是更優秀的UI設計,具有眾多功能的手機如何讓用戶更快速地學會使用,怎樣的設計方式和審美法則會令智能手機用戶更易接受呢?這是UI設計師需要研究的新課題。
目前智能手機主要操作系統為蘋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統,其他操作系統智能機加在一起的市場占比也未超過個位數。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對象選擇的是安卓智能機和蘋果智能機。安卓系統的智能機雖然品牌眾多,但UI界面大同小異。下文將以蘋果IOS7.1的手機界面和安卓4.2的手機界面進行對比分析,試圖找尋智能手機UI設計之規律所在。
1 智能手機主界面之比較
智能手機就像一個能通話的小型掌上電腦,除了手機自帶的基本功能之外,用戶還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和安裝多種第三方應用程序(APP)。而這些應用程序的入口都以界面小圖標的形式排列在智能手機的主界面中。手機的屏幕較小,在一屏中最多放置4行5列的APP圖標,一般用戶都有2到5個可滑動的APP主界面。
圖1
如圖1所示,左邊為蘋果IOS7.1操作系統主界面,右邊為安卓4.2操作系統主界面。盡管蘋果手機屏幕尺寸略小,但主界面上排列的APP圖標數目與安卓手機相同,且沒有擁擠之感,只是顯得圖標緊湊界面豐滿。從單個圖標上來看,蘋果的單個圖標尺寸甚至比安卓的單個圖標還要大,并以其獨特的大圓角來體現。當我們用食指在屏幕上點擊選擇時,這種圓潤的外形和較大面積的可點擊區域就會令人感到更加方便和舒適。當然,由于蘋果的界面小圖標大,其圖標下方的文字就被縮小了許多。但是在如今這個讀圖時代,只要圖標設計的合理易懂,名稱完全可以作為輔助工具,小一些并不影響使用。反而是安卓手機界面中圖標與文字重要性區分不夠明顯,整個界面重點不夠突出,略顯松散。
其次從功能的歸納和整理上來看,蘋果也要顯得更勝一籌。就拿手機的基本功能撥號來說。在蘋果UI主界面中,可以看到撥號作為一個基本常用功能默認被放在主界面下方的快捷欄里。點擊該圖標可以看到內部整合了相關功能:個人收藏、最近通話記錄、通訊錄和撥號鍵盤。再看安卓手機默認情況下在主界面中就有兩個“撥號盤”按鈕,一個在第一行中,另一個在下方的快捷欄里。同時已經整合在撥號盤內部的“通話記錄”、“快速撥號”和“通訊錄”這三個功能也分別在主界面上各占了一個圖標。原本可以整合為一個圖標的內容在同一個界面上出現了五次。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讓過量的信息以更合邏輯的方式整合、梳理、歸納、簡化,應該比把內容重復堆疊、統統擺在桌面上來得令人舒服和易于接受吧。而安卓手機卻反其道而行之,除了應用程序還從內容中拆分出了“小部件”和“美圖秀秀”,大大增加了用戶學習如何使用的時間,而實際上“小部件”和“美圖秀秀”中的許多功能都是應用程序中的重復,使用率并不高。
再者,從選擇圖標按鈕之后的動畫過渡效果來看,蘋果手機的用戶體驗要優越得多。在蘋果手機上點擊一個APP按鈕之后,立即會有一個按鈕放大變化成具體應用程序的過渡動畫。經過動畫銜接,打開應用程序這個過程就顯得非常直觀和易于理解。而安卓手機在點擊某個APP圖標之后,沒有任何動畫效果直接顯示新的程序界面,與蘋果相比就要顯得生硬很多。
2 日歷APP的使用體驗之比較
日歷是每款智能手機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之一。日歷的顯示基本包括了月視圖、年視圖、日視圖這三種顯示方式。其中月視圖是人們最常用的視圖,而日視圖可以和提醒事項組合在一起。IOS7在日歷APP的用戶體驗上比前一版本改良了不少,整體形成了一個流暢自然的過程。如圖2所示,點擊日歷APP圖標之后,默認打開的是使用率最高的月視圖,并且今日被用色彩反向的方式高亮顯示出來,這一點各種智能手機都可以做到。IOS7的獨特之處在于把人們對時間流的理解融合進日歷中,使日視圖、月視圖、年視圖連貫了起來,而不是分割開的部分。例如在月視圖中,當你用手指輕輕上下滑動,會發現每個月像流水一樣一個接一個地顯示出來;當你點擊左上角的年份時,月歷圖馬上縮小、再縮小變成年視圖中的一個部分;當你在月視圖中點擊某一個日期時,這個日期馬上放大、再放大變成當天的日視圖和提醒事項。這些過渡動畫和界面的銜接方式非常貼合人們固有的時間概念,因此蘋果做到了讓人一看就明白、一試就會用,體現出了對用戶體驗的尊重。
圖2
3 滑塊開關之比較
關于UI界面中的按鈕或開關滑塊如何設計,是表示當前狀態好還是表示點擊后將會到達的狀態好,這是UI設計者們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如果有足夠空間,把滑塊或開關兩頭的狀態都用文字表示出來,這當然是一種不易引起混淆的方法。但這種方法也不是每一次都適用,比如說空間不夠大的情況下。
如圖3中所示,是IOS7.1和安卓4.2手機的設置界面,其中都有一個經典的開關滑塊。初看之下似乎大同小異,但在具體使用中用戶的反應時間還是會有所差別。蘋果的滑塊關閉時呈現灰色調,給人明顯的關閉感。打開時背景變成鮮明的彩色,高對比度讓用戶一下就明白按鈕已經打開。完全的圖形和色彩的表達方式,不管什么國家的用戶都不會產生歧義。安卓的滑塊雖然打開的按鈕也添加了鮮艷的色彩。但是打開和關閉狀態的對比不夠強烈,并且在按鈕上添加了表示開關的符號,本意應該是為了增強按鈕的表意效果,但實際使用時由于用戶并不一定清楚這個符號的含義反而會增加思考和判斷的時間。所以這兩個按鈕滑塊的比較結果是:蘋果的按鈕滑塊更加簡潔易懂。
圖3
上文從智能手機主界面、日歷APP使用體驗、設置界面中的滑塊開關幾個方面比較了蘋果IOS7.1和安卓4.2的UI設計。當然,安卓手機由于品牌眾多,不同品牌不同價位的手機之間在UI界面設計上也存在些微差別,良莠不齊。總體來說,在今天這個移動互聯新時代,智能手機的功能變得越來越豐富。智能手機UI設計的總趨勢是越來越重視用戶體驗,所謂的:“用戶至上、體驗為王、圖形當道、簡約取勝”。
參考文獻
[1]苗延榮,祁小雨.物聯網時代的智慧型手機設計探析[J].包裝工程.
[2]黃凌玉,肖狄虎.手機造型設計的意象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
作者簡介
尤勝(1975-),女,福建南安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腦藝術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