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7月28日文章,原題: 中國品牌用綠茶牙膏和酸梅湯打敗國際對手當洋品牌將未來增長寄希望于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消費品市場時,一批中國零售商卻利用綠茶味的牙膏和酸梅湯侵蝕國際對手的市場份額。中國經濟放緩,加上本土企業構成的挑戰越來越艱巨,可口可樂、寶潔和高露潔等外國品牌的高管只能被迫適應環境。據本月凱度消費者指數與貝恩公司發布的報告,去年中國消費品市場較前年增長7.4%,增速為3年前的一半。在這個殘酷的市場,中外品牌都在爭取相同的消費群體,而本土企業逐漸勝出:該報告顯示,2/3的受調查外國品牌去年在華市場份額出現下降。 “(與國外品牌相比,)國內優良品牌確實迅速縮小差距,它們知道如何研發中國人想買的東西,”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的本·凱文德說。中國人口眾多且中產階層日益壯大,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消費品市場,即便中國經濟放緩,也仍是國際品牌未來的關鍵所在。盡管許多跟國際巨頭“叫板”的中國企業在國外鮮為人知,但它們對本土市場的了解使其在國內更具吸引力。例如,合資公司生產的黑人牙膏,就以綠茶和茉莉花口味牙膏迎合中國人。云南白藥牙膏則將其顯赫且悠久的中藥生產史作為賣點。臺灣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也重視開發雪梨和酸梅等中國傳統口味產品。為應對競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開展打折促銷活動。但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去年這兩家企業在華市場份額分別下降3%以上和1.8%。在中國,即便是外國品牌的傳統“地盤”也在遭圍攻,比如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去年,在食品恐慌事件殃及外國品牌和中國政府大力整合行業的助推下,部分中國奶粉企業的國內市場份額得到提升。▲(作者亞當·喬丹等,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