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桂彬



1996年6月末,著名UFO數據分析專家布魯斯·馬卡比博士接到了美國廣播公司《夜線》節目制作人杰伊·拉莫尼卡的電話,問他是否有意幫忙分析一段錄像。這段錄像與奇怪的光線有關,是由一臺GEODS望遠鏡拍攝到的。杰伊說,《夜線》節目打算做一期有關UFO和探索外星智能生命的節目,希望馬卡比能夠測算出視頻中光線的角速度和角距。
1996年7月11日,馬卡比來到了位于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廣播公司錄影棚,擺在他桌上的是一把尺子、一個計算器和一沓紙。盡管馬卡比手頭的資料有限,但他還是決定盡可能做好分析。
馬卡比開始一遍遍地看錄像。他看到光線從左到右通過屏幕的時間約為3秒,方式是直線偏上(假設視角為5.5°)。這相當于角速度0.032弧度/秒。錄像中共有三道光線,等距排列,平行移動。中間的光線稍前,然后上下各有一道光線。馬卡比測量了圖像里光線的長度,發現它相當于0.005弧度,而上下兩道光線的角距約為0.01弧度。靠近中間明亮光線的地方還有兩道弱一點的光線。也就是說,望遠鏡的視界內總共有三道強光線和兩道弱光線。
在反復看了幾遍錄像后,馬卡比直覺認為,假如他所掌握的信息是正確的,即視角為5.5°,那么無論是用飛機還是流星都沒有辦法解釋這個現象。假如是前者,要造成錄像中的這種現象,飛機必須離望遠鏡很近,并且有一個很大的翼展,飛行速度必須很慢很慢。而假如光線來自流星的話,角速度又太慢,除非流星足夠遠。但如果流星距離太遠的話,望遠鏡的鏡頭將無法捕捉到它。
這些解釋能否成立,最終還要取決于望遠鏡的仰角,但馬卡比當時沒有這方面的準確數據。直到數周后,他才拿到這個數據。
奇怪的亮光
美國廣播公司電視臺的科學記者米歇爾·桂綸博士在錄影棚里采訪了馬卡比。在做了自我介紹后,馬卡比博士十分坦率地說:“這是我所做過的最糟糕的一次科研!”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馬卡比從來沒有在調查之前就對一件疑似UFO案件公開發表言論。他認為,雖然光線是被自動錄下來的,可以確定沒有目擊證人,但肯定有人能夠對分析這個現象提供一些技術方面的幫助。馬卡比讓米歇爾稍等片刻,以便他演算角大小和角速度。在記錄板下端,馬卡比寫道:“不確定實際距離,也不確定望遠鏡的高度,只能做些有根據的推測。”
馬卡比花了30多分鐘,試圖對光線做出鑒定。他和米歇爾再次一遍遍地反復觀看錄像。他們發現,有顆星星在通過上部和中部的明亮光線時消失不見了,這似乎說明光線與某種不透明的物體有關,比如飛機的機翼。但馬卡比認為不能就此下結論,因為這有可能是電子錄像設備的偽影。
米歇爾告訴馬卡比,他將此錄像交給以前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的羅伯特·內森博士看過。內森博士長期研究分析UFO,是這方面的專家。馬卡比與內森博士很熟悉,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他與內森博士一起研究過UFO照片和錄像。米歇爾說,內森博士只是看了看錄像,甚至沒有分析就一口斷定光線是流星。馬卡比不同意這個結論。他認為,要確定是不是流星,必須得知道望遠鏡所處位置的海拔高度。況且,一顆流星在進入視線之前爆炸成三片大小幾乎一樣的物體,并且能夠以相同速度平行移動,還沒有燃燒成灰燼,的確令人生疑。
在采訪中,米歇爾一直在“威逼”馬卡比做出明確的判斷。馬卡比明白,米歇爾是想讓他說光線就是UFO,或者是外星飛船。但馬卡比拒絕了,因為他認為需要更多的調查才能得出答案。最后,米歇爾問馬卡比對錄像有何看法。馬卡比回答說什么可能性都有,但都存在許多疑問。至少,根據現在掌握的資料,他不會做投機性的解答。
在離開電視臺后,馬卡比開始了真正的調查工作。他希望在節目公開播出之前找到答案,但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在經過更仔細的理論分析后,馬卡比找到了些頭緒。假如望遠鏡的仰角在10°之內,也許可以用流星來解釋錄像中的角速度,但它仍然無法解釋等距勻速飛行,也無法解釋為什么沒有發現流星殘余。而且,在仰角為10°以下時,飛機的假設根本無法成立,因為只有當一個非常大的飛機(翼展大于30米)以非常慢的速度(每小時160千米以下)在近距離內(離望遠鏡小于1600米)飛行時,才能出現錄像中的角度和角速度。因此,只能考慮UFO的可能性了。問題是,這個分析結果是建立在望遠鏡鏡頭貼近地平線的基礎上,而這種情況在望遠鏡的實際工作中是十分罕見的。所以,這一切的決定因素仍在于望遠鏡的海拔高度。然而,在這期的《夜線》節目于1996年7月16日播出之后的一個月后,馬卡比才了解到關鍵的數據。
布魯斯·馬卡比博士
馬卡比了解到的真實數據與之前杰伊所說的大相徑庭。從望遠鏡操作人員那里,馬卡比了解到,望遠鏡的實際視角幾乎是直角,將近85°!同時,望遠鏡的海拔高度大約為3000米。
在這種前提下,馬卡比用了不到5分鐘就得出結論:光線是某架具有一定翼展的飛機以每小時數百千米的速度在巡航高度飛越望遠鏡時造成的。實際上,任意的翼展W(單位是米)、速度S(單位是米/秒)和高度H(單位是米)的組合都可以套用如下公式:S/(H-3000)=0.032弧度/秒以及W/(H-3000)=0.01弧度。也就是說,既然望遠鏡的海拔在3000米,H就不可能小于3300米。同時,H也不會高于13500米,因為一般飛機的最高安全飛行高度在13500米。舉個例子:假設H為6000米,翼展W=0.01×(6000-3000)=30米,速度S =0.032×(6000-3000)=9 6米/ 秒, 即約345千米/時。因此,假設一架飛機的翼展為12米,速度為38米/秒,即137千米/時,飛行高度比望遠鏡的海拔高度高1200米,那么錄像的畫面是可以保持一致性的。當然,還有無數符合公式的W、S、H的組合。
然而,望遠鏡的操作員告訴馬卡比,在看到錄像后,他們也首先認為光線可能是飛機,但馬上又對此心生懷疑,因為很少有飛機飛過望遠鏡所在的位置。他們給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打了電話,詢問在那個時段是否有航班飛越拉力卡拉山,結果被告知沒有這方面的記錄。當然,即使沒有在聯邦航空管理局留下記錄,也可能會有飛機飛越此山。
還有一個問題與不明飛行物是飛機的假設存在矛盾:在一個瞬間,一顆星星似乎“穿越”了中間那道明亮的光和上部“翼”光之間的區域。杰伊曾向馬卡比指出這一點,認為這是排除光線源自飛機的可能性的有力證據。因為假如是飛機的話,星星的圖像肯定會被機翼遮擋。但當時馬卡比認為,這可能是電子設備產生的假象。后來,他從操作員那里了解到了望遠鏡的工作原理。該望遠鏡是由RCA ISIT微米溝道盤和圖像掃描設備組成,就像一個光導攝像管加上掃描變換器組成的VHS錄像一樣。視頻中由于設備信號堵塞了一瞬間,沒有錄到星光,導致星光有一瞬間“關閉”。
結論
在這個案例里,從觀察證據和一致性來說,物體是飛機的可能性很大。盡管馬卡比無法證明在那個時段有飛機經過,但也沒有證據證明沒有飛機經過。馬卡比認為,既然沒有確鑿證據反駁飛機的假設,也就沒有理由去考慮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數周之后,馬卡比打電話給杰伊,告訴他光線最可能是飛機發出的,但《夜線》節目組并沒有將他的研究結果告知觀眾。
馬卡比舉了一個相反的例子。在那個案件里,UFO做出了常規條件下物體無法做出的動作。錄像是1995年7月21日拍攝的,地點在佛羅里達的微風灣。錄像中顯示,一個外形奇特、寬約9米的褐色物體(幾乎是矩形)居然能夠在1/3秒的瞬間改變方向,在從左向右以約800千米/時的速度前進時,突然變向為從右向左以同速飛行。目前人類的任何飛行物都無法達到這個水平,做如此運動。因此,這個錄像里的不明物體就是真的UFO!
哈勃空間望遠鏡這么強大,為什么連一個UFO都沒拍到?
假如太空中真有UFO,哈勃捕捉到UFO的身影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有兩條:
1. 相對于太空來說,哈勃的視域非常狹窄,它只能拍攝自己慢慢對準了的東西。
2. 相對于哈勃的其他拍攝目標來說,UFO實在太小了,小得根本就拍不下來。哈勃拍攝太陽系外的行星都困難重重,哪還能拍攝到比行星小很多很多的U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