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璠
(天津市天津醫院,天津 300211)
靜脈穿刺術是臨床護士最常用的技術操作之一。大多數護士對青壯年患者的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很高,而對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細小、脆弱、滑動、靜脈穿刺困難,而且容易破裂[1],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相對較低[2]。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反復住院,血管硬化、彎曲、脆性大和彈性小,易造成穿刺成功率下降,同時反復輸液引起血管損傷,造成近心端靜脈堵塞,故較其他人群更易出現護理問題[3]。對2012年1-12月在本院心內科接受輸液治療的老年患者靜脈穿刺中應用45~60°角度靜脈穿刺法,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12月我院心內科60歲以上的住院患者共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齡62~93歲,平均73.5歲。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意識清楚,反應清晰,無顯著的軀體痛覺和感覺異常,能準確描述疼痛的感受,無血液系統疾病。
1.2 方法選擇 兩組病例均按一次性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步驟實施,使用同一廠家生產的一次性靜脈輸液器,固定專人操作、專人觀察、專人記錄,每日記錄成功例次和失敗例次。
1.2.1 穿刺部位 兩組患者均取坐位或臥位,穿刺部位選擇腕關節以下手背淺小靜脈,避開血管分叉及靜脈竇處,并且容易固定的位置。
1.2.2 穿刺方法 試驗組采用45~60°角度靜脈穿刺法,扎止血帶后,由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的手,左手拇指將穿刺部位的皮膚繃緊、穿刺的血管繃直并固定,右手中指和拇指分別持針柄前后側,示指壓在針柄上面,使中指、拇指和示指呈三角形持針法,以45~60°角度快速刺進血管見回血后順著血管方向平行進針少許,膠布固定。對照組采用20°角度靜脈穿刺法,扎上止血帶后,囑患者握拳,操作者右手拇指與食指持針柄,以20°角度快速刺進血管,見回血后平行進針少許,松拳固定。
1.3 評價指標 對靜脈穿刺成功率和疼痛程度進行評價。穿刺成功標準是有回血,靜脈輸注暢通,且穿刺局部無液體外滲為一次穿刺成功;退回重新穿刺為失敗。疼痛的評定標準,疼痛的程度分為輕、中、重度。輕度疼痛:無痛、有痛感、輕微疼痛;中度疼痛:疼痛較劇烈,但可忍受;重度疼痛:劇烈疼痛,難以忍受。注射部位血管不良反應為靜脈炎和淤血情況。穿刺部位周圍淤血,每次拔針后均按壓5min,穿刺部位周圍有淤血、烏青為陽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錄入與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2.2 兩種穿刺方法成功率及血管不良反應的比較(表2),試驗組靜脈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靜脈炎、淤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2.3 兩種穿刺方法患者疼痛程度比較(表3)。試驗組中度+重度疼痛例數低于對照組。

表2 兩種穿刺方法成功率及血管不良反應的比較[n(%)]

表3 兩種穿刺方法患者疼痛程度比較[n(%)]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特點是合并慢性病多,輸液頻率高、時間長,血管僵硬、脆性高、損傷多、修復慢,而且血管周圍組織疏松,使得血管活動度大,不易固定。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長期靜脈用藥,血管硬滑,在手背進行靜脈穿刺時,讓患者握拳,血管很難固定,故針穿刺皮膚后很難刺入血管,有時刺入血管,而彎曲的血管,在再進少許針時往往針尖刺破彎曲處而失敗。
本研究表明,當采用45~60°角進針時,皮下淤血、穿刺失敗發生率低于20°角進針。這是由于當皮膚與針頭之間形成45~60°角進針時,針頭與皮膚表面的接觸面積小,進針壓強增大,直接刺入靜脈腔,在表皮停留時間短、皮下運行距離短,減少了針頭對血管周圍組織的刺激和損傷,同時縮短了靜脈回血的時間,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若以20°角進針,針尖進入血管后,落空感不明顯,影響穿刺成功率;由于針尖在皮下潛行距離長,拔針時按壓皮膚著力點與靜脈管壁進針點易出現偏差,致使按壓力度與受壓面積不能完全有效的作用于靜脈管壁進針點,故易出現皮下淤血。
通過靜脈穿刺進針角度加大,能使患者疼痛減輕。表2顯示實驗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當靜脈穿刺時的進針角度<30°時,針頭與皮膚表面的接觸面積增大,進針壓力減小,痛覺就明顯[4]。試驗組在靜脈穿刺時加大了進針角度,將針頭與皮膚成45~60°角。這種穿刺法省略了針頭在皮下沿靜脈方向潛行步驟,針頭在刺入皮膚后直接進入靜脈,針尖通過表皮直接進入靜脈,縮短了針尖在皮膚下運行距離和時間,針頭與表皮接觸面積小,表皮受損范圍小,故穿刺疼痛不明顯,易被患者接受。
〔1〕吳成蘭.常見影響靜脈穿刺的相關因素與處理方法[J].天津護理,2008,16(6):338.
〔2〕王雪蓮.老年患者靜脈穿刺特點及輸液的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2012,3(5):125.
〔3〕程曉蓉,高姍.淺談老年患者靜脈穿刺的特點及方法[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2):150.
〔4〕梁鏑敏,卜淑娟.進針方式對靜脈穿刺疼痛程度及成功率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16):1930.