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淺談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部隊后勤保障
●張潔
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發生突然、傳播迅速、危害巨大、影響面廣、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相關性強等特點,導致社會偏離正常軌道處于非均衡的危機狀態。隨著國家安全戰略的發展,部隊職能任務進一步拓寬,參加應對突發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已成為部隊的一項基本職能。部隊必須適應職能任務的拓展,重視并加強應對突發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后勤保障機制的研究。
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后勤 保障機制
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全球連續發生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瘋牛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以及我國發生的“蘇丹紅”、“三氯氰胺”中毒事件等具有發生突然、傳播迅速、危害巨大、影響面廣、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相關性強等特點,導致社會偏離正常軌道處于非均衡的危機狀態。
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既可能發生在地方,嚴重影響社會穩定;也可能發生在部隊內部,直接危害官兵健康權益,嚴重削弱部隊戰斗力。特別是近年來,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頻率不斷增高,涉及面越來越廣,影響也越來越大,對后勤保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隨著國家安全戰略的發展,部隊職能任務進一步拓寬,參加應對突發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已成為部隊的一項基本職能。部隊必須適應職能任務的拓展,重視并加強應對突發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后勤保障特點規律、行動方法、保障措施等理論的研究,特別要突出對后勤應急指揮、應急協同和應急支援的研究,形成全面、科學、系統的應對突發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保障機制,為今后部隊參加應對突發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后勤保障提供更強有力的理論指導。
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傳播快速、傳染率高,危害嚴重。由于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突然,涉及面廣,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極大的威脅或損失,往往引起社會恐慌,危害相當嚴重。一般來講,當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出現后,為了盡快控制事態,消除危害,部隊往往臨危受命,在極其嚴峻的情況下受領任務。后勤準備的時間極為短暫,甚至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倉促展開,形成“邊行動,邊準備、邊保障”的特殊局面,要求部隊后勤保障提前謀劃、反應迅速。
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涉及部隊和地方的部門多,牽扯范圍廣。處置此類事件是一個多部門協作、多系統聯動、全社會參與的系統工程,要求部隊后勤保障增強統籌協調能力,優化保障力量,形成保障合力。首先,要有一體化思想,充分認識到地方和部隊在維護群眾健康方面目標的一致性,軍地多部門聯合協作的必要性,在同一組織領導下,共同促成軍地一體聯動和整體效益的發揮;其次,要有聯合行動的意識。保護突發事件人員的健康危害,不是一個部門單獨行動就能完成的任務,是軍地聯合的共同責任,必須同一行動,各司其職,協調一致才能完成任務;再次,要有主動協同意識,軍地聯合的基礎在于事前和事中的協同,只有在聯合體各方積極主動的協同,才能保證整體效益的發揮和產生一體聯動的效果。
(一)制定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后勤保障預案
快速反應的前提在于預有準備。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后勤保障預案是增強后勤保障預見性和計劃性,提高后勤保障時效性的重要前提。方案主要包括后勤保障組織與職能、后勤保障力量編制與儲備、應急物資儲備等內容,涉及衛勤保障、財務保障、軍需保障、心理疏導等多個方面。組織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救援行動后勤保障的專業性強,不確定性因素多,參與處置力量多元,要求預案編寫科學合理、針對性強。要根據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出靈活多樣、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預案,做到多案備選、多手準備。保障預案制訂后,要及時組織后勤保障預案檢驗性演練,針對演練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修訂并進一步完善,確保事件發生后立即行動,忙而不亂。部隊要著眼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特點規律,科學周密地制定后勤保障預案,使之與擔負的救援任務相適應、與部隊救援預案相配套,與上級保障預案相銜接。
(二)建立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后勤指揮體系
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初期擴散的勢頭比較迅猛,必須建立起職責分工明確,專業要素齊全,適應事態變化迅速、處置臨機情況果斷的應急后勤指揮系統。參與處置突發事件的保障力量構成單元多,建制關系復雜,保障組織協調難度大,在部隊內部要提升指揮層次,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構建精干高效的指揮系統,實施集中統一指揮,發揮各種力量的最大保障效能。在做好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后勤保障時,涉及地方通信、公安、交通、衛生、氣象、電力等政府職能部門,應針對地方后勤支援力量多,各種保障關系協調難度大的特點,只有在部隊與地方職能部門之間建立起軍地協調機制,實現軍地后勤指揮和衛生勤務一體化,才能有效扼制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引發的危機。
(三)完善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力量體系
目前,部隊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力量建設與保障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仍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首先要加強專業保障人才建設。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突發時,要打破建制體制界限,組建應急專家隊伍,從醫院、院校、科研機構等單位抽組專家人才,組建應急專家隊伍。主要以醫療救治、衛生防疫、交通運輸、網絡通信等人才為主,以綜合保障為整體進行科學組合,成為真正的應急專業拳頭保障力量;同時要本著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有針對性培訓醫、護、技和防疫人員,強化專業保障訓練,提高人員綜合素質和復雜情況下應急專業保障能力;其次要加強專業保障裝備建設。要積極引進現代化的監測、檢驗、洗消等裝備,并要配套指揮、運輸、生活保障裝備,全面提升整體出動完成復雜任務的能力,使后勤專業保障設備在盡可能滿足部隊作戰后勤保障需要的同時,又能承擔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援任務。
(四)健全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網絡體系
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旦爆發,部隊和地方將派出大批醫療、防疫和相關專業保障分隊支援事件發生地區,及時開展救援行動。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保障網絡體系建設要能夠對救援行動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制度保證。首先需要建立與地方衛生系統相銜接的疫病防控網絡體系,要采取標準化設計、構件化改造和一體化集成,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疫病防控網絡體系規劃設計,著力抓好內部融合和外部鏈接,接受國家衛生系統的專業指導,建立健全重大、緊急疫情信息報告系統,形成疫情信息網絡;同時與地方衛生部門在疫情預防、監控和病人救治等方面相互支持,加強協作,充分利用社會衛生資源,在更大范圍、更多領域里最大限度形成整體合力;其次,建立部隊內部疫病防控網絡體系,要最大限度地利用部隊現有衛生資源,打破部隊編制條塊分割、互不兼容的局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跨越性、通用性等特點,通過系統集成、依托兼容等方法促進信息資源融合共享,形成上下銜接、互為補充的信息資源配置體系,實現衛生資源與衛生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優化配置;再次,還需要建立部隊內部疫病防控體系,在部隊內部要健全疾病防控網絡,加強對官兵衛生知識的教育和普及,同時設立若干檢測點,在疫情爆發時,及時收集數據、迅速報告,為決策部門提供可靠信息,提高部隊防控與自救能力。
[1]萬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2]王作元.突發事件與災害中的衛生對策.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王愛玲.突發事件后勤保障研究初探.軍事經濟研究,2008(8)
[4]姜極新.淺議非戰爭軍事行動應急資金保障.后勤工程學院學報,2008(7)
[5]李桂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危機管理模式.疾病控制雜志,2007(6)
[6]楊政,范樺,金義重.對我國消防部隊裝備管理及建設的思考.消防科學與技術,2009(12)
[7]張秀軍,孫業桓,郝加虎,葉冬青.培養醫學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的教學研究.疾病控制雜志,2005(6)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管理系后勤教研室 河北廊坊 065000)
(責編:賈偉)
F062.6
A
1004-4914(2014)06-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