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馨
【摘要】 本文對智慧城市的概念、特征及與數字城市的區別進行了概括分析,簡要介紹了國內幾個主要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進展,并對智慧城市的建設思路提出建議。
【關鍵詞】 智慧城市 建設思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管理、居民就業、產業發展、環境資源等方面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建設智慧城市,對于應對這些挑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是當今城市發展的創新模式和必然趨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舉措,是開辟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的新動力。
一、智慧城市背景介紹
1.1 智慧城市的概念及特征
智慧城市是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寬帶泛在互聯網絡和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為基礎,以知識社會的創新和智能融合應用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智慧城市的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顧名思義,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是“智慧”。圍繞這一核心,有研究提出智慧城市需要具備四大主要特征:
(1)全面透徹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類隨時隨地的感知設備和智能化系統,智能識別、立體感知城市環境、狀態、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變化,對城市運行的核心系統進行測量、監控和分析,能夠采集不同屬性、不同形式的信息,并能與業務流程智能化集成,繼而主動做出響應,促進城市各個關鍵系統和諧高效地運行。
(2)寬帶泛在互聯。智慧城市的全面感知是以多種信息網絡為基礎的,如固定電話網、互聯網、移動通信網、傳感網、工業以太網等。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城市中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全面互聯互通提供了基礎條件。寬帶泛在網絡作為智慧城市的“神經網絡”,極大的增強了智慧城市作為自適應系統的信息獲取、實時反饋、隨時隨地智能服務的能力。
(3)智能融合應用。智慧城市擁有體量巨大、結構復雜的信息體系,這是其決策和控制的基礎,而要真正實現“智慧”,城市還需要表現出對所擁有的海量信息進行智能處理的能力。基于云計算,通過智能融合技術的應用實現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與分析,大大提升決策支持的能力。智慧城市將處理后的各類信息通過網絡發送給信息的需求者,使個體間能通過智慧城市的系統進行信息交互,從而完成信息的增值應用,推動了“云”與“端”的結合,進一步彰顯了智慧城市的整體價值。
(4)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智慧城市的建設尤其注重以人為本、市民參與、社會協同的開放創新空間的塑造以及公共價值與獨特價值的創造。智慧城市的信息應用并不僅僅停留在政府對信息的統一掌控和分配上,而是搭建開放式的信息應用平臺,使個人、企業等個體能為系統貢獻信息。政府、企業和個人在智慧基礎設施之上進行科技和業務的創新應用,為城市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1.2 智慧城市與數字城市的區別
數字城市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大規模存儲技術為基礎,以寬帶網絡為紐帶,運用遙感、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遙測、仿真-虛擬等技術,對城市進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時空和多種類的三維描述,即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城市的過去、現狀和未來的全部內容在網絡上進行數字化虛擬實現。數字城市為人文、社會以及環境提供了數字資源,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
智慧城市是城市數字化、信息化沿革的產物。它除了具有數字城市的相關特征外,還包括人的智慧參與、以人為本、可持續創新等內涵,是數字城市向更深入、更廣泛、更智能的方向發展,可以看做是數字城市的高級發展階段。智慧城市與數字城市在初期建設上基本一致,在后續發展上則更強調通過政府、市場、社會各方力量的參與,協同實現城市公共價值塑造和獨特價值創造。
二、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進展
建設智慧城市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為規范和推動智慧城市的健康發展,住房城鄉建設部于2012年末啟動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各主要城市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情況:
(1)北京。北京的城市信息化建設已達到世界發達國家主要城市的中上等水平。“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圍繞城市智能運轉、企業智能運營、生活智能便捷、政府智能服務等方面,全面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工程。為進一步明確智慧城市建設重點領域的發展目標、行動計劃和關鍵舉措,2012年3月北京市發布《智慧北京行動綱要》,提出市民數字生活、企業網絡運營、政府整合服務等八項行動計劃,希望在2015年實現從“數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全面躍升。
(2)上海。按照2011年9月上海市政府公布的“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內,上海將基本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寬帶城市、無線城市,推動智能技術、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研發應用,加快三網融合。2012年上海浦東率先發布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為國內其他城市和地區提供了有益經驗。
(3)廣州。近年來,廣州市高度重視“智慧廣州”建設,提出了“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體的城市發展理念。已開通第一個由政府主導、牽手運營商的無線城市官方門戶網站,推動市民、企業及社會各界高效便捷的無線寬帶網絡服務。“智慧廣州戰略與實踐”榮獲2012年巴塞羅那世界智慧城市獎。
(4)深圳。深圳市在2010年2月首次提出“智慧深圳”理念。作為國家三網融合試點城市之一,深圳市著力完善智慧基礎設施、發展電子商務支撐體系、推進智能交通、培育智慧產業基地。依托于領先的信息化進程,深圳正從科技、人文、生態三個方面打造新時期的“智慧城市”。
(5)重慶。重慶在2009年12月啟動了物聯網工程建設,于2010年12月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重慶提出要以生態環境、衛生服務、醫療保健、社會保障等為重點建設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打造“健康重慶”。
(6)沈陽。沈陽是全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近年來致力于創新從老工業城市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轉型。為此,沈陽市政府與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設,創新運用綠色科技和智慧技術,以互聯網和物聯網的融合為基礎,努力實現打造“生態沈陽”的戰略目標。
三、智慧城市建設思路
智慧城市的建設在我國處于方興未艾的階段。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設并非一蹴而就,該領域仍存在缺乏統一規劃、缺乏相應技術標準和法律規范、受制于技術和資金瓶頸、缺乏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充分的人才支持等諸多問題。筆者認為,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可以遵循如下思路:
(1)明確自身定位、統一協調、分步實施。從當前智慧城市發展實際來看,各地對于智慧城市的認識并不一致,不同部門、不同地區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內容也有諸多不同。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應認清城市自身的發展現狀和所處的發展階段,找出與智慧城市概念的主要差距。這是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礎上審慎地確定智慧城市建設的長遠目標和分階段目標,從容易實現的、效果明顯的項目起步,選準有迫切需求的項目作為突破點。之后在已取得的經驗和效益的基礎上逐步擴張。智慧城市建設的涉及面非常廣泛。任何一個行政部門所主導的智慧城市建設都會面臨諸多問題。因此,必須建立一種跨部門的,能夠綜合協調各方需要,統籌解決項目建設、業務協同與資源共享等問題的建設機制,避免陷入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的困境。
(2)破除信息孤島、構建一體化的信息資源體系。信息是城市智慧化的基礎。現今的城市信息,由于行政管理的條塊分割,信息共享的程度較低,信息孤島大量存在。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只有實現了信息間的交互共享和整合提升,信息資源所帶來的效益才是最大化的。建議加快政府部門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的進程;制定和完善信息共享的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制度規范,明確統一的數據共享格式,明確共享信息資源的責任與義務;研究和探索建立公共信息資源管理制度,引導企業、公眾、社會組織等參與公共信息資源的開發與供給,促進公共信息資源市場的有序利用。以信息的集約采集、有序共享、安全保障為目標,構建一體化的城市信息資源體系,提高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
(3)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的政策法規建設。智慧城市以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無線寬帶網等網絡組合為基礎。建設“智慧城市”需要大力提升上述網絡的基礎設施能力。要加快城市光纖寬帶網的建設,新建住宅小區和樓宇按光纖到戶標準進行建設,已建住宅小區和樓宇加快光纖到戶改造;加快下一代互聯網和下一代廣播網的建設;完善移動通信網絡,提升無線寬帶數據業務承載能力;加快物聯網試點推廣,提高網絡業務承載和支撐能力;推進云計算產業發展,加快形成海量數據收集、利用和處理等能力。與此同時,要加緊制定與基礎設施建設配套的技術標準和規范,根據信息化發展的需求依法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為智慧城市建設創造的良好政策環境。
(4)政府主導、打造開放合作的發展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設,除了要有全面、整體的規劃,還要有良好的運作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政府、通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終端供應商、內容提供商等,僅憑產業環節中的某一方,是難以系統而健康地推進智慧城市發展的。政府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組織和管理者,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強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做好產業規劃與投資引導,以多元化投資替代單一財政投資,打造公平有序、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建設環境。通信運營商作為智慧城市運營和應用提供者,是產業鏈中的主體力量。運營商應本著集約化建設和資源共享的原則,加快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增強信息網絡綜合承載能力。在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下,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分工合作、互補互利,充分整合到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環節,實現智慧產業的協同創新和融合發展。
四、結束語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表現。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城市級別的復雜系統,沒有可供照搬的現成模板。每個城市都應從實際出發,注重針對自身發展需求和城市特色,創造性地借鑒和吸收他人的經驗,因地制宜地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工作。
參 考 文 獻
[1] 王震國. 智慧城市建設的全球共識與我國的提振策略[J]. 宏觀視野,2011
[2] 張梅燕. 蘇州智慧城市建設現狀與建議[J]. 開放導報,2012
[3] 陳才. 2012-2013國內外智慧城市回顧與展望[J]. 郵電規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