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碳匯漁業實驗室,山東青島 266071;2.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大連 116001)
多棘海盤車(Asterias amurensis)(以下簡稱海星)屬于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海星綱(Asteroidea)、海盤車科(Asteriidae),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海、渤海海域[1]。海星是一種底棲的海洋無脊椎動物,掠食扇貝、牡蠣、鮑魚等海珍貝類,對沿海的貝類養殖危害巨大[2]。
海星具有發達的消化腺和生殖腺(統稱為海星黃),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3]。另外,科研人員相繼從海星中分離到皂苷、甾醇、生物堿、多糖等多種結構獨特的化學物質[4],這些化學物質表現出降血壓、抑菌、抗病毒等多種生理和藥理活性[5]。海星在食品、動物飼料、醫藥等領域均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潛力。然而,海星目前尚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有關海星黃蛋白水解方面的研究也較少。大分子蛋白經酶解后,更有利于后續的加工利用,為豐富海星高值化加工利用的基礎理論,本文以渤海產多棘海盤車為研究對象,研究了生物酶法在海星黃蛋白水解中的應用效果,并采用響應面法對酶解工藝進行了優化,以期為海星的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多棘海盤車由大連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中性蛋白酶(1.3×105U/g)、菠蘿蛋白酶(5.0×105U/g)、風味蛋白酶(1.5×104U/g)、復合蛋白酶(1.5×105U/g)購于青島諾馬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2.1 可溶性蛋白含量測定
取5.0 mL酶解液加入等體積的三氯乙酸(TCA)溶液(質量分數10%),靜置20 min后,12 000 r/min離心20 min。取上清液,采用雙縮脲比色法[6]測可溶性蛋白含量。
1.2.2 氨基酸態氮含量測定
參照GB/T 5009.39-2003《醬油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采用比色法測定[7]。
1.2.3 水解度測定
大分子蛋白通過酶的作用降解為小分子的可溶性多肽和氨基酸,使得溶解性增加,因此可以用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表征蛋白質水解的程度。總蛋白含量的測定采用微量凱氏定氮法[6]。
按照如下公式計算水解度:
式中:DH(degree of hydrolysis)為水解度;P2為酶解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g/g);P1為水解前海星黃勻漿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mg/g);N2為酶解液中氨基酸態氮含量,(mg/g);N1為水解前海星黃勻漿液中氨基酸態氮含量,(mg/g);N0為海星黃中蛋白質總含量,(mg/g);9.14為氨基酸態氮與氨基酸含量之間的換算系數(以20種氨基酸平均分子量128計)。
1.2.4 氣味組成分析
采用PEN3便攜式電子鼻(德國AIRSENSE公司)檢測酶解液氣味組成。取樣品1 mL,置于20 mL頂空瓶中,加蓋密封。25℃恒溫靜置20 min,用電子鼻采集數據,采用系統自帶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1.2.5 水解用酶的篩選
取海星黃,加適量純凈水后勻漿。勻漿液分別添加中性蛋白酶、菠蘿蛋白酶、風味蛋白酶和復合蛋白酶,在各自適宜條件下,進行水解試驗,測定酶解液水解度和氣味組成。
1.2.6 單因素試驗
確定試驗用酶的基礎上,進行底物質量濃度、酶用量、水解時間、pH、溫度等單因素試驗,考察各因素對水解度的影響。
1.2.7 響應面分析
應用Design Expert7.0軟件,以水解度為響應值,基于單因素試驗結果,選取底物質量濃度、酶用量和水解時間進行響應面試驗設計,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響應面試驗設計因素水平表Table 1 Design of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1.2.8 數據處理
試驗設3個平行,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偏差表示,采用軟件SPSS 17.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顯著性檢驗采用ANOVA,以P<0.01為極顯著,P<0.05為顯著,P>0.05為不顯著。
中性蛋白酶、菠蘿蛋白酶、風味蛋白酶和復合蛋白酶是水產動物蛋白水解的常用酶[8]。固定底物質量分數5%、酶用量2 000 U/g原料、水解時間90 min,4種蛋白酶在各自最適pH和溫度條件下,對海星黃進行水解,其水解度分別為38.00%、25.64%、8.24%和27.47%。中性蛋白酶對應的水解度相對較高。
4種蛋白酶對應的酶解液氣味如圖1所示。
圖1 酶解液氣味組成分析Fig.1 Flavor analysis of enzymatichydrolysate
中性蛋白酶和菠蘿蛋白酶對應的酶解液氣味組成與原液基本一致,10 個傳感器中,R(1)、R(3)、R(7)、R(9)的響應值略有增大。而風味蛋白酶和復合蛋白酶對應的酶解液氣味組成與原液相差較大,其中R(6)和R(8)傳感器的響應值明顯增大(P>0.05)。4種蛋白酶對應的酶解液氣味在感官上均可接受,都具有海星特有氣味且無明顯腥、臭等不良氣味。由于中性蛋白酶對應的水解度相對更高且價格便宜,因此作為后續試驗用酶。
以中性蛋白酶作為水解用酶,考察了底物質量分數(5%~20%)、酶用量(500 U/g~8 000 U/g)、pH(6.0~8.0)、溫度(35℃~55℃)、時間(30 min~180 min)等條件對水解度的影響,結果見圖2。單因素試驗結果表明:采用中性蛋白酶對海星黃進行酶解,適宜的底物質量濃度為10%左右、酶用量為2 000 U/g原料左右、pH6.5~7.5、溫度45℃、水解時間90 min左右。
圖 2 底物質量分數(a)、酶用量(b)、pH(c)、溫度(d)和水解時間(e)對水解度的影響Fig.2 Effectofsubstrateconcentration(a),dosageofenzyme(b),pH(c),temperature(d)andtime(e)onthedegreeofhydrolysis
2.3.1 響應面試驗結果與方差分析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根據中心組合設計原理,以水解度為響應值,選取底物質量分數、酶用量和水解時間進行響應面試驗,試驗設計和結果見表2。
表2 響應面試驗設計與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
采用Design-Expert 7軟件對表2數據進行分析,通過二次多元回歸擬合,得到水解度對底物質量分數(A)、酶用量(B)和水解時間(C)的回歸方程為:DH%=0.41+0.014A+0.043B+0.069C+4.186E-003AB+7.425E-003AC+2.709E-003BC-0.056A2-0.037B2-0.043C2
對模型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回歸模型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regression model
可以看出,模型的P值小于0.01,表明模型高度顯著,而失擬項不顯著(P>0.05),說明方程對試驗擬合較好。在所選取的因素水平范圍內,各因素對水解度的影響均極顯著,且影響大小依次為:C水解時間>B酶用量>A底物質量濃度。
2.3.2 響應曲面圖分析
模型中AB、AC、BC交互項的響應曲面圖見圖3,三維曲面圖越凸的位點表示響應值越大[9],可以看出AB、AC、BC 交互作用均顯著(P<0.01),這和表 3的結果一致。
圖3 因素A(底物質量分數)、B(酶用量)、C(時間)交互項的響應曲面圖Fig.3 Interaction diagram of factor A(substrate concentration),B(enzymedosage)and C(time)
2.3.3 驗證實驗
通過DesignExpert對回歸方程求解,得到海星黃最佳水解條件為:底物質量濃度11.0%、酶用量(以原料計)1 768 U/g、水解時間140min,水解度的理論值可達45.67%。在此條件下進行驗證實驗,3次試驗的均值為44.82%,與理論預測值的相對誤差僅為1.9%,說明該模型適宜對海星黃酶解工藝進行分析和預測。
海星黃是優質的蛋白來源,通過酶解將大分子蛋白質水解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一方面有助于作為食品利用時的消化吸收[10],另一方面獲得的多肽可能具有潛在的生物活性[11]。利用酶工程技術水解海洋動物蛋白一直是研究的熱點,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魚[12]、蝦[13]、貝類[14],有關海星黃酶解的研究鮮有報道。
水解度是指蛋白質的肽鍵被裂解的程度或百分比[15],可以表征大分子蛋白質被降解為小分子肽或氨基酸的程度。水解度的測定可以通過滴定釋放出的質子(如pH-state法[16])、檢測可溶性蛋白或游離氨基酸含量的變化實現[17]。蛋白酶解過程中,可溶性蛋白和游離氨基酸含量可能同時增加,在酶解的不同時期兩者產生的速率也有差別。本文為提高數據準確性,同時檢測酸可溶性蛋白和游離氨基酸含量變化,將兩者含量與不溶性蛋白的比作為水解度值。
響應面分析法在試驗設計和結果表述方面具有獨特優勢[18]。本實驗采用響應面法得到的海星黃水解工藝為:底物質量分數11.0%、酶用量(以原料計)1 768 U/g、水解時間140 min,此條件下水解度可達44%以上,所建立的二次回歸模型可較好的模擬海星黃的水解規律,對于相關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廖玉麟,由香莉.海盤車[J] .生物學通報,2002,37:25-27
[2] 劉佳,張秀梅.多棘海盤車對太平洋牡蠣、紫貽貝、菲律賓蛤仔攝食選擇性的研究[J]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2(7/8):98-105
[3] 郝林華,李八方.多棘海盤車營養成分的研究[J] .水產學報,1998,22(4):385-388
[4] 米麗,樸淑娟,程萍,等.多棘海盤車的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第二軍醫大學報,2009,30(12):1420-1424
[5] 劉鐵錚,郭愛潔,王桂春,等.海星化學成分的生物活性及應用研究進展[J] .廣東農業科學,2011,38(13):122-125
[6] 無錫輕工業學院,天津輕工業學院.食品分析[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6:75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5009.39-2003醬油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
[8] 王龍,葉克難.水產蛋白資源的酶解利用研究現狀與展望[J] .食品科學,2006,27(12):807-812
[9] GUO Xingfeng,TIAN Shaojun,SMALL D M.Generation of meatlike flavourings from enzymatic hydrolysates of proteins from Brassica sp[J] .Food Chemistry,2010,119(1):167-172
[10] 苑艷輝.水產品下腳料綜合利用研究之進展[J] .水產科技情報,2004,31(1):44-48
[11] 管華詩,韓玉謙,馮曉梅.海洋活性多肽的研究進展[J]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4(5):761-766
[12] JORGE M O,FERNANDES V,SMITH J,et al.Anovel antimicrobial function for a ribosomal peptide fromrainbow trout skin[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2,29(6):167-171
[13] CHEN JY,PAN CY,KUO CM.cDNA sequence encoding an 11.52 kDa antibacterial peptide of the shrimp Penaeus monodon[J] .Fish&Shellfish Immunology,2004,16(5):659-664
[14] 馮金曉,薛長湖,徐瑩,等.響應面法優化Protease M酶解牡蠣工藝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9,34(5):184-187
[15] Adler-Nissen J.Determination of the degree of hydrolysis of food proteinhydrolysates by 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J] .J Agr Food Chem,1979a,27:1256-1262
[16] Margot A,Flaschel E,Renken A.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enzymatic whey protein hydrolysis.Correlation of base consumption with soluble nitrogen content[J] .Process biochemistry,1994,29(4):257-262
[17] 徐英操,劉春紅.蛋白質水解度測定方法綜述[J] .食品研究與開發,2007,28(7):173-176
[18] 慕運動.響應面方法及其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J] .鄭州工程學院報,2001,22(3):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