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娟
我跟隨父母來到葡萄牙的波塔萊格雷市生活,并順利進入當地的一所中學讀書。我的班主任是一位40多歲的女士,名叫卡羅琳。
在我見到卡羅琳老師的第一天,她就告訴我在葡萄牙一定要講誠信,否則會很麻煩,因為葡萄牙有一整套制度約束著人們,任何一個不講誠信的人都會受到懲罰。當著老師的面,我只能點點頭說知道了,但心里卻不以為然。我認為誠不誠信取決于人自我約束的程度,而不是什么制度能約束的,只要不犯法就可以了。
不久后的一天,卡羅琳老師通知我們,有三位學長要來班里做交流。多年前,他們都是卡羅琳的學生,如今都大學畢業好幾年了。我心想,這三位學長如今肯定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沒想到,事實卻正好相反。
上課鈴響后,三位比我們年齡大了不少的年輕人一齊走進了教室,他們的名字分別是阿爾瓦、亞伯和科林。隨著交流的深入,我才逐漸搞明白,原來這三位學長并不是來讓學生分享他們的成功的,而是因為失敗來現身說法的。雖然他們在三四年前都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但直到一個月前才找到工作。至于原因,居然是他們曾經撒過謊!
阿爾瓦撒謊是在8年前,那時候他還在讀高二。有一次,他打籃球沒有發揮好,一個關鍵球沒有投進去,導致球隊落敗。阿爾瓦很自責,很想把球技練好,甚至在上課的時候也想著這件事情。于是,他就對卡羅琳老師說自己身體不適,需要回家休息。卡羅琳老師批準了。但是,他并沒有回家休息,而是在學校的球場上打起了籃球。
亞伯撒謊是在上高三的時候。那堂課是考試,亞伯有很多題不會答,他就告訴卡羅琳老師說自己肚子痛要上廁所。卡羅琳老師同意了。可幾分鐘后,學校的一名清潔工發現他在廁所里翻書。
相比起來,科林的“罪行”要嚴重很多。讀高二時的一天,科林在上學的路上看見了他最喜歡的一支樂隊正在街頭做宣傳,結果他看得忘了時間,而卡羅琳老師正好在公共汽車上看見了他。科林到教室時已經開始上第三堂課了,他對卡羅琳老師撒謊說是他的自行車壞掉了,找了很長時間才找到修理自行車的地方,所以遲到了。
他們撒下的這些小謊話都被卡羅琳老師記錄在檔案里,而他們的檔案則會陪伴他們一生。
在葡萄牙,無論你的學歷高低、讀書的成績好壞,一旦開始應聘工作,所有的用人單位都會先打開你的個人檔案看一看。這類撒謊經歷會被用人單位看作一種“不可靠”的體現。正因如此,阿爾瓦、亞伯和科林大學畢業后好幾年都沒有找到工作,他們只能做一些小生意維持生活。直到上個月,他們才在一家電器公司謀到了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
“為什么這家公司會不計前嫌呢?”我用開玩笑的口吻提問。
“不,不,沒有一家公司會不計前嫌!”阿爾瓦搖搖頭說,“我們找工作碰了很多次壁以后,就一直在外面做義務社工和慈善志愿者。我們參加過野生動物的救護,參與過保護環境的宣傳,還參與過自然災害的募捐……次數多了以后,人們才覺得我們已經改過自新,所以才接受了我們,愿意給我們一個工作的機會。”
“分享”還在繼續,可我卻開起了小差:在國內,人們一般都認為“誠信”是一種通過自我約束而形成的道德品質。但葡萄牙人似乎并不相信自我約束,而是用一套制度時刻提醒著人們——你必須誠實,否則你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