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超

他是中國當代獨樹一幟的畫馬名家。國畫大師徐悲鴻曾親自對其指導畫作。那張千里云山圖頗受華國鋒的喜愛,并言表這才是真跡。七十多年的筆墨風云,他用自己獨具匠心的精湛技藝與揮毫潑墨萬里鴻圖的氣勢,譜寫出中國傳統文化“國畫”的一脈傳承。這便是中國當代花鳥書畫大師——師鴻。
見到師鴻老師是在他位于北京的家中。外邊的環境雖然讓人燥熱難耐,但一踏入廳堂,你立刻會被四周畫作之中的氛圍所感染,讓人倍感清爽、快意。而最讓你動心的便是那一幅幅精美的駿馬。真正的男人都喜歡駿馬,就像都喜歡豪車一般。正遐想之余,師老早以來到身旁。手握一杯清茶,于我講解起筆墨間隙中的獨特趣味。
師鴻老師原名于淼,號三水。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生于北京。師老早年從魯仙觀讀學堂開始了學藝之路,起初是被觀內畫壁上的圖畫所吸引,據他講,那時因洪水全家借住在親戚家中,這個親戚在當地是一個名門大戶。主家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厚,喜歡收藏各種前朝名畫,其中就包括幾張清代西洋宮廷畫師郎世寧手跡。小時候,當別的孩童課閑之余玩耍時,師鴻卻一個人趴在桌上臨摹這些畫作。
師老很有趣味的對我講,他的起點很高。開啟繪畫啟蒙之窗的老師便是這些真跡背后古代名家。而奠定他走繪畫事業之路的當屬國畫大師徐悲鴻。
邂逅徐悲鴻
1950年,因為沒有考上理想中的北京師大附中,師鴻便到了位于琉璃廠附近的惜陰中學讀書。由于這所學校離當時著名的榮寶齋僅400米的距離,咫尺之遙方便了他日后經常光顧這里“借學”名家畫作。當時,因為癡迷于徐悲鴻畫面中那借奔馬傳達出的奮發向上、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師鴻決定開始認真學習畫馬。他利用全部的空閑時間臨摹徐悲鴻的畫作,又因聽說徐悲鴻有時會到店里來買畫。他便經常在店里一邊觀摩,一邊臨摹,一邊等待大師的出現。終于黃天不負有心人,一日午后,正在店里練習的師鴻被人告知徐悲鴻正在對過的觀復齋買畫,他高興的跑過去要求拜見自己心中的偶像??杀蝗藬r在了門口。最后還是聽到動靜的徐悲鴻示意讓他進了門,問之來意。師鴻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便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讓大師點評。由于,當時的心情比較激動,便脫口而出,“老師請您看看我的畫”。剛說完,便引得周圍的人笑聲一片。這次的笑話讓徐悲鴻喜歡上了這個突然冒出的學生。此后,徐悲鴻多次指導他繪畫,并告訴師鴻畫畫不能只是臨摹作品,還要有專業的繪畫知識和勤奮不輟的精神。勸導他要想把馬畫好,就要深入觀察馬的生活,掌握馬的結構,要‘以真馬為師。
最后師鴻動情的說:“是徐悲鴻帶我走入畫馬的藝術殿堂,我知道在這條藝術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會有大漠荒原,會有荊棘風險,但我相信在徐悲鴻精神的感召下,我會一如既往的走到最后,1950年我將永生難忘。”
秉承恩師教導 執著前行
中學畢業后,師鴻考入了北京師范學校,受業于孫信、李智超等畫界名家。他系統的學習了素描、色彩等中西畫技法。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畢業之后他又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進修4年,先后跟隨王雪濤、蒲松窗等國畫界大師學習中國畫。繪畫理論上的通達,讓他畫起畫來得心應手,山水、花鳥、工筆、寫意,但他更喜歡畫馬。師鴻講到:“這個時期對馬的熱愛己經深入滲透到我的精神世界中去了?!比欢@期間正好趕上中國最為艱苦的時期。由于物質匱乏,一段時間沒有宣紙,他便找來不用的報紙堅持每天練習。師鴻講到,人生低谷和最無助的時候,他同樣沒有放棄過這份事業。并經常用郭沫若的一副對聯‘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飛不斷鼓勵自己。
在長期的摸索中,他將西洋畫的畫法和傳統的筆法相融合,用西畫中的透視關系讓自己筆下的馬顯得更加真實,用傳統的筆法勾勒落墨。創作中他始終以徐悲鴻‘以真馬為師的教誨為畫馬的準則,他一年中多次到內蒙草原和北京的南郊農場等地寫生。為了畫好馬,他還學了解剖,對馬的骨骼、肌肉、組織了如指掌。
師鴻借馬抒懷寓意,以馬寫心、以馬定志,賦馬以人格,寄托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正是因為這份對繪畫的癡迷和對馬文化的熱愛,讓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成為走向表達心靈的藝術珍品。
隨著畫作水平的不斷提升,師鴻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這自然也吸引到圈內的眾多名家投來贊許的目光。大師歐陽中石就曾以“聲高名自遠,不是借東風”來評價師鴻。仙師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女士在看到他的作品后也感嘆道:“師鴻以奔放之筆畫馬,狀態正佳?!庇纱丝隙似湓跇I界的地位。師老到后來不光畫馬出了名,他還以畫雞、畫鷹而見長。習得眾家之長于一身,引得聲名遠播。
一張老照片 一段溫情事
在師鴻老師家客廳的墻上掛著一張有些泛黃的老照片,那是他與華國鋒的合影??吹竭@樣師鴻很動情,他講到,這是2009年在華老的家里。那天,他正好在外參加一場筆會,席間突然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說是要帶他去見一位很重要人。讓他現場去作畫。隨后,他和朋友約在西單會合,一同來到南長街一個院內,過了三道崗哨,才來到屋前。一進門,映入眼前的人物居然是華國鋒。華國鋒愛好書法,從師鴻的畫作中有一張鷹,華國鋒看過后很是喜歡,稱贊其畫的很生動。并說,“掛歷上都是假的,現在看到的才是真跡?!庇捎谶@幅畫當時已定名為《千里云山圖》,華國鋒覺得叫高瞻遠矚更好,為了圓華老的心愿,師鴻便想日后要為華老在畫一幅《高瞻遠矚》。沒想到,再一次的創作便是在華老的追悼會上。說道這,師老的眼眶含著淚水。
今年正值中國的甲午馬年。在中國,馬的形象一直備受人們的熱愛,這源自于它的雄渾、高昂和豪邁。這也使得師鴻自始熱衷于把馬立型于自己筆下。這種力量和赤誠結合在一起的精神,激勵著他走上更為輝煌的旅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