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修建
初秋時節,我參加了一個“歐洲六國半月游”的旅行團,從哈爾濱出發,到北京轉國際航班。在候機的間歇,幾乎每個游客都不約而同地掏出各種型號的照相機和錄像機,對準自己看好的風景,一通狂攝。
飛機在維也納剛一落地,幾位性急的游客,便亮出相機,咔嚓咔嚓地往里面裝風景。
導游笑著說:“先別著急拍照,有的是好風景,有的是時間。”
然而,導游的提醒,似乎根本沒人聽到,又有不少游客也加入了拍照的行列,我也不甘落后地拿出新買的單反機,把看著新奇的景象一一收進。于是,大家仿佛一下子都成了攝影師,對著異國的建筑、街道、花草樹木、行人……悉數拍照,一個不落。
走到著名的維也納金色大廳前,早已沒人聽導游的講解了,大家四散開來,紛紛找尋最佳位置,調整最佳角度,端起手里的“長槍短炮”,沖著那些風景,開始狂轟亂炸般的拍攝。當然,大家也相互合作,每個人都擺出各種姿勢,面含笑容,讓自己站在形形色色的風景中央,定格自己的身影。
不到半天,好幾個人的相機電池便沒電了,眼瞅著身邊還有許多好風景,收不進來了,他們臉上露出明顯的遺憾和沮喪,那些電池準備充足的,則繼續熱情不減地瘋狂拍攝,一副要把維也納的風景全都帶回家的架式。
忽然,我驚訝地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兩手空空,好像沒帶相機,他跟在導游身邊,與導游并肩而行,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一邊饒有興致地聊著一些問題。
我走過去,熱情地要給他拍兩張照片,他微笑著道了一聲“謝謝”,然后坦言:“我不喜歡拍照,只喜歡看風景?!?/p>
“出國旅游也不帶相機?”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現在無論到哪里旅游,我都不帶相機。”他一臉的淡然。
“為什么?難道沒有值得你收藏的風景?”我更驚詫了。
“不,值得收藏的風景很多,但我不會把風景裝在相機里,而是要把風景裝在心里?!彼Z氣平靜。
“把風景裝在心里?!蔽逸p輕地重復了一句,似有什么東西撩撥了自己的心。
沒錯,我們這些游客,欣欣然來到異國他鄉觀光游覽,本是要欣賞美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愉悅心情的,結果卻樂此不疲地忙于拍照,全然忘了好好欣賞迎面而來的風景。
于是,在巴黎游覽塞納河時,我沒有拍一張照片,而是像那位不帶相機的中年人一樣,站在游船上,讓目光慢慢掠過兩岸的風光,向每一道風景致意,驚訝地慨嘆,欣喜地鼓掌,思緒不時地被牽回到某一段歷史,或引入某一個記憶,或浮想聯翩……
驀然,我感覺許多栩栩如生的風景,正在我心靈的大幕上徐徐移動,一種說不出的欣悅,那樣真實而美麗。
的確,即使是再高明的攝影師,若是忘記了欣賞,只是一味地拍攝,那么也不會留住最美的風景。因為唯有心的沉浸與靈動,才有魅力不減的風景。
(摘自《遼寧青年》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