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時雨 趙葵
她關心育齡婦女,關愛計生困難家庭,以無私的愛心溫暖著、感動著轄區育齡群眾的心,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受到群眾的擁戴。她就是新密市超化礦社區計生協秘書長李淑敏。
李淑敏從1986年參加工作起就在超化礦社區從事計生工作。二十多年時間里,她負責過宣傳、統計、流動人口管理、檔案信息管理等工作,每項工作她都做得有聲有色。2000 年,李淑敏任社區計生協秘書長,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十幾年。
超化礦社區是一個典型的企業型社區,男職工2579人,女職工580人。其中,獨生子女家庭438戶,計生雙女家庭32戶。
李淑敏身為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負責的工作有計生、民政優撫、居民醫療、養老等。李淑敏深知自己工作的責任和意義。在千頭萬緒、繁瑣復雜的工作面前,她心中始終考慮的是計生家庭的利益。尤其是對計生困難家庭的群眾,給予最大的關懷和幫助,使他們體會到黨和政府對計生家庭的關懷。李淑敏每個月大部分時間都在社區走訪,了解計生困難家庭的情況,傾聽他們的心聲、訴求。在她的工作日記本上,記滿了計生困難家庭的經濟情況、受教育程度、就業情況、急需解決的問題等,這部分群眾家里的各種信息她了如指掌。她通過每年對社區計生困難家庭進行認真的調查與核實,共為這些困難家庭發放低保金7萬余元,為社區獨生子女家庭發放保健費和醫藥費近20萬元。她還為困難家庭申報廉租房補貼,使他們每月都能領到600~1300元的補貼費用。幾年來,李淑敏積極協調,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6萬多元,累計幫扶獨生子女困難家庭109戶。
李淑敏常說:“社區計生工作就是要為廣大居民群眾提供服務和方便,民思我想、民困我幫、民需我辦、民求我應。我所做的不是為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能夠幫助困難家庭渡過難關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超化礦社區兩個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孫丹杰和馬曉悅,在2012年高考中分別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體育大學和安陽工學院。孫丹杰的父親幾年前因在礦井下發生事故,造成殘疾,母親沒有固定工作,家庭生活十分困難。馬曉悅的父親患有殘疾,母親是精神病人,一家人僅依靠其外公的退休工資生活,家里十分困難。孩子考上了大學,兩家人高興之余為幾千元的學費犯了愁,甚至有了放棄上大學的打算。李淑敏得知這一情況,多次跑到民政所、民政局等部門匯報協調,最后使這兩個小姑娘分別拿到了8000元和3000元的助學金,高高興興地邁進了大學的校門。
馮永亮家是社區的獨生子女家庭。因在老家修房時不慎摔成重度殘疾,他終日與輪椅為伴,喪失了勞動能力,妻子因此離他而去,家中留下了一個上小學的女兒,生活十分艱難。李淑敏得知情況后,幾次帶著慰問金、米、面、油等物品到馮永亮家看望。細心的李淑敏看到馮永亮的輪椅破舊不堪,立即向新密市民政、殘聯等部門匯報,為他更換了一輛新輪椅,并為他申請到了1000元殘疾人康復補助金。當她帶領社區計生協工作人員將這些物品送到馮永亮家中時,馮永亮的眼睛濕潤了……他緊緊握住李淑敏的手,一個勁兒地說:“謝謝黨和政府,謝謝你們這些計生好干部。”
通過李淑敏的努力協調,多方籌集資金,幾年來累計幫扶獨生子女殘疾家庭39戶。這些群眾只要一提起李淑敏,都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說:“她是我們的好大姐,是我們最親的人。”
從事計生工作二十多年來,李淑敏始終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李淑敏的家人多次問她:“你干計生工作幾十年,受了那么多苦和累,值嗎?你不覺得太平凡了嗎?”每一次她都毫不猶豫地說:“我熱愛這項工作,在我眼里,沒有苦的工作,只有嫌苦的人,平凡的工作仍然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李淑敏先后獲得新密市計生先進工作者、鄭煤集團計生先進工作者、鄭煤集團超化礦三八紅旗手、鄭煤集團超化礦優秀共產黨員、新密市礦區超化礦居委會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