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榮 王鳳芹
摘 要 生態建設是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是自然和人工的結合,達到高效和諧,實現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文章提出做好環境保護、建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分析北票市環境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意見。
關鍵詞 北票市生態建設重要性措施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8-0174-01
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物質條件,是人類智力、精神、藝術發展的重要源泉,是社會生產得以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生態建設,保護環境,消除污染,是建設適宜人類居住的美好家園的必要基礎,是進行經濟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環境問題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已經算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其重要性不能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被忽視。做好生態建設,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生活需求的迅速增加,必將導致對資源開發利用的加劇,造成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給環境帶來很大問題,對環境影響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我們足夠重視。
我市森林覆蓋率僅為18.5%,地表水流失每年達十八億立方米,耕地逐年減少,土壤貧瘠,加之工業“三廢”排放污染越來越嚴重。生態環境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生態嚴重失調也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徹底改變這種經濟制約,必須切實抓好生態建設。
朝陽市處于暖濕氣候向干旱氣候過度的易旱區。就全年來說屬于干旱氣候類型區,但降水分布不均,各月干濕情況相異極為懸殊,綜合各月及全年濕潤度指標,我們認為朝陽為半干旱半濕潤易旱氣候區,它概括了朝陽市的實際情況,正確的認識和掌握半干旱半濕潤氣候的特點,可用于指導我們做好生態環境的恢復和建設。
從光、溫、水等綜合氣候資源來看,光照充足、太陽輻射能豐富,雨熱同季是本區氣候優勢。但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土壤和植被涵蓄和緩沖能力弱,水土流失嚴重,帶來干旱影響,并經常有大風、冰雹、霜凍、高溫、低溫等自然災害,限制了光熱資源的充分利用。充分發揮氣候優勢,克服改善不利的氣候條件,是丘陵山地生態建設的重要任務。
影響我市干旱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大氣環流。朝陽市地處溫帶,每年唯有夏季副熱帶氣團北移,穩定在較北的緯度時,我市受東南或西南季風的影響,才可能帶來一個多雨過程。近幾年的研究表明本地區生態平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人類活動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并越演越烈。但目前自然因素也正在破壞生態的平衡,這可能是自然的反饋現象。使之生態系統的破壞或恢復的因素物理基礎及其動力機制變得極為復雜。各動力網絡結構,是在自然和社會交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其現今的動力網絡具有整體性,從人為活動造成水土流失加重到水資源、土壤資源和氣候資源的缺乏,導致干旱加重人為活動加劇這一生態系統惡性循環,其最終的反饋作用是加重朝陽地區的干旱程度。但必須指出,人為因素導致了自然因素的強化,這就為我們治理和改善朝陽地區的生態環境提供了理論依據。在保護本地區生態環境時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都不容忽視。
我市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對環境帶來的影響是不容樂觀的。人類活動造成北票市生態環境失調,環境條件極不穩定,限制了我市工農業迅速發展。生態環境危機能否改變,使之惡化的生態氣候出現逆轉,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利用生物和環境協調發展理論,創建“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生態平衡系統,為此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1)加強協調,實現經濟建設下的生態環境保護及建設。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搞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國家的富強,人們的幸福。創造和建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重要標志。我們不僅要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富裕發達、現代文明的社會,而且要給后代留下一個沒有污染、沒有公害、環境優美、生態平衡、以及多種多樣可供持續利用的自然資源。
我們應該認真總結幾年來環境保護的經驗教訓,尋找符合我市市情的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出路。首要要提高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充分認識到搞好環境保護、加強生態建設的必要性。另外,各部門之間要通力協作,避免顧此失彼,事倍功半的事情發生。
2)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逐步改善我市的環境狀況。實現生態建設首先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規劃。但目前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控制水土流失和自然生態的建設,往往不是一年兩年,而是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顯現出成效。特別是中、長期規劃,面對錯綜復雜的環境問題,就很難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解決。各個部門都應制定出既有利于發揮地區優勢,促進開發建設與經濟發展,又有利于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切實可行規劃,提出一定時期的目標措施及保障所需資金,并實行一定的責任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把環境規劃、目標、政策、措施建立在各項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相協調一直的基礎之上。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我市的環境污染并使環境有所改善,而且可以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科學進步,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
3)各部門協調建設,把生態建設融化在各個領域之中。我們面臨的生態建設任務是艱巨的、復雜的,它包含著復雜的經濟和社會問題,是多層次、多方位的有機聯系、有機影響的,是任何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學科都難以勝任的。因此,在工作中,應從宏觀的、整體的、系統的結合起來,在生態建設中統一行動,同時把所得到的信息、數據、意見都要經常地、有效地跨學科、專業、部門進行交流,成為全民的共同財產和需要。這樣有利于部門之間瞻前顧后,統籌安排,統一行動,有利于生態建設從深度、廣度上健康發展。
4)強化管理,充分發揮環保部門的職能作用。我國的環境保護體制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才逐步建立起來的,在貫徹黨和國家關于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防止環境的惡化,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方面顯示了他的生命力,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朝陽市環保事業在治理方式上有了很大進展,由過去的點源治理發展到綜合治理;在管理手段上,由過去單純的行政管理發展到行政、法制、經濟、技術綜合管理。但是按照我市目前的生態狀況、生態建設工作要求,我們的工作還是不夠的,依靠各條戰線的密切配合、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團結一致,努力風斗,一定能夠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實現我市環境狀況的根本好轉,朝陽的大好河山一定會建設得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呂一河,傅伯杰,陳利頂.生態建設的理論分析[J].生態學報,2009.
[2]肖篤寧,解伏菊,魏建兵.區域生態建設與景觀生態學的使命[J].應用生態學報,2004.
[3]楊筠.生態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