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心 趙曰斌 丁建
摘 要 16煤層開采區段巷道現采用留窄小煤柱形式,煤柱損失大,另掘巷道往往造成采掘接續緊張。錦丘煤礦對16煤層16111工作面皮帶運輸巷沿空留巷實驗工作,創造出了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 無煤柱開采;沿空留巷;礦壓觀測;錨網支護
中圖分類號:TD3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8-0041-01
1 地質概況
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系。16111采煤工作面地面相對位置位于工業廣場東,地表標高為+39.72 m~+40.40 m,平均標高為+40.05 m。
2)煤層頂底板情況。煤層頂板為十下灰巖,厚度為
3.20 m~6.7 m,平均4.60 m,上部為棕灰色,下部淺灰色,致密堅硬,裂隙較發育,局部有巖溶溶蝕現象。
直接底為砂質泥巖,該層厚0.65 m~6.6 m,平均3.2 m,深灰色,薄層狀,斷口較平坦,產植物化石,上部含黃鐵礦結核,夾粉砂指細條帶,顯水平層理。
3)地質構造。根據兩道順槽揭露該工作面構造簡單,揭露的斷層均向面內延伸。因該工作面在西陽溫背斜南翼,該工作面在回采時有可能揭露伴生構造,會給回采工作面帶來一定的影響。本采區位于西陽溫背斜南翼,背斜跨度較大,幅度較小,褶曲軸向為北東方向,傾角平緩,一般為0°~7°,受其影響,采區內伴有小的波狀構造。
4)水文地質。16煤層頂板為十下灰巖,為該工作面直接充水層。由于上覆12下煤層頂板有多層泥巖隔水層,隔水性較好,三灰、五灰對該工作面的生產無影響。影響工作面施工的主要含水層為上部的八、九灰巖含水。根據地質報告和實際生產揭露,八、九灰巖水為靜態水,富水性弱,一般表現為在裂隙發育處出現少量淋水,為弱含水層。九灰厚1.75 m~2.90 m,平均1.78 m,棕灰色,隱晶質結構,具縫合線構造,裂隙少,充填方解石。根據地質報告和巷道實際揭露,距16煤最小垂距平均為43 m。根據16111工作面兩道順槽實際揭露,局部有淋水,且跟隨迎頭,涌水量一般為0.3 m3/h~3 m3/h。預計該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為11 m3/h,正常涌水量為5 m3/h。
5)巷道布置及支護。16111工作面軌道運輸順槽與161-1采區軌道大巷相聯,在16煤層中布置,沿煤層頂板掘進。斷面形狀為矩形,巷道凈寬2.8 m,凈高2.3 m。巷道頂部布置2排錨桿,選用直徑16 mm,長度1800 mm的樹脂錨桿,間排距為1200 mm×1500 mm的支護形式控制頂板;幫部選用直徑16 mm,長度1200 mm羅紋樹脂錨桿,幫部錨桿間排距700×1500 mm,采用2000 m×5000 m塑料網片,托盤規格為長×寬×厚=
130 mm×130 mm×6 mm。
16111工作面膠帶運輸順槽與161-1采區皮帶運輸大巷相聯,在16煤層中布置,沿煤層頂板掘進。斷面形狀為矩形,凈寬2.8 m,凈高2.2 m。頂部布置2排錨桿,選用直徑16 mm,長度1800 mm的樹脂錨桿,間排距為1200 mm×1500 mm的支護形式控制頂板;幫部選用直徑16 mm,長度1200 mm螺紋樹脂錨桿,幫部錨桿間排距700 mm×1500 mm,采用2000×5000 m塑料網片,托盤規格為長×寬×厚=130 mm×130 mm×6 mm。
2 16111皮帶巷沿空留巷初步方案
2.1 初步方案
根據16111皮帶巷圍巖地質條件,初步確定留巷方案是巷旁人工放頂卸壓,巷內工字鋼梯形棚支護。
2.2 方案巷道支護方法
巷內工字鋼梯形棚+巷旁放頂:
根據頂板卸壓理論提出了采用巷旁強制放頂卸壓,巷內的基本支護型式為工字鋼梯形棚。人工強制放頂沿空留巷技術的理論依據是:采煤工作面頂板垮落后,由固支梁變成懸臂梁,減小頂板巖層的懸露長度,從而大大降低直接頂對巷道基本支護體的壓力。由于巷道沿空一側取消了傳統矸石帶的支撐,就需要施加新的支護措施加強支護,及時采用單體支柱加強支護,來有效控制巷道頂底板移近,保證生產安全。
施工措施與技術要求:
1)巷內架棚支護。此方案自工作面開切眼位置處開始實施,巷內主要采用工字鋼棚和木料進行支護,單體液壓支柱進行加強支護。工字鋼棚梁長度為2.4 m,棚腿高度為2.6 m,且底端必須加工底座。棚梁上接頂及腰幫的木料,其厚度不得小于0.1 m。
2)人工強制放頂具體工藝。采用人工強制放放頂,隨工作面推進,在巷道采空區邊緣打挑頂眼。根據所留巷道凈寬的要求,盡可能減少懸臂梁長度,打眼位置靠老塘側,距煤體0.1 m和0.2 m的位置打兩排挑頂眼,炮眼深2.5 m,炮眼間距0.8 m,炮眼角度分別為80°和70°。等回完料后,如果頂板不落,就進行裝藥放頂,每眼裝藥量為750 g。放炮前,必須檢查放炮地點10 m范圍內的支架情況,檢查緊固并進行二次注液后,方可放炮。強制放頂時保證工字鋼棚的凈高度不小于2 m。
3)動壓區加強支護。皮帶巷除保留原有20 m雙排超前支護外,滯后段(0 m~40 m)在棚梁下靠采空區側打兩棵單體液壓支柱,以對柱形式進行加強支護,另一側為單柱,柱距為
1.2 m,排距為0.8 m。加強支護的初撐力不小于90 kN,留巷加強支護與基本支護同步進行,加強支柱臨時不回撤,待16111工作面回采礦壓穩定后再開始回撤加強支柱。人工強制放頂沿空留巷的礦壓觀測是在16111皮帶順槽進行,觀測長度為50 m。
3 總結
3.1 沿空留巷存在的問題
經過課題組研究人員現場觀測發現16111工作面沿空留巷存在以下問題:沿空留巷段排水力度不夠,因切眼處地勢處于最低處使得底板出水大量流入沿空留巷段,加上底板為砂質泥巖遇水膨脹,造成底鼓嚴重,頂底板移近量大,同時對沿空留巷段工人扶棚帶來麻煩,巷道泡在水中工人根本無法扶棚。
3.2 沿空留巷施工方案優化及建議
為了保證16111工作面皮帶巷沿空留巷施工工作安全順利高效的進行,保證生產正常進行,同時減少后期的巷道修復工程,根據沿空留巷施工中現存在的以上幾個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方案優化及建議。
1)由于工作面后方采空區內弧形三角區懸頂面積過大,壓力過大,建議采用人工強制放頂方法。
2)應加大沿空留巷段的排水力度。
參考文獻
[1]礦井水文地質規程[M].
[2]采礦工程設計手冊[M].
[3]煤炭工業小型礦井設計規范[S].
[4]建筑物、水體、鐵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設與壓煤開采規
程[S].
[5]煤礦地質學[M].
[6]煤礦安全規程[S].2011.
作者簡介
陳一心,男,山東滕州人,助理工程師,現在山東省滕州市郭莊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錦丘煤礦工作。
趙曰斌,男,山東滕州人,助理工程師,現在山東省滕州市郭莊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錦丘煤礦運轉工區工作。
丁建,男,山東滕州人,助理工程師,現在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煤礦安全監察執法大隊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