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能超,陳 悅,朱佳歡,余洋喆
(江蘇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江蘇 鎮江212003)
新型海上風電維護船的橫搖運動分析
董能超,陳 悅,朱佳歡,余洋喆
(江蘇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江蘇 鎮江212003)
以從事海上風電場維護的某新型雙體船的船模為試驗對象,考慮維護船工作海域一般為近海,選取較小傾角進行靜水橫搖衰減試驗,得出船模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六自由度數值及衰減曲線。通過求取減幅曲線和阻尼系數以及船模的橫搖周期,對比普通相似船的經驗數值,得到該雙體船在靜水橫搖方面優良性良,也體現了船型設計的合理性,為以后海上風電維護船的船型設計提供一些參考。
風能;雙體船;橫搖;船模試驗
由于海上風電場主要集中在近海,因此海上風電場的維護船應具有快速性、可操作性和耐波性等優點,而雙體船能較好的滿足上述要求。
對于快速性和耐波性有較高要求的雙體船,通常采用穿浪型雙體船和小水線面型雙體船。所謂小水線面雙體船,是由潛沒在水中的魚類狀下體、高于水面的平臺(上體)和穿越水面連接上下體的支柱三部分組成。其優點是水線面面積小,受波浪干擾力較小,具有優越的耐波性;穿浪型雙體船是從高速雙體船發展而來,具有良好的適航性。
作為海上風電場的維護船,如采用小水線面型雙體船,則艙室設備布置困難;如采用穿浪型雙體船,建造難度大、造價高。為此,考慮維護船性能需要,擬采用長球首球尾船型。
雙體船水動力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數值模擬和模型試驗2種,本文采用模型試驗法進行分析。
1.1 實驗模型
本次實驗選用按照設計圖紙制作的一艘新型雙體船作為實驗模型,實體圖如圖1所示。
其主尺度參數:
船長
2.10 m
垂線間長
1.90 m
型寬
0.78 m
型深
0.21 m
設計吃水
0.11 m
片體寬度
0.21 m
中心距離
0.57 m
方形系數
0.4

圖1 新型雙體船的實體模型
1.2 實驗內容
實驗內容為新型海上風電場維護船(新型雙體船)的靜水橫搖實驗。
(1)船模放入水中添加壓載使船模吃水達到設計吃水。
(2)將船模放在遠離岸壁的水池中,對橫蕩、縱蕩和首搖加以約束。
(3)擺放好實驗設備,將傳感器固定在船模上,調整設備視角和軟件初始坐標。
(4)船模初始角度7°,記錄實驗數據。
船模橫傾初始角為7°,減幅曲線為曲線,故不能按線性關系處理。
假定船模初始傾角為ΦA0進行自由橫搖,第n次橫搖幅值為ΦAn,相隔半個周期下一個幅值為ΦA(n+1),則相鄰二次幅值差為:
ΔΦA=ΦAn-ΦA(n+1)
(1)
相鄰二次的平均幅值為:
ΦAm=0.5(ΦAn+ΦA(n+1))
(2)
以ΦAm為橫坐標,ΔΦA為縱坐標即可繪制出減幅曲線。
設衰減關系目標函數為:
(3)
式中:m、n為衰減次數;a、b為線性回歸系數。
用最小二乘回歸分析法求得,衰減系數μ可表示為:
(4)
3.1 減幅曲線
根據實驗所得船模的衰減曲線用excel表格法繪制出船模的減幅曲線,如圖2所示。由衰減曲線可以算出船模橫搖周期TΦ=1.05 s。

圖2 實驗所得衰減曲線
由衰減曲線量取峰值點值,計算繪制減幅曲線。半個周期的幅值平均值及最小幅值見表1,減幅曲線如圖3所示。表1中,ΦAi和ΦA(i+1)分別是半個周期中的第1和第2個峰值,ΦAm為半個周期幅值的平均值,ΔΦ為半個周期中的第2個峰值。
3.2 衰減系數
應用最小二乘回歸法求出a和b。因X坐標取與計算值重合坐標,誤差主要來自Y,方程
(5)

表1 半個周期的幅值平均值及最小幅值計算

圖3 減幅曲線
對a和b分別求偏導數,并令其等于零, 從而解得:
a=0.065,b=0.018 2。
ΦAm=8.425,對應衰減系數μ=0.069。
無因次衰減系數μ是表征橫搖性能重要參數,自由橫搖的衰減隨衰減系數的增大而加快,且船舶在規則波中的頻率響應函數會越小。從實驗數據處理得出,本船衰減系數在初始角為7°時達到0.069,比已發表資料中表明的無舭龍骨船的0.035~0.05高出至少38%,充分表明了該新型雙體維護船在橫搖性能方面的優良性。
通過對某海上風電維護船的船模進行靜水橫搖試驗,選取初始角為7°,得到了船模自由衰減的曲線,并利用所得到的衰減曲線計算得出船模的減幅曲線和衰減系數。對比現有發表的資料船的衰減系數,得出了這種新型雙體船在橫搖方面具有的優良性,從而為類似船型設計提供一些參考。
[1] 盛振邦,劉應中.船舶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2] 趙智萍,周江華,倪海鷗,包雄關.雙體船及其衍生船型[J].水運工程,2002,(11):17-19.
[3] 鄭明.兩型最新的小水線面雙體船[J].國防工業技術經濟信息,1999,(8):16-20.
[4] 宋國華.雙體船的總體性能設計[J].船舶,1998,7(2):29-32.
[5] 趙群,柴福莉.海上風力發電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機電工程,2009,(12):10-12.
[6] 盛萬安,程貫一.橫搖非線性方程的研究[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1993,(2):152-158.
[7] 姚迪,盧曉平,王毅.三體船橫搖模型試驗及其特性分析[J].中國艦船研究,2010,(4):6-11.
[8] JCG/Z 010-96,船舶傾斜試驗與靜水橫搖試驗實施指南[S].
[9] 彭英聲.船舶非線性橫搖阻尼試驗測定[J].海軍工程學院學報,1982,(2):10-28.
2013-11-27
董能超(1991-),男,本科,主要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性能研究;陳悅(1979-),女,講師,主要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朱佳歡(1992-),男,本科,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余洋喆(1992-),女,本科,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U661.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