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玉梅
【內容摘要】在均衡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實驗,學生也得以不斷的自主學習,不斷的創新。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均衡教育 自主創新實驗 研究
提出均衡教育,是指教師要將課堂視作一個平臺,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均等的探索、思考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的潛力都能得到開發。這種教學思路能讓學生擁有學習自主性,并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創新。當下課堂教學中常常存在這樣的現象:部分學生學習時能得到很多機會,教師會給他們更多的引導;有些學生有很多回答問題的機會,教師會給他們更多反饋;有些學生能得到更多展現的機會,他們就像課堂教學中的主角。而其它學生卻得不到這么多的機會。這種教學方法是師資分配隱性的不平衡,使學生之間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差距。現以均衡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的實踐,說明學生創新實驗的過程。
一、在均衡教育背景下分層實驗的創新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達到自己的教學標準。這種統一式教學,利于教師輕松引導學優生或學中生學習,因為學優生基礎扎實、思維靈活、視野寬廣,學中生也不必耗費教師太多的教學精力。但學困生則會由于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又得不到教師及時的引導,與其它學生的差距將越來越遠。
在均衡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平臺,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現有的能力自主學習。這種思路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平等的引導,并有可能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潛力,產生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的實驗時,教師可以將化學實驗分層。教師引導學生做第一個實驗:從海帶中提取晶體碘。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困生了解實驗的目的,引導他們觀看化學現象的產生,了解物質提純中使用的過濾、蒸發、蒸餾、結晶等幾個基本方法,如果教師能通過這個實驗讓學困生對化學現象產生興趣,愿意思考化學現象的變化,學生就能通過自主的學習掌握大量的化學知識。而教師可以引導學優生思考他們想提純哪些物質,引導他們自己設計實驗過程,自己創新提純的方法。
教師將分層教學的方法融入到實驗教學中,能使學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積極思考,這是學生完成創新實驗的基礎。
二、在均衡教育背景下互動實驗的創新
傳統的教學中,雖然教師也會以分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可由于教師缺乏對合作教學的每個環節的有效掌握,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出現假合作的現象。學生雖然以小組形式學習,可是積極學習的依然是學優生或學中生,學困生會覺得自己在學習小組中沒有用處,只會拖后腿。
在均衡教育的背景下,教師不能再以實驗是否完成作為標準對學生進行評估,而要擬訂出多種評估標準,盡可能準確的評估出學生自身的價值。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證明蠟燭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的實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組合成學習小組,讓他們共同設計實驗的過程,共同實踐、記錄實驗過程,并且共同思考,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取長補短,學生的實驗結果如下:
【實驗步驟1】
實驗過程:將蠟燭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潔凈的燒杯。
實驗現象:燒杯內壁有小水珠生成。
實驗結論:證明蠟燭有氫元素。
【實驗步驟2】
實驗過程: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實驗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結論:證明蠟燭中有碳元素。
在這個實驗過程中,教師不重視實驗結果,轉為重視學生參與實驗的過程。這種以人為本的思路創新,讓學生在實驗中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比如有些學生思路敏捷,他們能準確找出實驗設計中不可行的內容,并提出修正意見;有些學生實踐能力很強,他們做實驗的過程非常仔細;有些學生邏輯能力很強,他們很擅長整理實驗資料并分析實驗內容;而有些學生非常擅長溝通氣氛,他們能讓合作氣氛更融洽。
教師將以人為本的思路融入到實驗教學中,能使學生能真正的各展所長,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得以展現自己并有所創新,這種學習態度的改變,讓他們共同完成以上的實驗設計。
三、在均衡教育背景下任務實驗的創新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卻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這使學生雖然學習了大量的知識,卻不知道這些知識能應用在哪些地方,當真正需要綜合應用化學知識時,學生常常感到無所適從。這是由于學生學習的知識是零散的、片斷的,他們沒有形成系統的化學知識。
在均衡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的能力,這就對學生學習的知識有系統化的要求。教師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突破以往的教學方式,要引導學生從實踐的角度重新整合自己的知識,任務教學法就是能讓學生從實踐的角度自主學習知識的方法。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物質的性質》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寫一份物質調查報告,要求學生整理出碳、硫、磷的物質性質,要求學生不僅要詳盡的說明他們的性質,還要設計化學實驗它的化學性質。
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時候,會感到對這些物質的化學性質的理解不夠充份,需要用信息技術完成知識的擴充;他們發現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夠,寫報告的時候,會發現自己不能用直觀的方法表達出想說的內容;他們發現自己的思維能力不夠寬廣,因此不能隨心所欲的設計出自己需要的化學實驗等。
將任務教學法與實驗結合在一起,學生能夠將實踐與知識相結合,這會讓他們的知識結構變得更合理,實踐能力變得更強,結合知識與實踐,學生將會有能力實現更多創新。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