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格+何宗輝
摘 要: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信息消費作為新的消費熱點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雖然我國當前信息消費增長迅速,但這些高增長是建立在低起點的基礎上的,我國信息消費起步晚、起點低,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為了解中外信息消費的差異,進一步促進信息消費發展,文章從信息消費規模和信息消費系數等兩個方面對中外信息消費進行比較分析,提出促進我國信息消費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信息消費 信息消費系數 居民消費支出
中圖分類號:F01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6-011-03
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之一,在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繼傳統消費熱點后,隨著信息技術創新不斷加快,信息領域新產品、新服務大量涌現,信息消費已成為日益活躍的消費熱點。近年來,我國國內消費市場疲軟,國家為刺激需求,平衡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促內需保增長的政策,但見效甚微。而在互聯網時代,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消費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一、文獻回顧
信息時代,消費具有便捷性、互動性、高效性的特點,信息消費隨著信息消費市場的建設完善蓬勃發展。一般來說,信息消費是指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為消費對象的消費活動,狹義的信息消費以凈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為消費對象,廣義的信息消費還包括對信息含量相當大的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沙勇忠,高海洋,2001)。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消費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量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大量文獻研究考察國內信息消費的現狀和特點。
胡智、史毅華(2001)考察分析了當前中國信息消費的現狀,并指出我國信息消費和國際比較仍存在研發投入不足、信息服務業落后等問題;和淑萍(2004)在對國內信息消費現狀分析過程中發現當前國內城鎮居民信息消費水平要高于農村居民、經濟發達區信息消費水平要高于欠發達地區的,并進一步指出人均收入、信息產業結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等是影響信息消費的重要因素;郭妍、張立光(2007)構建信息消費函數,并運用分離出個體差異和時間差異的panel data模型,研究了我國居民信息消費問題;田鳳平、周先波、林健(2013)以1993—2008年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為研究對象,構建中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信息消費的半參數模型,分析比較城鄉信息消費差異,指出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居民總消費支出以及價格水平均對城鄉居民信息消費支出有顯著影響;張鵬(2001)對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信息消費進行比較分析,在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論的基礎上建立回歸方程,進行回歸分析,得出我國城鎮居民信息消費邊際傾向大于農村居民信息消費邊際傾向的結果;葉元齡、賴茂生(2012)對農村居民信息消費數據進行分析,利用信息消費支出、信息消費傾向和信息消費系數進行比較分析,剖析地區間信息消費水平、信息消費意愿不平衡的原因。
以上對我國信息消費的文獻研究主要是從信息科學和情報科學的角度做出分析,而且從文獻檢索的結果看,對我國信息消費的國際比較研究并不多,大多數研究主要是對國內城鄉居民信息消費水平差異或區域信息消費水平差異進行比較分析。很多文獻研究表明當前我國的信息消費得到快速增長,但是快速的增長是建立在低起點的基礎上的,我國信息消費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了解我國當前信息消費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的差距,對提高我國信息消費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二、國內當前信息消費概況
近年來,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快速增長。據統計,2012年全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1.72萬億元,同比增長29%,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9300億元。預計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將達到3.18萬億元,年平均復合增速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信息消費增長勢頭明顯,消費市場活躍,對拉動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對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的消費被認為是消費發展的主要趨勢和未來方向(朱焱,2002)。蔣序懷(2000)在其研究中將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娛樂教育文化三項支出之和作為信息消費額,筆者沿用該做法,整理了2004-2011年我國信息消費數據,如表1所示。
分析表1數據可知,國內居民信息消費需求非常強烈。從2004年開始我國信息消費總額不斷增加,每年都保持著13%以上的高增長率。居民消費支出中,信息消費所占比重也不斷增加,2004年信息消費占居民消費總額的29.37%,到2011年居民信息消費支出占到居民總消費支出的30.73%,上升1.36個百分點。上表中的所有數據都顯示出我國當前信息消費發展勢頭良好,信息消費絕對額和相對額增加趨勢明顯。
信息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國內信息消費市場發展也日趨成熟。隨著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的發展和無線網絡的普及,我國網民數量急劇增長,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與2011年相比新增509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2.1%,較2011年底提升3.8%;同時,2012年我國手機網民數量為4.2億,年增長率達18.1%。此外,《報告》還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42億,網絡購物使用率提升至42.9%,網絡購物呈現出快速的增長勢頭。
三、中外信息消費比較
當前我國信息消費發展勢頭良好,但我國當前的信息消費是在低起點的基礎上發展的,我國信息產業起步較晚,國內信息消費發展不平衡,導致我國居民信息消費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1.信息消費現狀比較。第一,從信息消費總體規模來看,我國與發達國家不僅在信息消費總額方面相差較大,而且在居民消費結構中,信息消費比重也偏低。如表2所示,對2011年中美日三國信息消費數據進行比較發現,2011年美國信息消費占居民消費支出的44.92%,日本信息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達到31.06%,而我國的信息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0.73%。從中可以看出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
我國信息消費總體水平要落后于美國,無論是信息消費總額還是信息消費在居民消費中所占的比重上比較分析,我國和美國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信息消費占居民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上我國與日本相近,但日本居民消費總額基數要大于我國,因此在信息消費的絕對額上日本和我國相比存在數量上的優勢。
第二,從信息消費市場發展水平來看,與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信息產品和服務消費市場發展水平上還存在一些差距。信息消費的發展需要完善的市場扶持,而我國信息消費市場發展還存在欠缺。如表3所示,美國每千人電話主線使用量是我國的2.22倍,移動電話擁有量是我國的1.4倍,寬帶用戶是我國的2.48倍,國際互聯網用戶是我國的2.04倍,這些數據都表明我國信息消費市場發展要落后于發達國家。我國信息消費起步晚、起點低,信息消費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上網速度、網絡覆蓋率及用戶普及率等方面還存在差距,這些差距影響到居民信息消費的便捷性和可行性,對我國信息消費產生負面影響。
雖然我國信息消費市場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但同時近年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分析表3可知,我國的信息消費市場發展水平要高于和我國國情相似的印度,我國電話主線每千人使用量是印度的7.65倍,寬帶用戶是印度的11.24倍,國際互聯網用戶是印度的3.81倍,這些充分說明我國信息消費市場建設在近年來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我國電話主線、寬帶用戶和國際互聯網用戶這些信息產品的消費水平已經達到中等國家的收入水平,這與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創新發展有很大關系。
2.信息消費系數。信息消費系數定義為居民用于信息類商品和服務的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吳鋼華,楊京英,閭海琪,2007)。信息消費也被稱作新恩格爾系數,和恩格爾系數作用相似,恩格爾系數指標表示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是對居民消費水平的反映;而信息消費系數則是反映一國的信息消費水平的指標,信息消費系數越高,則表明居民消費中信息消費所占比重越大,信息消費水平也就越高,通常相應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越高。引用文獻10中的信息消費系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ICC=■
其中ICC(Information Consumption Coefficient)表示信息消費指數;■ki=1ei表示信息消費總額,ei是居民消費支出中信息消費有關的部分(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和文教娛樂文化支出);E表示居民消費支出總額。根據上述公式及《國際統計年鑒》計算出中國、日本和美國信息消費系數如表4。
分析表4中信息消費數據可知:
第一,我國信息消費系數與其它發達國家一樣均保持著上升的趨勢。從2004年到2011年,國內信息消費系數上升1.36個百分點,信息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信息消費系數反映的是一國信息消費的相對量而不是絕對量,因此信息消費系數并不是唯一反映一國信息發展水平高低的指標,它更多的是對一國居民信息消費意識的反映。信息消費作為新的消費熱點備受關注,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的普及,以網絡購物、網絡視頻、手機支付等為依托的信息消費也逐步滲透到居民的生活中,據統計,2012年我國網上購物市場的總體規模達到1300億元,數據顯示我國居民信息消費意識不斷增強,因此信息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的比重也逐步上升。
第二,我國信息消費和發達國家相比發展更穩定。2008到2010年我國信息消費系數分別為28.49%、29.95%、30.60%,同時期美國信息消費系數為43.59%、43.35%、43.33%,日本信息消費系數為2008年為31.58%、2010年為31.06%。觀察數據可知2008年到2010年美國和日本信息消費系數均出現下滑,這主要是由于2008年受金融危機大環境的影響,各國消費市場不景氣,居民消費支出減少,信息消費支出也因此受到影響,但美國和日本國內居民消費支出構成部分中信息消費支出減少的比例要高于居民消費支出減少的比例,因此造成信息消費系數下降。反觀我國自2008年以來信息消費系數一直保持著良好的上升趨勢,與同期日本、美國信息消費系數下降的趨勢相比,我國信息消費系數的正增長顯示了國內信息消費強勁的增長勁頭,信息消費穩定發展。
第三,我國信息消費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信息消費起點低、起步晚,雖然近年來不斷在縮小和發達國家之間差距,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距離。以2010年為例,2010年我國信息消費系數為30.60%,遠低于同期美國44.33%的水平,雖然和日本31.06%的信息消費水平相比差距不大,但信息消費系數反映的只是一國信息消費的相對量,日本居民消費支出總額要高于我國,與日本相比我國在信息消費絕對量上還存在差距。
四、促進我國信息消費發展
信息消費在挖掘消費市場潛力、刺激市場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當前我國投資和進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漸減弱,政府把目光轉向消費,出臺一系列促進消費增長的政策拉動經濟增長。信息消費作為新興消費熱點,對擴大內需、轉型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正如上文所論述的,目前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信息消費發展還存在欠缺,因此促進信息消費健康發展對推動國民經濟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和實現中國跨越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促進信息消費發展,首先需要一個發展完善的市場和良好的消費環境,為信息消費發展提供發展的空間;其次從供求關系的角度考慮,需要有充足的供給才能保證需求的實現,也需要大量的需求才能推動供給的增加。完善市場、擴大供求,雙管齊下才能促進信息消費的發展。因此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提出建議:
第一,建設完善的信息消費市場。信息消費發展需要一個發展完善的消費市場,消費行為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市場的支持和保障,因此要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為居民信息消費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信息消費市場發展還存在欠缺,在上網速度、網絡覆蓋率和用戶普及等方面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基于此認識,首先必須重點推行“寬帶中國”戰略,加快“三網融合”,為消費者創造更便利的上網條件,在發展3G的同時加快4G網絡建設,擴大網絡覆蓋率;其次,加強信息安全保護,規范信息消費市場秩序,營造良好的市場消費環境,以此增強居民消費信心,擴大信息消費需求。建設完善的信息消費市場,為居民信息消費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第二,豐富信息消費產品。充足的供給是消費的保證,為促進信息消費的發展,必須提高信息消費市場供給能力,提供多樣的信息消費產品,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針對當前我國信息消費產品單一、核心技術薄弱的現狀,首先必須培養創新意識,同時加大R&D力度來推動創新發展和核心技術研發,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豐富信息消費產品種類,引導消費者消費;其次在信息消費市場內部營造良性的競爭氛圍,通過良性競爭促使供給者不斷改善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市場競爭必然會導致消費者能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好的服務,刺激消費欲望,促進信息消費增長。
第三,培養信息消費需求。需求是市場發展的動力,為了促進信息消費發展,首先需要培養居民信息消費能力。信息消費受到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影響,基于此認識,信息消費市場需要降低消費門檻,通過技術革新簡化信息消費步驟,開發一種便利的信息消費模式,使信息消費更具大眾化;其次,挖掘潛在需求,通過對消費者習慣的引導將潛在的消費者轉化為現實消費者,提高社會信息消費總需求;最后提高居民信息消費意愿,通過拓展信息產品形態和創新來刺激消費者消費,最終達到促進信息消費的目的。
五、總結
互聯網時代,信息消費的發展對我國消費結構調整、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尤為重要。當前國內信息消費勢不可擋,但不能盲目樂觀,需要認識到的是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在信息消費上還存在差距,我國在信息消費數量和消費水平略有不足。只有認識到這些差距,采取措施完善信息消費市場,從供給和消費兩方面入手,才能促進我國信息消費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沙勇忠,高海洋.關于信息消費的幾個理論問題[J].圖書情報工作,2001(5)
[2] 胡智,史毅華.發展完善信息消費的思考[J].當代經濟科學,2001(2)
[3] 和淑萍.我國居民信息消費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J].商業研究,2004(15)
[4] 郭妍,張立光.我國居民信息消費函數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07(8)
[5] 田鳳平,周先波,林健.中國城鄉居民信息消費的半參數估計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3(1)
[6] 張鵬.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信息消費的比較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1(6)
[7] 葉元齡,賴茂生.我國農村居民信息消費需求的區域比較[J].情報雜志,2012(5)
[8] 朱焱.我國居民信息消費問題研究[J].財貿研究,2002(3)
[9] 蔣序懷.略論我國居民信息消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消費經濟,2000(5)
[10] 吳鋼華,楊京英,閭海琪.信息消費系數及其測算方法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7(2)
(作者單位: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100876)
(責編:賈偉)
第二,豐富信息消費產品。充足的供給是消費的保證,為促進信息消費的發展,必須提高信息消費市場供給能力,提供多樣的信息消費產品,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針對當前我國信息消費產品單一、核心技術薄弱的現狀,首先必須培養創新意識,同時加大R&D力度來推動創新發展和核心技術研發,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豐富信息消費產品種類,引導消費者消費;其次在信息消費市場內部營造良性的競爭氛圍,通過良性競爭促使供給者不斷改善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市場競爭必然會導致消費者能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好的服務,刺激消費欲望,促進信息消費增長。
第三,培養信息消費需求。需求是市場發展的動力,為了促進信息消費發展,首先需要培養居民信息消費能力。信息消費受到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影響,基于此認識,信息消費市場需要降低消費門檻,通過技術革新簡化信息消費步驟,開發一種便利的信息消費模式,使信息消費更具大眾化;其次,挖掘潛在需求,通過對消費者習慣的引導將潛在的消費者轉化為現實消費者,提高社會信息消費總需求;最后提高居民信息消費意愿,通過拓展信息產品形態和創新來刺激消費者消費,最終達到促進信息消費的目的。
五、總結
互聯網時代,信息消費的發展對我國消費結構調整、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尤為重要。當前國內信息消費勢不可擋,但不能盲目樂觀,需要認識到的是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在信息消費上還存在差距,我國在信息消費數量和消費水平略有不足。只有認識到這些差距,采取措施完善信息消費市場,從供給和消費兩方面入手,才能促進我國信息消費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沙勇忠,高海洋.關于信息消費的幾個理論問題[J].圖書情報工作,2001(5)
[2] 胡智,史毅華.發展完善信息消費的思考[J].當代經濟科學,2001(2)
[3] 和淑萍.我國居民信息消費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J].商業研究,2004(15)
[4] 郭妍,張立光.我國居民信息消費函數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07(8)
[5] 田鳳平,周先波,林健.中國城鄉居民信息消費的半參數估計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3(1)
[6] 張鵬.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信息消費的比較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1(6)
[7] 葉元齡,賴茂生.我國農村居民信息消費需求的區域比較[J].情報雜志,2012(5)
[8] 朱焱.我國居民信息消費問題研究[J].財貿研究,2002(3)
[9] 蔣序懷.略論我國居民信息消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消費經濟,2000(5)
[10] 吳鋼華,楊京英,閭海琪.信息消費系數及其測算方法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7(2)
(作者單位: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100876)
(責編:賈偉)
第二,豐富信息消費產品。充足的供給是消費的保證,為促進信息消費的發展,必須提高信息消費市場供給能力,提供多樣的信息消費產品,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需求。針對當前我國信息消費產品單一、核心技術薄弱的現狀,首先必須培養創新意識,同時加大R&D力度來推動創新發展和核心技術研發,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豐富信息消費產品種類,引導消費者消費;其次在信息消費市場內部營造良性的競爭氛圍,通過良性競爭促使供給者不斷改善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市場競爭必然會導致消費者能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好的服務,刺激消費欲望,促進信息消費增長。
第三,培養信息消費需求。需求是市場發展的動力,為了促進信息消費發展,首先需要培養居民信息消費能力。信息消費受到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影響,基于此認識,信息消費市場需要降低消費門檻,通過技術革新簡化信息消費步驟,開發一種便利的信息消費模式,使信息消費更具大眾化;其次,挖掘潛在需求,通過對消費者習慣的引導將潛在的消費者轉化為現實消費者,提高社會信息消費總需求;最后提高居民信息消費意愿,通過拓展信息產品形態和創新來刺激消費者消費,最終達到促進信息消費的目的。
五、總結
互聯網時代,信息消費的發展對我國消費結構調整、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尤為重要。當前國內信息消費勢不可擋,但不能盲目樂觀,需要認識到的是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在信息消費上還存在差距,我國在信息消費數量和消費水平略有不足。只有認識到這些差距,采取措施完善信息消費市場,從供給和消費兩方面入手,才能促進我國信息消費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沙勇忠,高海洋.關于信息消費的幾個理論問題[J].圖書情報工作,2001(5)
[2] 胡智,史毅華.發展完善信息消費的思考[J].當代經濟科學,2001(2)
[3] 和淑萍.我國居民信息消費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J].商業研究,2004(15)
[4] 郭妍,張立光.我國居民信息消費函數的實證研究[J].當代財經,2007(8)
[5] 田鳳平,周先波,林健.中國城鄉居民信息消費的半參數估計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3(1)
[6] 張鵬.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信息消費的比較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1(6)
[7] 葉元齡,賴茂生.我國農村居民信息消費需求的區域比較[J].情報雜志,2012(5)
[8] 朱焱.我國居民信息消費問題研究[J].財貿研究,2002(3)
[9] 蔣序懷.略論我國居民信息消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消費經濟,2000(5)
[10] 吳鋼華,楊京英,閭海琪.信息消費系數及其測算方法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7(2)
(作者單位: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100876)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