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紹軍
和孩子分床睡讓不少父母傷透腦筋。其實,讓孩子獨自安睡是可以做到的,并且對孩子的成長有益處。
父母與孩子分床睡眠的好處
克服心理障礙 分床睡眠有助于孩子面對常見的恐懼心理(如怕黑、怕怪物等),讓孩子逐漸養成勇敢、不怕困難、不依賴他人等良好品質,并學會從父母之外的其他途徑獲得安全感。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分床睡眠,孩子和父母的私人空間都變得更大,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也更有保障。
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分床睡眠可使孩子逐漸明白自己已經“長大了”,并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對其他的行為規范也更易接受。
孩子不愿獨睡的心理因素
孤獨心理 孩子與父母同睡眠時,睡前可以說話、聽故事,早上睜開眼睛就可以看見父母的笑臉,覺得踏實、開心。孩子單獨睡眠時會感到一定程度的孤單。
依戀心理 孩子從小在母親懷抱里長大,一直與父母同床睡眠,容易產生依戀心理,自然不愿意分床睡眠。
恐懼心理 這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內心體驗,如害怕妖怪、噩夢等;夜里大人不在身邊時,這種體驗尤為強烈。
家長可對孩子進行個性化引導。對于有恐懼感的孩子,家長應允許孩子將恐懼流露出來;對于有依戀心理的孩子,家長可盡量讓童床挨著父母的床,讓孩子感到父母就在身邊;對于有孤獨感的孩子,入睡前家長應多陪伴孩子一會兒,講些故事讓孩子愉快入夢。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獨睡對策
嬰兒期 在孩子出生前就布置好嬰兒房,孩子一降生就培養其獨睡的習慣。4~6個月的嬰兒已經對周圍環境有所響應。這時,要讓孩子聽見父母的聲音,讓孩子知道父母就在附近。如果媽媽實在不放心,可以先把孩子的小床放在大人的臥室,觀察一段時間,感覺沒問題了,再讓孩子睡自己的房間。
低幼期 2~3歲的孩子自我意識一天天壯大,能初步照顧自己了,很多事喜歡自己來。這恰是培養孩子從行為到心理獨立的好時機。最好讓孩子在3歲之前與父母分床睡眠。如果孩子有單獨的房間,最好在墻上貼一些孩子的照片、動畫人物,可以把小床布置成軍艦、大汽車等有趣的形狀,還可以把孩子平時喜歡的玩具擺在床邊,告訴孩子小動物是他的保護神。孩子有安全感后能安靜入睡。
中幼期 3~5歲的孩子非常在意語言和感情上的交流,常常會在入睡前黏著父母,還會試圖“賴”在爸爸媽媽的大床上。與孩子分床的最初階段,父母在孩子睡前多陪他一會兒,講些好聽的故事或讀孩子喜歡的書,或放一段輕松、優美的音樂;之后,平靜地和孩子互道晚安,再和孩子一起向娃娃、玩具、寵物說晚安。這樣的儀式,將讓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在愉快的氛圍中產生想睡覺的感覺。
大幼期 5~6歲的孩子性格特征已初見端倪,自立和自理的本領都大大增加。順應孩子的個性,適時地加以鼓勵、引導,有時孩子甚至可以做得比大人還好。這時,父母完全可以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自己的小房間里獨睡。如果孩子不同意,父母可以帶孩子到已分床睡覺的親戚朋友家串門,參觀小主人的床,有意識地當著自己孩子的面詢問小主人跟誰睡,并作出驚喜的樣子說:“你真行!一個人睡一張床,像個大孩子了。”順便夸夸小床柔軟、漂亮。這時候,孩子會覺得“我也應該有自己的床”。父母則可趁熱鼓勵孩子單獨睡一張小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