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忠
(黑龍江省穆棱林業局,黑龍江 穆棱 157513)
前言:蒙古櫟是我國東北地區營造防風林、水源涵養與防火林的優良樹種,孤植、或者與其它樹木混交成林都很適宜。已經在園林造景等方面得到廣泛的還人工培植。所以重要的經濟樹種,對蒙古櫟的病害的研究對森林保護,木材質量等方面意義重大。
之前人們一直認為蒙古櫟的病害種類很多,可是通過近幾年的實地調查考證得到的結論是:僅對于大興安嶺地區林區部分的蒙古櫟出現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兩類:樹干部位的病害——心材白腐、樹根部位的病害——根朽病。
1、蒙古櫟心材白腐:蒙古櫟樹干部位出現心材白腐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蒙古櫟受到真菌的侵染,在大興安嶺蒙古櫟樹種中這種真菌在整個分布區內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病幾率,該病菌是危害蒙古櫟樹木最厲害的病菌之一,因為感染該病菌蒙古櫟不成材的幾率大大的增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社會集體的經濟收益,同時也使得森林的健康性減低。對于這種刻不容緩的情況條件下,使得專業人員分析出心材白腐的病理成為至關重要的前提,為預防、治愈心材白腐,增加蒙古櫟成材幾率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論基礎,同時可以更好的應用于人工培育蒙古櫟上,為提高蒙古櫟的成活率、降低蒙古櫟染病的幾率提供可能性。本文通過進行野外實地調查收集樣本進行實驗室分析后,對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發現蒙古櫟在感染該病菌后不僅是樹干內部反生腐爛現象,而且還會由腐爛點向周圍擴散,直至整個樹干都被腐蝕,嚴重者在樹的頂端、粗的樹枝也被侵染,導致整株蒙古櫟最后枯萎死亡。而且更嚴重的是只要有一棵蒙古櫟染病,該病菌就會通過該株蒙古櫟擴散到周圍的樹木上,最后導致樹干偏干現象。經研究調查表明,病菌侵入樹木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枝條斷口處、火燒傷處、死節、天牛蟲等通道或者其他任何原因引起樹木出現機械傷口等處進行病菌入侵。在病菌入侵樹木的初期樹干的木質部顏色會變呈淡淡的暗色,隨之在木質部變色的部位出現一些白色的小斑點,同時纖維數目增加,最后呈現出一種小窩的形狀,在侵染病菌后期蒙古櫟的木質部會呈現一種小孔狀海綿體的狀態,這種海綿體被稱為心材混合雜斑腐朽。通過研究的結果提出一系列的防治措施,由于蒙古櫟一旦感染到該真菌,蒙古櫟的髓心組織和輸導組織首先被腐蝕。由于對于該病患并沒有切實有效的防治手段,所以如果要抑制住該病菌的擴散,首要任務就是徹底清除已經感染病菌的樹木,定期燃燒枯枝爛葉,減少病菌滋生的條件,林業工作人員做好防護管理工作,嚴禁亂砍亂伐,盡量減少蒙古櫟機械傷口的出現,在育種時挑選具有抗病基因的樹種。
2、蒙古櫟根朽病:根朽病的病原體是密環菌類,這類真菌通常在腐爛的枝葉,腐敗的落葉和植物殘體上孢子形式存在。病菌孢子風煤傳播,附著在老年柞樹的枯根和腐爛的組織上時,能開始萌發并向根部延伸,開始在根皮組織內外生成黑色菌落,氣候條件適宜時,馬上繁殖生成榛環菌。蒙古櫟樹根朽病病原菌是質密環菌體寄生過程,近年來根朽病的擴散和爆發趨勢比較嚴峻。提高林地的環境衛生,及時清理腐敗的根須樹樁,在維護過程中幼林盡量保留根系,避免造成機械傷害。同時及時清除雜草嚴格控制菌體,控制傳染源。
3、蒙古櫟早烘病:該病多發生在東北地區,常見有整片柞林發病的情況。一般柞樹下部枝條的根基葉片先發病,快速向上發展。發病的初期,葉緣出現不均勻褐色斑紋,斑點逐漸擴大同時不均勻地向葉片中部蔓延,最后葉片全部變色成褐色同時干枯狀,但是不脫落,通常成片蒙古櫟林同時爆發。柞樹早烘病的發生機理目前尚不明確,相關研究表明此病的爆發與氣候,土壤成分等因素高度相關。該病高發于秋季,通常8月下旬多見。人工林中五年生左右的枝齡發病較重,二年生幼樹發病通常較少。營林過密、樹干低矮,樹勢較弱的林方發病較重。貧瘠的土壤發病較重,迎風的陰坡與陡坡容易見此病。
能給蒙古櫟造成病害的害蟲大約有100多種,但是我國蒙古櫟蟲害比較少見,能成災的重點害蟲是一種實害蟲—櫟實象,鞘翅目象甲科昆蟲。幼蟲危害能力較強,幼蟲孵化出殼后,可以蛀入果內甚至貫穿,當若蟲發育到兩齡前后,橡實已經成熟落地,幼蟲則繼續危害果內果實。
1、分布與為害:在我國橡實象蟲主要的分布區域為: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華中地區等。橡實象蟲危害蒙古櫟的主要形式是在幼蟲時期對蒙古櫟的橡實部分進行迫害,蒙古櫟被害的幾率隨著地區的不同一般在39%到79%之間不等。被害的橡實發芽的樹木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被害的橡實都不會再發芽。在長成成蟲后,對蒙古櫟的幼嫩的橡實和嫩芽也會有危害,而且危害的結果也很嚴重。對于幼蟲來說除了對橡實有危害以外,對栗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危害。
2、防治方法:橡實成熟后應該安排工作人員及時進行采集果實。采集果實時應事先將采集場所進行清理打掃,對于那些在采集前就先落地的橡實要先行進行收集并將其燒毀,以達到消滅蟲害、病菌的目的。這時再依據樹種的不同安排采集果實的時間,依據果實成熟的早晚,來制定采集時間的先后順序浸種殺蟲是最簡單,性價比最高的殺蟲手段,這樣的處理對于橡子發芽率無不良影響。具體操作方法參考,溫水浸種殺蟲,在橡實較少的情況下,使用溫水浸泡橡實,可以有效的殺滅其中的幼蟲。將剛采集回來的橡實放入60攝氏度的水中浸泡十分鐘,或用50攝氏度的水浸泡十五分鐘,完成后撈出晾干,殺蟲率可達九成以上。
結語:蒙古櫟是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的經濟樹種,其病害的防止對生態環境,水土保持,林場的經濟效益都有很重要的意義,病害防止需要以預防為主,同時堅強科學合理的用藥,保護天然林的同時,提高人造林的效益是病害防治的主要目的。
[1]譚俊,李秀華.大興安嶺蒙古棟的資源現狀及經營對策.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1995,02.
[2]張勁松,周新鋒.彭凱等。蒙古櫟橡實象蟲的發生與防治現代農業科技。201401.
[3]王立中,李華,韋昌雷.大興安嶺蒙古櫟主要病蟲鼠害及其防治技術.防護林 科技.2005,09
[4]夏潤璽,秦利.柞樹常見病害及防治(一) 中國蠶業2013,34.
[5]夏潤璽,秦利.柞樹常見病害及防治(二) 中國蠶業 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