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O記者 高振華
最近幾年國內的SUV市場火爆程度依舊不減,這也使得很多自主品牌開始更深入的涉水,想爭取更多的機會。在去年9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上,長安攜長安CS75驚艷亮相,一時間讓人對長安設計師們的設計功底刮目相看。
近年來的自主品牌都大有進步,但是能像長安CS75這樣以設計作為賣點的可謂少之又少。CS75外觀設計絕對算得上是既有特色,又具美感。其設計能夠取得如此成功與長安汽車在研發設計領域投入的精力密不可分。
對于長安汽車最近幾年在設計領域的投入,《汽車觀察》記者專訪了長安汽車副總裁龔兵。他表示,因為最近幾年長安汽車一直都在“練內功”,在車輛幾大體系上都做了很多功課,在研發、設計領域投入重兵與重金,目的是讓產品技術與品質更上一個檔次;在管控體系完善建設上也做了很多調整與布局,主要從營銷體系建設、供應商體系建設、質量管控體系、生產制造體系著手,目的是讓每個環節都能適應快速發展的步伐。
龔兵還表示,尤其在設計上長安汽車這幾年投入重金,2006年,長安汽車在都靈正式注冊成立了設計中心,2009年,這座位于海外的設計中心已經搭建出完整的設計團隊架構,但是卻始終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落腳之地,租用的廠房被禁止懸掛長安的品牌Logo,而這種難以體現企業文化和穩定團隊的現狀,讓長安高層領導下定決心要建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海外設計基地。 在過去的那段一窮二白、相對艱苦的歲月中,這個團隊經過摸爬滾打,漸漸清晰了什么是汽車設計,而同時也摸索出自主品牌的設計之路該怎么走,而他們的成績也是驕人的。
長安CS35上市后的市場反饋很好,這促使了長安推出緊湊型SUV的設想,于是,這個內部車型代號為S301的緊湊型SUV項目加快了設計、研發工作的“腳步”。
長安工程研究院設計中心主任、歐洲設計中心總經理、CS75造型總負責人陳政對《汽車觀察》記者表示,S301項目開始之日,長安的高層領導便對這款寄予厚望的緊湊型SUV設計提出了明確要求,即外觀需要兼具運動感與強壯的肌肉感,同時還要滿足國人對于“大氣”的審美需求。S301項目對于長安而言是一場只能“勝利”,不能“失利”的戰爭。
從CS75早期的設計圖里我們可以看到,車輛的進氣格柵以及車頭燈租延續了致尚XT的設計風格,但是這個版本的造型很快被否定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不符合項目設立伊始提出的強壯肌肉感這一要求。很快設計團隊拿出了第二版以及第三版的設計圖,可以看到相比第一版設計,第二、三版的車輛造型中延續逸動以及致尚XT的設計元素有所削弱,強壯的肌肉感、力量感有所增強。不過左上角的車型大燈組部分造型過于復雜,量產時成本問題或許會成為障礙。右下角的造型肌肉感十分明顯,不過基本上看不到延續逸動或者致尚XT的設計元素,品牌辨識度不高。最終這兩個版本的設計方案都未通過評審。
據記者了解,前面的設計方案被“槍斃”后,設計團隊沒有像前幾次一樣很快提出修改方案,他們意識到設計方案需要的不是細節改動,而是整體設計思路的變更。于是,設計團隊又進行了一次頭腦風暴。設計師們搜腸刮肚的想著腦中有關力量感、肌肉感的特征。 經過幾個小時的頭腦風暴后,設計團隊將得到的靈感加以總結發現腰線、輪拱處的造型是被大家提及最多次的要點。著重突出這兩個部分成為了新一代設計方案的重中之重。
設計團隊再次考量設計后認為目前的S301項目大體設計思路沒有問題,細節上的處理才是導致評審組給出那樣定論的原因,進一步用線條突出肌肉感就可以滿足設計初衷。此外,還有一個意見得到了設計團隊的高度重視,那就是之前的設計方案中長安標識的存在感不強。長安品牌發展到今天,在自主品牌中已經存在很強的品牌影響力,設計師和油泥模型師一起開始嘗試把長安的拼音放在一個明顯的位置,這就是后來我們看到的前進氣格柵長安拼音標識。
在外觀設計的過程中,內飾造型設計也在同時進行。早期的內飾造型設計圖上空調出風口處夸張的、類似金屬材質的裝飾令人印象深刻,在隨后的設計版本更迭中這一特點逐步減弱。此外,早期造型中硬朗的線條也消失不見,這很可能是考慮到車輛發生碰撞時,駕乘人員與之接觸后存在受傷隱患而做出的修改。
在經過了多次的創作、評審、修改再評審后,S301項目的造型就此確定,在外觀上你可能發現它似乎部分借鑒了已被市場認可的攬勝極光。從長安的角度考慮,對于這樣一款戰略意義十分重要的車型,以一個此前從未給消費者展示的造型進入到SUV市場,這樣的“賭注”顯然太大。借鑒小部分成功車型的要素,同時融入自家設計,這樣既不會設計出很古怪的造型,同時又有很明顯長安風格的解決辦法,看起來是長安最好的選擇。
長安CS35上市后的市場反饋很好,這促使了長安推出緊湊型SUV的設想,于是,這個內部車型代號為S301的緊湊型SUV項目加快了設計、研發工作的“腳步”,而它就是CS75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