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亞偉 徐皓
【摘要】 本文在全國大力發展無線城市的背景下,根據環境、產業、網絡等特點,提出適用于移動公司特色的無線城市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無線城市 移動
一、前言
無線城市包括無線覆蓋和無線應用兩個層面,無線覆蓋是指為用戶提供2G/3G/WLAN網絡服務;無線應用是指市民可以通過手機和各種無線終端登陸無線城市,隨時、隨地、隨需的獲得與政府辦公、公共事業服務、個人生活相關的等各種城市服務信息,同時借助物聯網等技術,為政府和行業用戶提供信息化應用,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各行業的生產效率。
二、無線城市的發展策略和建設思路
2.1 總體發展思路
無線城市發展核心思路由“無處不在的覆蓋”轉向“無處不在的應用” 。具體以技術發展為前提,以業務需求為基礎,以網絡建設為保障,三個維度相互協調、共同發展,全方位支撐無線城市。(1)首先技術發展需匹配業務需求,技術發展方向隨著LTE、802.11n、大覆蓋WLAN等技術的成熟,提升網絡接入能力;業務技術方面隨著統一平臺、業務發展、終端認證等技術的發展普及,強化業務應用。(2)其次業務發展需求需要網絡建設并為技術發展提供方向,業務發展方向應以市場需求為基礎,以經濟效益為方向,以成熟度為條件逐步推進基于無線城市平臺的業務發展。通過開放與合作提升業務應用能力,借助高影響力的信息業務詮釋“智慧無線城市”的概念。(3)最后網絡發展需滿足業務需求,網絡發展方向隨著網絡技術完善;無線城市業務發展推廣。網絡建設精確擴張,應整合三網優勢從覆蓋、容量、帶寬三個方面對于城區熱點、城區、城郊分場景根據業務發展采取針對性的建設策略以滿足市場需求。
2.2 業務發展策略
無線城市業務以市場需求(粘性類)、經濟效益(盈利類)、業務成熟度(成長類)為發展方向。(1)以“政務民生”為著力點改善公共服務,“一站式”政務辦公服務、“一攬子”民生信息服務、“一鍵式”便民生活服務;以提升“社會管理”水平為著力點,結合物聯網相關技術,推廣面向政府部門和各公共事業的信息化應用,實現智能城市管理;以重點行業應用為突破口實現“產業升級”,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制造業與服務業”、“互聯網與物聯網”融合。(2)以個人客戶為主體面向大眾市場,在民生服務、商業熱點、社會動態、移動商務四方面提供業務應用。以企業客戶為拓展面向集團客戶,提供基于無線城市平臺的信息化服務。(3)大力打造運營商特色業務能力,建立核心優勢,建設各業務用戶數據能力,逐步建設全局用戶數據能力,打造以分布式緩存、內容分發、永遠在線推送為核心的智慧型通道能力;積極構建新型互聯網能力,增強競爭實力,針對用戶的購物、信息、社交等關鍵需求,積極構建手機支付、快速定位、三維GIS、互聯網信息聚合、社交關系聚合等關鍵的新型互聯網能力。(4)對自有業務,在基地業務核心能力構建的基礎上,以用戶需求和優化用戶體驗為原則,推動能力互通,實現協同發展;對第三方業務,確保能力開放的安全性,穩妥實施能力開放基于關鍵自有業務平臺或建設能力開放平臺進行能力開放,第三方業務基于自有業務平臺發展,形成第三方業務和自有業務相互促進、共同繁榮的良好局面。
2.3 業務發展目標
無線城市業務總體發展主要面向深化業務、豐富業務、特色業務三方面:深化業務主要對已有業務進行深度拓展,為用戶提供更方便的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提升用戶感知;豐富業務主要集團公司提供的業務中再次進行選擇、對比,挑選適合公司發展的業務進行推廣;特色業務主要根據地方的情況,發展有地方特色的業務。
無線城市細分業務發展首先從政務民生入手提供大量與客戶相關的政務民生業務信息,穩定活躍用戶群體,提高用戶基數。逐步引入各社會管理應用,豐富無線城市資源,提高活躍用戶保有率。依靠積累的客戶群體,首選典型行業應用,減少行業應用引入難度,通過引入的行業應用,增加業務種類,聚合信息資源,提升無線城市認知度。
2.4 網絡建設思路
打造無線城市,應突破傳統無線城市單純網絡覆蓋的局限,立足四網協同最大限度挖掘應用價值與潛力,為城市管理、人們的工作方式與生活習慣提供更佳體驗,創造新的價值。城區主要以建設3G網絡和LTE網絡來承載業務,郊區和農村主要以建設GSM網絡和少量3G網絡來承載業務。
三、總結
本文主要介紹了基于中國移動的無線城市發展的策略,包括無線城市的總體發展思路、業務發展策略、業務發展目標和網絡建設思路。
參 考 文 獻
[1] 李[吉][力],許舫. 新型無線城市發展研究,移動通信. 2009.1
[2] 許莎佳. 無線城市的實現,中國電子商務.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