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田田 卞勇 喬凱 楊玫(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 中國兵器工業新技術推廣研究所)
公共服務是指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而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總稱。它是由以政府機關為主的公共部門生產的、供全社會所有公民共同消費、平等享受的社會產品。就其包含范圍而言,公共服務又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上的公共服務是指我們通常所說的基本公共服務,即建立在一定社會共識的基礎上,根據一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總體水平,為維持本國經濟社會穩定,保護個人生存權及發展權,而提供的公共服務。廣義上的公共服務,在包含上述內容的基礎上,還包括了一切政府進行的行政管理行為,這些行為主要有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等。而平臺則是指能夠獨立運行并自主存在,并為其上層系統提供支撐的環境。綜合上述兩個概念,本文認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一種具有開放性的,以專業化的技術服務為特色,以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共性技術為目標的,能夠為企業及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服務的支撐體系。它一般具有增進企業間信息溝通、提高企業融資能力、提供技術支持、開展人才培訓、提供管理咨詢、輔導幫助創業、營銷開拓市場和為企業提供政策法律服務等8種作用。
一般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具有三方面的特征:首先是服務對象的開放性,即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為整個產業服務的,并不專門為一家或幾家企業提供服務。因此,只要企業有服務需求,它就應該是平臺的服務對象,就能夠享有平臺建成后的好處。其次,服務內容的專業性,即平臺提供的服務應該是針對某個特定行業的,且其提供的服務在行業內應該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三是平臺的公益性,即為了促進技術發展、產業升級,平臺應該具有共享共用的機制與功能,而不能以營利為目的。這里的不以盈利為目的,并不意味著不收費,而是指僅收取維持平臺健康發展所需的必須費用。
目前,國內比較常見的軍工高技術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建設模式主要有4種:政府支撐模式、產業園模式、共享共建模式和企業自建模式。
在政府支撐模式中,政府處于核心地位,其不僅是資金的提供者,而且是平臺建設和運行的領導者。因此,運用該模式建設平臺時,政府應該事先做好平臺的規劃和定位,以保證平臺能夠長期健康的運行;同時,在平臺建成后,政府還應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使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平臺的主體積極參與到平臺的運行過程中,進而達到平臺促進產業發展的目的。對于這類平臺,由于其是政府出資建設的,因此平臺本身的投入水平相對較有保障,故而其本身的公益性也相對較好。同時,作為政府主導建設的平臺,其服務的對象是整個產業,平臺本身的這種半官方性也決定了這類平臺較其他模式的平臺更有可能獲得行業內較優秀的國內外公司的支持,即平臺能夠更充分地利用國內外資源。因此在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方面,這類平臺具有更大的資源優勢。
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CSIP)是政府支撐模式的典型代表。CSIP是由信息產業部主導建設的國有直屬大型綜合服務機構,提供了針對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的包括信息化完整解決方案測試與認證、技術支持、知識產權服務、人才培訓、投融資咨詢服務等在內的一系列服務項目,幾乎涵蓋了軟件和集成電路企業所需的所有服務。在軟件產業領域,CSIP推動建立的中國Linux產業戰略聯盟(CLIA)多個成員就聯合開發桌面Linux參考平臺及主流產品簽訂合作協議,成立聯合開發工作組;在集成電路領域,CSIP先后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以及聯想公司就開發針對龍芯CPU和Windows CE系統的板級支持包(BSP),以及為聯想提供網銳網絡計算機(NC)產品的系統整機測試服務等項目開展合作,取得良好效果;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CSIP致力于知識產權研究,并與國際知名知識產權機構聯合成立實驗室,提供一系列知識產權服務,為企業創新提供支撐和服務。
盡管政府支撐的平臺具有產權關系明晰、任務明確、資源優勢明顯等優點,但這類平臺也存在著其明顯的缺點,即由于資金來源較為單一,其對政府的依賴性過強,也因此其在管理體制機制方面存在不靈活的現象,而這很可能造成平臺運行效率不高,資源配置無效等問題。
產業園模式的主導者依然是政府,其同政府支撐模式不同的是,此處的政府不再是國家部委,而是地方政府。這類平臺主要是地方政府依托本地的產業園區建立的,目的是服務貼近園區的企業,減少企業獲取公共服務的成本。由于這類平臺是地方政府主導建設的,因此平臺具有很明顯的地域特性。同時,也因為平臺更接近企業,所以能夠更好地了解企業的需求,并有針對性地調整平臺服務內容。在應用產業園建設的眾多平臺中,蘇州軟件園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比較具有典型性。2003年5月,蘇州市政府開始建設蘇州軟件園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蘇州的軟件企業提供軟件、硬件以及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目前,該平臺向園區內的企業提供包括電話咨詢、技術培訓、軟件項目監理和測試等在內的數十種技術服務,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技術水平及企業項目的成功率。雖然產業園模式建設的平臺能夠同園內企業形成良好的互動,但由于其主導者是地方政府,因此可能存在財政投資比例低、產權模糊、平臺建設水平參差不齊以及服務對象較窄等問題。
共享共建模式是指通過地方合作,一方政府通過向已經相對成熟的平臺注資,獲得該平臺提供的服務,使其服務本地產業。這種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平臺的建設成本。由于平臺的建設成本較短,因此能夠快速形成服務能力,不僅如此,由于平臺獲得了進一步的注資,因此該模式也能夠較好地提高已有平臺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因此該建設模式是地方政府很好的選擇。
南京軟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應用共享共建模式建立起的典范平臺,該平臺是由南京市科學技術局主持建立的。平臺通過良好的網絡基礎設施,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利用資源共享的方式使用北京市政府投資1.4億元建設的“軟件工具庫”、“開放源碼庫”、“軟件構件庫”中豐富的資源,使南京市的軟件企業能夠享受到與北京企業相同的一流技術服務。通過共享,政府減少了平臺的建設成本,并獲得了高質量的技術服務。而平臺通過政府再注資,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實現了“雙贏”的局面。
該模式建設的平臺具有公益性、實用性強、共建各方聯系緊密、資源共享及優勢互補等優點。但并不是所有產業都適合該模式,只有行業資源能夠實現輕松共享的產業才適合發展這種模式的公共服務平臺。不僅如此,應用該模式建立起來的平臺較其他模式建立的平臺而言,需要較大的投入,且對運營成本及管理水平方面的要求也相對較高。
企業自建技術服務平臺是由行業內比較知名的一家或幾家企業自建或聯合建設的。對于這類平臺而言,因其建設主導方是企業,故其能夠更好地貼近市場。這就使得技術創新有了方向性和實用性,避免了對不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開發。同時,這也使得這類平臺較其他平臺有了更強的專業性和運行效率。但是,同樣是因為平臺是企業主導建設的,所以其運營的經費基本上是企業自籌的,故而平臺的規模及實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建設企業自身的規模和實力,而且這類平臺很有可能存在服務性和共享性不足的問題。

軍工高技術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模式
通過上述介紹我們不難發現,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組織形式。然而,在這方面,我國卻較發達國家落后很多。對于涉及國家安全、對技術有較高保密要求的軍工行業而言,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建設和發展更是滯后,這就直接造成了軍工行業中的資源浪費、重復投資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軍工高技術產業內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并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政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產業技術服務平臺的主要參與者,它們在產業技術創新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相互聯系,也相互影響。由于它們是單獨的主體,因此有各自的利益訴求,故而它們之間存在著矛盾,但是也存在著利益結合點,而這些利益的交集及優勢的互補正是發揮軍工高技術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作用的前提和基礎。作為政府,其主要職能就是支持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因此政府在產業公共技術平臺中應該扮演引導者和推動者的角色;企業是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直接受益者,是各種創新資源的擁有者,也是市場的直接參與者,因此其不僅是平臺重要的參與方,也是平臺運行效果的檢驗者;高校及科研院所是技術創新的主要發源地,因此是平臺運行不可缺少的參與者。
軍工高技術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按照其建設模式,主要能夠分為4類:政府支撐型、產業園型、共享共建型及企業自建型。
通過對我國典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分析和研究,我們能夠發現,在這4種建設模式中,產業園模式適合于行業較為單一的地方性產業園區,對于我國軍工高技術產業而言,由于其具有地域上的分散性以及行業的復雜性,因此并不適合這種建設方式;共享共建模式因其對技術共享性的要求較高,而軍工高技術產業中很多的技術恰恰并不具備這種特性,且軍工產業往往涉及國防,對技術的保密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軍工高技術服務平臺不適合運用這種模式進行建設;企業自建模式雖然有貼近市場、運行效率高等優勢,但由于其出資方是企業,因此其平臺的公益性是很難保障的,而這一點是建設軍工高技術產業服務平臺所不可取的;對于政府支撐模式而言,其具有規模大、實力強、技術水平及服務能力好、運行穩定、管理規范、任務明確、產權明晰等優點,這些優點是軍工高技術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所必須的。但由于這類平臺存在著資金來源單一,因此會有管理體制不靈活的問題。故而筆者認為,為了克服這種管理上的呆板,應該改政府支撐為政府引導,即政府在平臺過程中扮演主要出資人的角色,主要進行政策上的引導,刺激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積極的參與到平臺之中,而不是像政府支撐模式那樣,對平臺進行過分的干預和直接的管理。進一步,為了刺激企業的參與,筆者認為,應該引入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作為平臺的投資者,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緩解政府的投資壓力,從另一個方面,龍頭企業作為投資者參與到平臺的建設中,有利于刺激更多的企業進入平臺。同時,由于企業是市場的直接參與者,也是平臺效果的檢驗者,企業的加入不僅能夠讓平臺的管理者更好地聽到市場的聲音,而且能有效、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工作。
我國軍工高技術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宜采用政府引導,政府企業共同出資建設,高校科研院所參與研發的模式進行建設。在這個建設模式下,平臺的3個參與主體分別履行了各自的職能,根據其利益的訴求,承擔了相應的責任。政府作為平臺的主要出資者,不僅完成了其產業引導者的職能,而且有效地保證了平臺的公益性。企業作為平臺的直接受益者及市場的參與者,承擔了部分平臺建設的責任,而且它的參與使得平臺的管理者、決策者更好地聽到了市場的聲音,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科研投資的方向性錯誤。而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平臺重要的參與者和基礎性技術的主要提供者,主要承擔起了平臺上游研發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