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靖雅 阿杜
宏華數碼·2014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完美的落下帷幕,席間最為感慨地便是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已經畢業多年,現回想,學生時代對于未來的幻想,也在不期而遇中相遇。未來真的離我們不遙遠,咫尺之間!除此之外,更加感嘆學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天馬行空、出人意料,就像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所表述的,“他們從不會停止啟程的腳步,他們亦不會對無謂博人眼球妥協。初生的夢想不甘于年輕與無懼,自詡才華橫溢的狂妄,唯有劈開這限制的條條框框,鋪出夢寐的無盡伸展臺。無數次嘗試帶來無限種可能,散發著無限的能量。他們身處這無限,他們是無限之一的可能性,他們就是無限。”在此,我們也期待10年后成熟的他們回看這封時光信箋時,不忘設計初心,無悔青春歲月。
同時在這精彩紛呈的6天中,宏華數碼·2014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也收獲了業界翹楚的諸多肯定與認可。如中國金頂獎設計師李小燕所說:“相比上屆,成熟了許多。從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我們的時尚教育水平在不斷進步。無論院校畢業設計發布會表現出什么樣的特色,把藝術與實用進行結合是值得肯定的?!敝袊言O計師施杰同樣表示道:“今年的大學生時裝周相比去年有較大的進步,很多學校的學生設計作品能夠將文化與藝術、大氣與剛柔相結合。雖然一些東西的表達還不夠成熟,但是他們的出發點和創意點具有啟發意義。”確實,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的舉行不僅為學子們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也為各具特色和不同優勢的時裝院校提供了一個相互了解、取長補短的機會。
當然,在這匯聚著海內外24所高等藝術院校,730余位應屆畢業生參與的發布會中,我們真實的感受到青春的張揚、創意的無限、正能量的聚集。宏華數碼·2014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未來由我引領!
中國美術學院
設計藝術學院
《無限》:在“多元互動,和而不同”的藝術思想下,年輕的我們從不曾停止對心中藏匿的火種的無限追尋。無限的可能性將被發掘,我們便是自由的代言。
東北電力大學
藝術學院
《華尚無極》:華夏文明是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現代服飾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藝術領域文化交融的結晶。無極多元、炫酷華彩彰顯著現代服飾文化的內涵精髓,演繹著當今的流行時尚。
中央美術學院
設計藝術學院
《自主品牌》:作為新銳設計力量的我們,從運動時尚,人體曲線,結構分解,傳統創新,人生哲學,生活理念等多個領域汲取靈感,展開設計,詮釋我們的時裝以及時裝藝術。
中央民族大學
美術學院
《袍·基因》:通過對面料、表現手法、廓型等不同視角解讀,尋求傳統袍文化與時尚的有機碰撞,將民族傳統“袍”元素進行全新演繹。
浙江理工大學
服裝學院
《時無尚界》:無時不尚,時無上界。
清華大學
美術學院
《大肆》:
由感及見,一思一索,肆手肆志;
自火而花,一行一紉,肆通肆芳;
前居后成,一潮一幕,肆筵肆獻。
江漢大學
設計學院
《衣·度——對話自然》:既是一場藝術與市場、自然與工業化的多維度對話,也是一場服裝設計者站在探索和實驗的角度下尋覓“時尚”風格的對話。
河北美術學院
服裝學院
《微設計》:摒棄大創意的浮夸,創造或妖嬈、或嫵媚、或端莊、或自然、或優雅的近生活時尚設計。
中華女子學院
藝術學院
《慢設計,慢時尚》:慢是一種沉淀;慢是一種反思;慢是一種責任。
而沉淀可以讓設計添一筆人類古老而多元的文化韻味;反思可以讓設計探索人類、自然與社會的共生或是從女性的視角觸摸女性、藝術和設計的脈動。
慢是設計對時尚的重新定義。
浙江科技學院
服裝學院
《I Watch——我思》:從我們好奇的雙眸望去,這將是一場奇幻的旅行。因為視,所以思。
廈門理工學院
設計藝術與服裝工程學院
《14·溢思》:靈感與精致相契,時尚與成衣相融,“道法術器”的智慧從構思到實現貫穿始終。
蘇州大學
藝術學院
《江南印象》:誘人的東吳饕餮大餐+敘事意境的清風蓮韻;詭異的生化科特+頑皮的幾何大爆炸。傳統與未來的和諧與沖突,滲透其中。
法國ESMOD
高級時裝藝術學院(北京)
《BEST OF》:魔幻的風,撩開塵封的大門,神秘的百寶箱,輕輕開啟,五彩斑斕的奇珍異寶傾箱而出,撲面而來……呈現中西融合的時尚藝術之美。
西安工程大學
藝術工程學院
《合》:半坡紋樣、陜北剪紙、民俗圖案、布堆繡、毛線繡、絲帶繡、兵馬俑、大雁塔……濃郁的傳統民俗喚起了我們對文化傳承新的認知,觸發設計思路新的體驗,呈現富有想象力的設計之美。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
藝術與工程學院
《未 WE UP》:未是不曾;未是沒有;未是未來;未是未及;未是……
未 WE UP是在未知狀態下的無盡探索;未 WE UP是在可持續框架下的無限擴展。
四川美術學院
《綠色&可持續》: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與主流方向,綠色設計是建設生態文明推進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與抓手。
湖北美術學院
《寬·度》:寬度并不是限制我們思維的界限,而是一種在自由生活中的“思想”;寬度并不是“距離”的代名詞,而是心靈維度中的“態度”。
江西服裝學院
北京聯合大學
《新·設匯》:在設計中體味新科技帶來的驚喜,在過程中體味新理念帶來的變化。
華南農業大學
藝術學院
《融》:現代服飾設計與傳統服飾文化相融合;東方服飾文化與西方服飾文化相貫通;嶺南服飾文化與時尚流行文化相交匯。
大連工業大學
服裝學院
《出色》:出格與玨色。
武漢紡織大學
服裝學院
《點·觸》:在多點觸摸的科技新時代,點擊中西歷史,感觸多元文化,借助視覺沖擊感強的色彩,透過細節中的點點滴滴,驗證我們的流行新主張,全新詮釋“自我”時尚態度。
廣州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
《共生》:在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藝術形式的滲透、融合與共存下,回歸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重新定義人與服裝的簡約和睦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