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明 孔令杰 杜業峰
(1.黑龍江省肇源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肇源 166500)(2.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8)
生物漁肥是一種營養全面、配比均衡、應用方便、高效無殘留的水產專用肥,作為新一代漁用肥料,在我國水產養殖業應用已有10余年的歷史,在南方省份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生物漁肥應用效果優于有機肥和無機肥,不僅可以顯著提高水體餌料生物量(主要是浮游生物量),增加魚產量,還可有效改善水質,防治魚類病害。近些年,北方地區也開始應用生物漁肥,并已見成效。以下介紹北方地區池塘苗種培育、池塘成魚養殖和湖泊(水庫)增殖應用生物漁肥的方法。
目前,我國魚苗培育(也稱發塘)方式多采取糞肥肥水,魚苗下塘后潑灑豆漿的方法,但這種方式易惡化水質,魚苗發病率較高,影響成活率。用生物漁肥替代豆漿和糞肥培育魚苗,魚苗規格整齊、成活率高、體質好,成本低,同時還可大大降低生產勞動強度。
1、基肥
在北方地區,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中旬,池塘水溫穩定在16℃以上時魚苗下塘。魚苗最好在浮游生物高峰期下塘,有助于提高魚苗成活率。魚苗下塘適口餌料生物為輪蟲,枝角類。魚苗放養密度一般為20~30萬尾/畝。在魚苗放養前一周左右,施足基肥培養餌料生物,新池塘用量為4.0kg/畝,老池塘用量為3kg/畝。不同水溫條件下,施基肥后浮游動物達到高峰期所需時間及浮游生物種類見表1。根據水溫,可以確定浮游生物達到高峰期的時間。

表1 不同水溫條件下施基肥后浮游動物達到高峰期時間及種類
2、追肥
魚苗培育整個過程中,需追肥三次,可根據池塘水體中餌料生物量決定不潑或少潑豆漿,魚苗培育后期如有必要用黃豆輔助肥水,干黃豆用量為每天1~1.5kg/畝。經過15至18d培育,魚苗可達到2~2.5cm的出池規格。生物漁肥追肥時間及用量見表2

表2 生物漁肥追肥時間及用量
魚種培育分為兩個階段施生物漁肥。以哈爾濱地區池塘主養鯉魚種,畝產500kg為例,介紹生物漁肥的使用。如果畝產超過500kg,可適當加大施肥量。
1、第一階段
魚種培育的第一階段是指從規格2~2.5cm夏花魚種入池培育到長到5~6cm,開口攝食1.0mm餌料階段,約需12~15d。夏花入池前10d左右,施入生物漁肥,作為基肥培育餌料生物(大型枝角類),然后再施追肥2次,具體施肥時間及用量如下表3。用生物漁肥培育的魚種規格整齊,成活率高,體質好,病害少,上料臺吃食集中。

表3 第一階段生物漁肥施肥時間及用量
2、第二階段
魚種培育的第二階段是指魚種開始攝食顆粒飼料到秋季出池階段。該階段施肥主要目地為濾食性魚類提供餌料,為吃食性魚類提供部分餌料,同時輔助起到改良水質的作用。每10d左右施一次生物漁肥,每月施肥量見表4。表中數據僅供參考,其具體用量應根據池塘水質的肥廋適當增減。該階段肥料系數為0.3~0.4。

表4 第二階段生物漁肥施肥時間及用量
池塘成魚養殖施生物漁肥的主要目的為濾食性魚類提供餌料,為吃食性魚類提供少量餌料,同時輔助起到改良水質的作用。以哈爾濱地區池塘主養鯉成魚,畝產500kg為例,介紹生物漁肥的用量,詳見表5。表5施肥量僅供參考,具體用量應根據池塘水體的肥廋適當增減,該階段肥料系數為0.6~0.8。

表5 鯉成魚主養池生物漁肥施用量
湖泊、水庫施生物漁肥的主要目的與池塘成魚養殖相同。
1、施肥原則
(1)根據主養種類確施肥量:主養鰱、鳙魚,適當增加施肥量,透明度宜穩定在25~30cm;主養鯉魚,透明度宜在30cm左右;主養草魚,施肥量不宜過多,透明度宜在35cm左右。
(2)根據季節和天氣調整施肥量:5月中旬至6月初,水溫較低,吃食量較少,可適當減少施肥量;6月中旬至9月中旬,應適當加大施肥量,9月下旬后,天氣轉涼,水質變淡,可酌情減少施肥量或者不施。
2、施肥方法
第一次施肥作為基肥,適當加大用量,一般為3~4kg/畝·m。追肥每月施3~4次,每次用量為2~3kg/畝·m,九月中旬后,氣溫下降,施肥量減少至1~2kg/畝·m,具體施肥量要視水質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